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晶,張德龍,于鑫
(沈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普外四科,遼寧 沈陽 110006)
闌尾炎是臨床常見病,尤其是肥胖患者闌尾炎發(fā)病率較高,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肥胖闌尾炎患者通常有慢性腹痛病史,體征癥狀表現(xiàn)不典型,多數(shù)患者因為腹痛入院治療[1]。針對此類患者實施開腹手術,在選擇切口方面表現(xiàn)出較高難度,且患者體征癥狀不明顯,常無法順利開展手術治療[2]。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的廣泛運用,可有效降低漏診、誤診率,提高手術治療效果[3]。本研究選取2017 年7 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肥胖闌尾炎患者,按數(shù)字奇偶法分組,分別探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以及開腹闌尾切除術應用可行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 年7 月至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06 例肥胖闌尾炎患者,按照數(shù)字奇偶法分為兩組,各53例。腹腔鏡組女 20 例,男 33 例 ;年齡 23~65 歲,平均(41.63±2.03)歲 ;體重指數(shù) 30.1~35.9 kg/m2,平均(32.49±0.69)kg/m2。開腹組女 21 例,男 32 例;年齡 25~66 歲,平均(41.65±2.06)歲;體重指數(shù) 30.7~35.8 kg/m2,平均(32.53±0.73)kg/m2。納入標準:①肥胖患者;②確診為闌尾炎;②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①有凝血障礙;②無法正常交流溝通。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書,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2 方法 開腹組采用開腹闌尾切除術完成闌尾炎治療:做麥氏切口,實施常規(guī)腹腔探查,將闌尾系膜結扎離斷,對闌尾根部包埋,逐層關腹,明確是否放置引流管。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完成闌尾炎治療:全身麻醉,輔助患者取仰臥位,建立氣腹后對臟器實施探查,體位轉為頭低腳高位,將患者闌尾提起,對闌尾動脈準確游離、結扎、切斷,于闌尾根部0.5 cm 處用可吸收夾將闌尾夾閉并切斷,移出標本,妥善止血后,縫合操作孔。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肥胖闌尾炎患者的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盆腔膿腫、切口感染以及腸梗阻)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少于開腹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腹腔鏡組(n=53)開腹組(n=53)t值P值術中失血量(mL)10.73±2.39 21.49±5.69 12.693 0.000手術時間(min)43.33±5.29 65.95±7.35 18.185 0.000下床活動時間(h)10.49±1.39 21.55±2.83 25.537 0.000住院時間(d)5.65±1.05 12.39±1.19 30.918 0.000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腹腔鏡組術后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77%)低于開腹組(24.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肥胖闌尾炎患者因早期癥狀及體征不典型,多因劇烈腹痛入院。對于肥胖患者,腹壁厚實、脂肪較多,手術期間充分暴露病灶存在一定困難,且常表現(xiàn)出闌尾系膜短粗的特點。在實施盲腸固定期時,由于手術視野以及操作空間較小,手術難度顯著增加。腹腔鏡手術的有效應用可縮小手術切口,充分暴露和探查病灶,降低漏診率以及誤診率[4-5]以及術后切口感染率[6-9],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n(%)]
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肥胖闌尾炎患者術中失血量(10.73±2.39)mL、手術時間(43.33±5.29)min、下床活動時間(10.49±1.39)h 以及住院時間(5.65±1.05)d 均少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組術后總并發(fā)癥率(3.77%)低于開腹組(24.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能有效縮小切口,減少對皮下脂肪層的刺激,快速探查闌尾病灶,手術視野開闊,方便暴露闌尾,且氣腹建立較便捷,可有效降低術后腹腔殘余積液的可能性,充分說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運用于肥胖闌尾炎手術中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與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肥胖闌尾炎患者可減少術中失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