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廣州市市政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00)
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過程較為簡單,建筑部件由車間生產(chǎn)完成,施工人員只需要完成建筑裝配工作即可,極大地減少了施工的作業(yè)量,并且符合綠色建筑的特點。為了保障裝配式建筑的質量,需要采取相應的檢測技術進行檢測,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
砌塊建筑需要通過預制塊狀材料堆砌實現(xiàn),砌塊由工廠加工而成,不需要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人工制備,可以在最大限度提高施工的效率,并且施工起來非常方便。由于砌塊建筑由塊狀材料堆砌而成,極大地限制了建筑的層數(shù),通常情況下,砌塊建筑不會超過5 層,一旦超過5 層,將會對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若是需要增加建筑的層數(shù),則需要通過配置鋼筋的方式來增加建筑的強度,可以增加1~3 層。施工過程中,需要保證砌塊接縫緊密接觸,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強度。砌塊接縫通常由混凝土進行填充,保證砌塊可以無縫連接。
板材建筑主要由板材裝配而成,具有重量輕、防震、防水等特點,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板材建筑的內(nèi)墻板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實心板,可以提高建筑的穩(wěn)定性;另一種為空心板,需要在板材內(nèi)部填充保溫材料,可以增加板材建筑的保溫效果。外墻板主要為鋼筋混凝土復合板,在內(nèi)部帶有保溫層,可以有效地對建筑內(nèi)部進行保溫,防止建筑內(nèi)部熱量散失。板材建筑的結構關鍵在于整體性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板材之間的連接,將接縫數(shù)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接縫連接方式主要有焊接、混凝土澆筑等,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由于板材的結構特點限制,使板材建筑在布局上受到一定的制約,無法靈活地進行施工,并且建筑的結構較為固定。
盒式建筑的結構進一步集成化,極大地降低了現(xiàn)場安裝工作,這使現(xiàn)場安裝過程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通常情況下,在工廠生產(chǎn)階段便可以完成大部分盒式建筑的組裝工作。例如:內(nèi)部裝飾、家具等都可以在工廠安裝完成,極大地提高了施工的效率。施工人員只需要完成盒式建筑的吊裝工作,并且接好管線即可投入使用。盒式建筑的裝配方式如下:①全盒式裝配。建筑施工過程全部由盒子裝配來完成,施工過程非常便捷;②板材盒式裝配。將建筑內(nèi)的小型部件作為支撐結構,再與墻板或樓板組成建筑;③骨架盒式裝配。由單間式盒子構成建筑結構骨架,如衛(wèi)生間等,以此使建筑的結構更加穩(wěn)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承重能力。
雷達波無損探測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精確度高等特點,可以準確地對裝配式建筑的結構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建筑施工過程中的一些缺陷,從而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施工質量。通過該技術可以有效地混凝土的結構進行檢測,檢查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通過探測信號來對建筑的結構進行分析。例如:使用該技術進行混凝土檢測時,需要借助雷達裝置發(fā)射信號,通過對反射信號進行分析得到混凝土內(nèi)部的結構特點,進而對混凝土內(nèi)部的損傷進行探測。雷達信號的檢測過程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雷達信號的入射過程。當雷達信號到達混凝土表面后,會發(fā)生入射現(xiàn)象,對建筑物結構進行全方位的穿透,進而實現(xiàn)探測過程。另一方面是雷達信號的反射過程。雷達波穿透建筑時會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通過對反射信號進行檢測可以發(fā)現(xiàn)建筑內(nèi)部的缺陷,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探傷效果[1]。
超聲波檢測技術在裝配式建筑檢測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超聲波具有較高穿透能力,可以有效地對建筑內(nèi)部結構進行檢測,通過分析測試結果判斷建筑結構是否完好。超聲波在遇到不規(guī)則材質時,將會發(fā)生散射現(xiàn)象,對超聲波的強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通過對超聲波強度進行檢測便可以確定建筑結構是否存在損傷。例如:某施工單位對裝配式建筑的混凝土施工過程進行缺陷檢測,為了保證檢測過程具有較高的精度,將超聲波頻率控制在50~100kHz 之間,這樣可以防止超聲波在散射過程中由于損失過大而影響檢測效果。超聲波可以有效地穿透均勻介質,并且不會對介質造成損傷,因而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外,通過該技術還可以對鋼筋的結構進行檢測,探測鋼筋在折彎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損傷,從而提高裝配式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為建筑施工過程提供重要保障。
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可以有效地裝配式建筑的溫度變化進行檢測,驗證建筑的保溫、密封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從而為建筑的裝配過程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該技術主要利用物體的熱輻射原理,通過紅外成像的方式對建筑構件的溫度進行檢測,通過分析熱量的分布判斷建筑的保溫以及密封效果。在使用該技術之前,需要為建筑提供一定的初始溫度,這樣可以使溫度的成像效果更加明顯,保障檢測結果更加準確。例如,某施工單位采用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對裝配式建筑的保溫效果進行檢測,將熱流不斷地注入到建筑構件中,保證建筑具有足夠的初始溫度。再通過紅外熱成像儀進行檢測,如圖1 所示。每隔1h 對建筑內(nèi)的溫度變化進行探測,發(fā)現(xiàn)建筑并未出現(xiàn)明顯的熱量散失現(xiàn)象,說明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此外,該技術還適用于大范圍、遠距離的檢測,可以對建設的整體性能進行檢測,尤其是在建筑保溫方面,可以有效地解決熱量散失問題[2]。
圖1 建筑保溫紅外熱成像
通過核磁共振檢測技術可以有效地對建筑材料縫隙中的水分含量進行檢測,使裝配式建筑在裝配過程中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該技術在材料分析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如水泥水化過程、多孔材料水分分布等,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無損檢測的過程。例如:某施工單位對裝配式建筑板材防水效果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板材中水分含量在20%~30%之間,超過水分含量的正常標準。為了增強板材的防水效果,施工人員在板材表面鋪設了防水薄膜,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的進入,將板材中水分的含量控制在10%以下。此外,該技術還可以用于混凝土澆筑過程的檢測,檢驗混凝土中水分的含量以及分布情況。例如:經(jīng)過檢測后,當發(fā)現(xiàn)混凝土局部水分揮發(fā)過快時,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揮發(fā)速度,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開裂,避免混凝土產(chǎn)生縫隙而發(fā)生滲漏。
微波測濕檢測技術主要用于裝配式建筑防滲漏能力的檢測,進而消除建筑的滲漏隱患。該技術的檢測過程需要微波測濕儀來實現(xiàn),可以快速無損地對混凝土、接縫、裝配構件等進行檢測,通過微波檢測系統(tǒng)對施工材料的濕度分布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并且得出施工材料的濕度分布圖像,方便施工人員裝配式建筑防滲漏能力進行分析,進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微波測濕技術主要運用了材料介電常數(shù)與含水量之間的關系,微波在通過材料時會發(fā)生一定的減弱,通過微波強度的變化即可確定材料的含水量。例如,某施工單位采用微波測濕檢測技術對屋面板材的防水效果進行檢測,通過對濕度分布圖像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板材中水分分布較為均勻,并且含水量最高的位置水分含量低于10%,說明屋面材料的防滲透能力符合要求[3]。
傳感器導波信號檢測技術需要借助傳感元件來實現(xiàn),主要用于灌漿料、鋼筋等施工材料的檢測,并且具有極高的檢測精度。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將壓電陶瓷傳感器貼在被檢測材料的兩端,通過分析導波信號對材料的損傷情況進行判斷。在勵磁電壓的作用下,壓電陶瓷傳感器將會產(chǎn)生超聲導波信號,導波信號可以在被檢測材料中傳遞,再通過傳感裝置將導波信號轉化成電信號。電信號的分析需要借助示波器來實現(xiàn),通過對電信號圖像進行觀察即可對被檢測材料的特點進行判斷。對于存在缺陷的施工材料,其電信號圖像會出現(xiàn)模態(tài)疊加現(xiàn)象,對電信號造成極大的干擾,進而確定施工材料是否處于完好狀態(tài)。
綜上所述,通過裝配式建筑工程檢測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施工質量,使建筑的結構更加穩(wěn)定,避免混凝土施工時出現(xiàn)質量缺陷。而且,還可以對建筑的保溫效果、防滲能力等方面進行檢測,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對裝配式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