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坤,周俊杰,張倩倩
脊髓損傷是脊柱骨折嚴重的并發(fā)癥,由于椎體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入于椎管內,使脊髓或馬尾神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傷[1]。脊髓損傷分為完全性損傷和不完全性損傷,不完全性損傷代表患者脊髓上有碾扯傷或擠壓傷,或是撞擊后脊髓未出現(xiàn)不完全斷裂,且患者脊髓神經還可以傳遞信號[2]。隨著交通與工業(yè)建筑的發(fā)展,脊髓損傷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存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負擔[3]。傳統(tǒng)康復治療通過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提高患者參與康復訓練的積極性,輔以康復訓練可以促進患者本體感覺、肢體功能的恢復。但是單一的傳統(tǒng)康復訓練效果不佳。高壓氧是通過患者對純氧的吸入改善患者機體缺氧狀態(tài)的一種療法,具有抑制壞死細胞產生的炎性因子,促進神經元的恢復的效果[4]。生物反饋療法是一種以行為反饋為基礎的新型生物療法,通過接受患者體內生物、病理反饋信號,指導患者進行對應的特殊訓練,改善患者對機體有意識的控制,削弱病理改變,促進機體恢復。本文旨在分析高壓氧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治療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的效果?,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鶴壁市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87例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不完全性脊髓損傷的診斷標準[5]。
納入標準:①患者病情基本穩(wěn)定;②之前未接受過高壓氧治療和生物反饋療法;③經患者同意且簽訂知情同意書;④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心臟?。虎诨加袊乐鼐裥约膊?;③下肢嚴重癱瘓。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25~39歲,平均(33.18±2.59)歲;其中高空墜落傷10例,車禍傷15例,摔傷12例,砸傷6例。觀察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26~40歲,平均(33.57±2.61)歲;其中高空墜落傷11例,車禍傷14例,摔傷11例,砸傷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傳統(tǒng)康復治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舒緩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康復積極性;技術上對患者進行坐起訓練、坐臥轉移訓練、髕骨推移訓練、肌肉長收縮訓練、上下樓梯訓練、深蹲訓練、床上訓練、生活能力訓練和體位指導訓練等,30 min/次,2次/d。
觀察組在傳統(tǒng)康復治療的基礎上接受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①采用多功能神經康復系統(tǒng)(廣州昊程貿易有限公司,wond3000f3型),指導患者取放松、舒適姿態(tài),將電極附著在患者測定肌肉,指導患者根據電波信號做肌肉收縮和舒張,使患者肌肉收縮70次,6 min/次,3次/d,5 d/周,連續(xù)治療8周;②在生物反饋治療后再進行高壓氧治療,使用高壓氧機:壓力0.3Mkp,加壓時間20 min,吸氧1 h/次,1次/d,連續(xù)吸氧20 d后停止兩周,再連續(xù)吸氧20 d。
臨床療效:根據脊髓診療指南分級,以脊髓功能恢復2級及2級以上為顯著有效,以脊髓功能恢復1級為有效,以脊髓功能沒有改善為無效。
脊髓功能:在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美國脊髓損傷協(xié)會(ASIA)評分測定,分為兩個部分,脊髓運動功能評分,滿分100分;脊髓感覺評分,滿分224分,分數越高代表功能越好。
肌電信號:采用肌電系統(tǒng)采集治療前后肱四頭肌、股二頭肌、脛前肌和腓腸肌的肌電信號。
神經功能: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Frankel分級,以損傷面以下神經、運動功能全部或完全消失為A級,以損傷面以下功能消失,神經衰弱為B級,以損傷面以下有運動但無實際意義為C級,以損傷面以下有實際運動能力為D級,以損傷面以下運動和神經正常為E級。
經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詳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脊髓功能在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ASIA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的運動功能評分、感覺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詳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SIA評分比較分)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肌電信號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股二頭肌、脛前肌、肱四頭肌、腓腸肌肌力較治療前提高,且觀察組肌電信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詳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肌電信號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A級人數減少,E級人數增多,且觀察組較對照組變化更明顯(Z=2.6638,P=0.0039)。結果詳見表4。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A-E級比較(例)
脊髓損傷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其功能的有效恢復是臨床追求的目標[6]。同時有研究表明,功能障礙也對不完全脊髓損傷患者的恢復有著極大的影響[7]。影響的主要原因在于:創(chuàng)傷導致脊髓柱粘彈性下降、椎體骨折的骨折塊直接導致脊髓細胞的死亡,或者間接引發(fā)脊髓缺血、缺氧,或脊髓水腫[8]。在患者脊髓復位術后及時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康復干預,可以更有效地促進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恢復。傳統(tǒng)康復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康復療法,通過對患者進行及時的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焦慮、不安情緒,防止患者產生抑郁心理,同時促進患者積極參與康復治療;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對患者進行床上訓練、坐臥訓練、上下樓梯訓練、深蹲訓練等,有效刺激患者脊髓的本體感覺,促進本體感覺與中樞運動神經的重建,達到脊髓功能恢復的效果[9]。經過對比本研究兩組的臨床療效和脊髓功能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療效、脊髓功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高壓氧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可以更有效治療不完全性脊髓損傷。高壓氧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是在對患者進行生物反饋療法后及時聯(lián)用高壓氧治療,通過肌電接收設備觀察患者的肌肉狀態(tài),患者根據生物反饋信息進行相應的肌肉運動,獲得對肌肉活動的自我控制能力,從而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10];再通過患者對氧氣的吸入,改善患者脊髓內缺氧的狀態(tài),促進脊髓的血液暢通,同時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加核心肌群的力量,促進脊髓功能的有效恢復[11]。
肌電信號是反映肌肉活動的有效方法,脊髓損傷患者存在多方面的活動障礙,易引發(fā)肌肉萎縮[12]。對比兩組的肌電信號,觀察組治療后肌電信號明顯增強,提示高壓氧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可以有效增強肌電信號,緩解肌肉萎縮。高壓氧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通過對股二頭肌、脛前肌、肱四頭肌、腓腸肌肌力信號的反饋處理,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肌肉緊張和收縮,促進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再生,患者肌力的恢復和增強[13];高壓氧治療為患者的肌力訓練提供氧氣,抑制患者脊髓自由基的生長,提高酶的活性,緩解脊髓部位的炎癥反應,有效防止患者肌肉的萎縮[14]。
神經功能結果顯示,患者接受高壓氧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治療后神經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高壓氧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通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訓練,促使患者全身骨骼張力下降,血壓下降,血液流通放緩,有效舒緩患者的神經緊張,同時通過肌肉的緊張訓練,提高全身骨骼張力,促進患者神經緊張[15],通過患者肌肉的緊張和放松,增強中樞神經的舒緩和緊張,促進脊髓神經功能的有效恢復[16];高壓氧治療可滿足患者腦部對氧的消耗,抑制脊髓神經細胞的死亡,同時可以保護腦血流屏障,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緩解腦缺血導致的神經異常,脊髓瘢痕的形成抑制神經元的產生,高壓氧可刺激神經元重塑,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17-18]。本研究結果與方芳等的結果一致[19]。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少、時間短等問題,還需后期大樣本研究證明。
綜上所述,高壓氧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對不完全性脊髓損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肌力的自主控制和肌力狀態(tài),同時明顯增強脊髓內氧含量,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脊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