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學 (351131) 盧 妮 蔡海濤
研究近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發(fā)現(xiàn)解析幾何對“橢圓”和“拋物線”的考查難度有所下降,“直線與圓”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具有數(shù)學文化背景的題目層出不窮.其中,有一類圓的問題在已知條件中沒有直接給出圓的有關信息,而是隱藏在條件中,需要通過分析轉化,從而發(fā)現(xiàn)圓(或圓的方程),進而利用圓的知識求解,這類問題稱為“隱形圓”問題.比如“蒙日圓”、“阿波羅尼斯圓”等.“隱形圓”問題綜合性強,充分考查了學生數(shù)形結合、化歸與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學生答題有一定的難度.本文以幾道高考題和模擬題為例,探尋“隱形圓”問題求解策略.
例1 若與點A(2,2)的距離為1且與點B(m,0)的距離為3的直線恰好有兩條,則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為.
點評:本題根據(jù)圓的定義得到隱圓,得到以點A(2,2)和點B(m,0)為圓心的兩個圓,這是本題的關鍵,進而由已知條件得兩圓位置關系,從而求得m的取值范圍.
點評:本題關鍵在于確定動點M的位置,根據(jù)點M到點A和點O的距離的平方和為定值,從而確定隱圓,突破了本題難點.
例3 (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9)設m∈R,過定點A的動直線x+my=0和過定點B的動直線mx-y-m+3=0交于點P,則PA+PB的取值范圍是( ).
點評:本題解題的突破口是發(fā)現(xiàn)兩條動直線的關系,由kPA·kPB=-1確定隱圓,得到P點軌跡,結合不等式性質(zhì)求解.
解析:由已知得以AB為直徑的圓與圓C有公共點,易求得m的取值范圍為[4,6].
點評:∠AOB=2∠C=90°知點C在以O為圓心,半徑OA,在優(yōu)弧AB上.
圖1
變式6 如圖1,四邊形AOCB,OA⊥OC,CA⊥CB,若AC=2,CB=1,則OB的取值范圍是.
由以上例題分析可知,“隱圓”問題著重考查化歸與轉化的思想在解題中的運用,解決方法就是分析已知條件,從條件出發(fā)探求動點軌跡,把隱形軌跡顯性化,從而發(fā)現(xiàn)圓,然后利用圓的知識求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