周浩然
暖風拂面,春意濃濃。剛剛度過了寒冬的人們,對春的絢麗多彩自然多了幾分期待,而花應該是大家最先想到的事物。在室內擺放插花的歷史十分悠久,其中那些花器更不乏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
明清時期,隨著文化的進步與經濟的發(fā)展,插花已成為文人雅趣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文人對插花的賞玩與熱愛已臻化境,插花藝術繁榮發(fā)展,出現了諸多有關插花的理論著作,如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文震亨《長物志》、王象晉《群芳譜》等。此外,周之冕《歲朝清供圖》、陳洪綬《瓶花圖》等以插花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也反映了文人對插花的熱愛。
文人插花與文人畫一樣,追求清疏高雅的境界,對花器的選擇十分講究。袁宏道在《瓶史》中將插花器具雅稱為“花神之精舍”,道出了花器對于插花的重要性和文人對花器的熱愛。
明清花器材質眾多,包括青銅、陶瓷、玉石、玻璃、木竹等不一而足,其中玉質花器格外引人注目。以玉做插花器體現了文人插花的高雅情趣,折來一枝春,配以玲瓏玉,花有花品、玉有玉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置于雅室間悅目怡情。
在明清玉質花器里,仿古造型是極為重要的一類。明清仿古玉器,很大一個門類是仿商周青銅器。仿古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匯聚了當時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與社會風尚,也融入了玉匠們對“古意”的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
觚是古代的一種飲酒器,也做祭祀用器,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線條流暢舒展、造型優(yōu)美典雅,從宋代以后便成為各類仿古器的重要母型。明清時期的觚形器多被用作插花、擺設或者清供器,是書房中常見的高等級陳設品之一。玉觚也常被稱為花觚,多配有木座以穩(wěn)定器身,有的玉觚內有膽,膽上有小孔以便于插花定型。
出戟設計是花觚的常見裝飾,可以增加器型立體的美感。清代仿古青玉花觚(圖1),高22.8厘米、口徑7.4厘米,四方體,粗頸,頸及足微外撇,四方弧腹。上飾獸面紋,頸、腹及足部各飾八條凸起的方形戟,方戟上陰刻回紋,整器端莊典雅、造型優(yōu)美、紋飾華麗、玉質瑩潤。
蟠螭是龍屬的神怪之物,《說文解字》中記載:“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云無角日螭?!鼻宕鹿徘嘤耋大▓D2)高20.6厘米、口徑10厘米、底長6.9厘米,頸及足部環(huán)觚身凸雕蟠螭紋,中部為燈籠形鼓腹,上飾獸面紋。配有木質底座。此器上,高浮雕蟠螭裝飾,突破了傳統觚形器的造型限制,為玉器增加不個一絲靈動的生命氣息同時,呼之欲出的蟠螭也使高貴神圣之感躍然于觚身之上,可謂鮮活靈動、匠心獨運。
圖1 清 仿古青玉花觚此器出戟設計也是花觚的常見裝飾,可以增加器型立體的美感。
圖2 清 仿古青玉蟠螭觚此器高浮雕蟠螭裝飾,突破了傳統觚形器的造型限制,為玉器增加了一絲靈動的生命氣息。
明清時期,除了使用仿古造型的玉器用以插花外,還出現了專門的插花器皿,即“花插”。玉花插是明清時期一類極具特色的玉器類型,既是插花的容器,同時也是一種別致而高雅的高等級陳設觀賞品,擺放于廳堂書房能凸顯主人的審美情趣,同時也是一種經濟實力的象征。
圖3 明 青玉松枝花插松樹和靈芝都是富含吉祥寓意的植物,靈芝代表著美好和富貴,而松樹憑借堅韌不拔的品格被世人所稱道。
明代玉花插造型簡練、凝重,結構緊湊,師法自然,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明代青玉松枝花插(圖3)高13.7厘米、口徑6.6厘米,青玉制作,主體中空,形似牛角,外附圓雕松枝,枝干遒勁??谘叵路剿舍樃置?,由中心向外輻射呈輪狀,松枝上圓雕一只小鳥,尖嘴長尾,羽毛刻畫細膩生動,俯身向下張望,動感十足。較矮的插孔,口部卷成如意形插口,底部環(huán)繞數棵靈芝,其中最大的一棵靈芝上也立有一只小鳥,長尾向下、回眸向上,形態(tài)逼真,與松枝上的小鳥遙相呼應,似在親密交談,妙趣橫生。松樹和靈芝都是富含吉祥寓意的植物,靈芝代表著美好和富貴,而松樹憑借堅韌不拔的品格被世人所稱道,孔子贊松樹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調也?!彼蓸浒凉菎槑V,四季常青,歷嚴冬而不衰,也被當作長壽的象征。
清代玉花插一般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造型,玉料多為新疆和閭產白玉、青玉、黃玉以及少許碧玉。造型方面因材就勢,雕工精巧絕倫,將線刻、鏤空、浮雕、圓雕等技法融會貫通,刻畫栩栩如生、意境渾然天成,所做象生器一般都蘊含吉祥寓意,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清代青玉佛手花插(圖4)高12厘米、寬8厘米,玉質盈潤,造型為三個立式佛手相依,佛手大小有別,排列錯落有致、體態(tài)豐滿、造型生動、立體圓潤。佛指向上延伸,指尖微翹、動感十足,中空而成花插,兼具美感與實用價值。佛手是一種植物,多見于我國南方,宋代已開始栽培,其果實形似人手而多指,故而稱為“佛手”,因“佛”與“?!敝C音,深受世人的喜愛,是清代宮廷玉器中常見的題材,寓意福壽多子。
佛手造型在玉花插作品中形態(tài)豐富,或寫實,或寫意,均刻畫生動,清新高雅,裝飾效果極高。清代白玉佛手花插(圖5)高15.3厘米、寬9厘米,白玉制作,瀅潤如脂,兩佛手并立,大小主次有別,佛手指修長勻直,刻畫細膩,底部主干透雕,纏繞成近圓形的底座,枝葉向上延伸,彰顯著生命的質感。整觀此器,佛手規(guī)整、枝葉散漫,相伴而生、疏密有致,端莊而不失玲瓏,給人以美的享受。
春意濃,玉玲瓏。這些精美的玉質花器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好相生,與祝福相伴,承載著古人對美的理解和追求。它們流傳至今,是寶貴的文化財富,點綴著當代生活,祈愿著國泰民安。(注:本文所述藏品均為山東博物館收藏)
圖4 清 青玉佛手花插因“佛”與“?!敝C音,佛手深受世人的喜愛,是清代宮廷玉器中常見的題材,寓意福壽多子。
圖5 清 白玉佛手花插整觀此器,佛手規(guī)整、枝葉散漫,相伴而生,疏密有致,端莊而不失玲瓏,給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