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飛龍,高浩然,朱凱龍,杜明瑞,武圣達,王銘麒,陳 旭,周程沛,錢濟先
空軍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骨科,西安 710038
腰椎椎間盤突出癥(LDH)是最常見的腰椎退行性病變,是脊柱內(nèi)外力學平衡失調(diào)及一系列病理生理學改變的結果,椎間盤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進而壓迫走行神經(jīng)根、出行神經(jīng)或馬尾神經(jīng)[1]。盡管有些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癥狀可以獲得緩解,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2-3]。近年來,隨著內(nèi)窺鏡技術的發(fā)展,微創(chuàng)手術在LDH 患者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微創(chuàng)方式相比以往的開放手術具有預后更好、住院時間更短、恢復更快等優(yōu)勢[4-6]。已有研究報道,經(jīng)椎間孔入路經(jīng)皮內(nèi)窺鏡下腰椎椎間盤切除術(PETD)治療LDH 可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7-8],但目前關于PETD治療LDH的預后影響因素報道較少,也缺乏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進行論證。本研究通過前瞻性隊列研究,評價PETD 治療LDH 的臨床效果,并對可能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為臨床選擇手術適應證、改善預后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方法,納入2015 年8 月—2016 年9 月診斷為LDH 并行PETD 治療的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超過18 歲,腰背部疼痛伴單側或雙下肢放射痛和/或酸困麻木感;②查體證實體征與癥狀相符,定位為同一責任節(jié)段,相應神經(jīng)支配區(qū)感覺障礙、肌力改變;③CT、MRI 等影像學檢查證實責任節(jié)段與癥狀、體征一致,表現(xiàn)為單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jīng)根或硬膜囊;④已行8 周正規(guī)非手術治療(藥物、康復)效果不佳或加重;⑤術后隨訪時間超過36 個月且隨訪資料完整;⑥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不明原因的下腰部及下肢疼痛;②多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③責任節(jié)段伴明顯的后凸或側凸畸形、椎間盤大范圍鈣化、椎間隙高度喪失;④責任節(jié)段曾行介入、后路摘除等手術治療;⑤合并有脊柱結核、感染、腫瘤等;⑥診斷為腰椎椎管狹窄、腰椎失穩(wěn)或滑脫;⑦椎間盤源性等非椎間盤突出所致的腰腿痛;⑧伴有心肺疾患、凝血異常、精神疾病等手術禁忌證。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備案。
手術由本院具有10 年以上脊柱手術經(jīng)驗并經(jīng)過脊柱內(nèi)窺鏡專業(yè)培訓的醫(yī)師完成?;颊呷「┡P位,用G 形臂X 線機定位手術間隙,L2/L3和L3/L4節(jié)段選擇棘突中線旁開8 ~ 10 cm 處為穿刺點,穿刺角度為5° ~ 10°;L4/L5和L5/S1節(jié)段選擇棘突中線旁開10 ~ 12 cm 處為穿刺點,穿刺角度為15° ~ 30°。常規(guī)消毒鋪巾,用0.5%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透視下穿刺針直接經(jīng)椎間孔Kambin 三角進入椎間盤,或1.5 mm克氏針定位于上關節(jié)突腹側經(jīng)椎間孔Kambin 三角滑入椎管,應用亞甲藍和碘海醇進行椎間盤染色及造影,正側位透視確認無誤后以導針為中心切開皮膚8.0 mm,逐級擴張后置入工作套管(套管直徑7.8 mm,部分需要行環(huán)鋸下椎間孔擴大成形后才能置入工作套管),正側位透視確定椎間隙和穿刺位置。連接內(nèi)窺鏡系統(tǒng),在高清影像顯示器上觀察手術視野,逐步清理椎間孔周圍的黃韌帶等組織,確定神經(jīng)根、硬膜囊及椎間盤位置,根據(jù)這些組織結構進一步行鏡下定位,保證手術安全,明確突出髓核(HNP)位置后取出壓迫神經(jīng)的發(fā)生退行性變的髓核組織,仔細探查椎管及神經(jīng)根走行區(qū)域,清理椎間盤內(nèi)和椎管內(nèi)殘余的髓核組織,探查確認硬膜囊及神經(jīng)根減壓徹底,神經(jīng)根搏動明顯。射頻消融電極處理纖維環(huán),徹底止血。拔除工作通道,縫合切口。
于術后3、6、12、36 個月隨訪,并在術前1 d、術后1 d 記錄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9]、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10]及日本骨科學會(JOA)評分[11],術后36 個月根據(jù)改良MacNab 標準[12]評估療效。對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MI)、吸煙、病程、手術節(jié)段、HNP大小和HNP位置等8 個因素進行分析,探討PETD 治療LDH 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HNP 大小和位置根據(jù)密歇根州立大學(MSU)分型[13]判斷。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數(shù)表示;計量資料以±s或中位數(shù)表示,各變量不同時間點的比較采用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Kruskal-Wallis 檢驗、方差分析或獨立樣本t 檢驗;以P <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嚴格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共篩選出102 例單節(jié)段LDH 患者,按照既定方案接受PETD 治療,擁有完整資料并完成36 個月隨訪 的 患 者 共86 例。86 例 患 者 中,男56 例、女30 例, 年 齡19 ~ 88(46.96±14.03) 歲, 體 質量49 ~ 100(67.09±11.72)kg, 身 高155 ~ 184(167.95±7.27)cm;病程0.3 ~ 156 個月,中位病程8 個月。術前腰痛VAS 評分、腿痛VAS 評分、ODI 和JOA 評 分 分 別 為(4.23±3.23)分、(7.28±2.24)分、(60.33±19.85)%、(11.33±4.35)分。86例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無術中轉開放手術。手術時間 30 ~ 90(60.18±20.09)min,手術出血量5 ~ 15 mL,中位出血量10 mL,術后下床時間0 ~ 14(1.82±3.79)h,總 住 院 時 間 為4 ~ 14(8.31±3.27)d,術后住院時間為1 ~ 7(3.38±1.96)d,椎間盤突出節(jié)段 L3/L44 例,L4/L541 例,L5/S141 例;隨 訪36 ~ 46(40.91±3.21)個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1/86),復發(fā)率為5.8%(5/86)。由表1 可見,HNP 越大,術前腿痛VAS 評分、ODI 越高,JOA 評分越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提示腰椎椎間盤突出程度與患者癥狀關系密切。
表1 臨床因素與術前VAS 評分、ODI 和JOA評分的關系Tab. 1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actors and preoperative VAS score,ODI and JOA score
表1(續(xù))
86例患者術后1 d、3個月、6個月、12個月及36個月的腰痛VAS評分、腿痛VAS評分和ODI與術前相比均明顯下降,JOA評分明顯提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2),并且隨著隨訪時間延長改善更明顯;術后6、12、36個月腰痛VAS評分與術后1 d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2);術后3、6、12、36個月腿痛VAS評分、ODI、JOA評分與術后1 d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2)。術后36個月,腰痛VAS評分改善≥60%者占95.3%(82/86),腿痛VAS 評分改善≥60%者占72.1%(62/86),ODI改善≥60%者占95.3%(82/86),JOA 評分改善≥60%者占84.9%(73/86)。根據(jù)改良MacNab 標準,術后36 個月優(yōu)良率為94.2%(81/86),具體見表3。
表 2 PETD 治療LDH術后療效評價Tab. 2 Efficacy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LDH treated with PETD N=86,±s
表 2 PETD 治療LDH術后療效評價Tab. 2 Efficacy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LDH treated with PETD N=86,±s
注:*與術前相比,P < 0.05;△與術后1 d 相比,P < 0.05。Note:* P < 0.05,compared with pre-operation;△P < 0.05,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1 d.
項目Item術前Pre-operation術后1 d Postoperative 1 d術后3 個月Postoperative 3 months 術后6 個月Postoperative 6 months術后12 個月Postoperative 12 months術后36 個月Postoperative 36 months腰痛VAS 評分VAS score of low back pain 4.23±3.23 0.98±0.96* 0.90±0.90* 0.78±0.71*△ 0.70±0.65*△ 0.67±0.66*△腿痛VAS 評分VAS score of leg pain 7.28±2.24 1.13±1.23* 0.93±0.92*△ 0.78±0.85*△ 0.71±0.81*△ 0.69±0.79*△ODI(%) 60.33±19.85 20.04±14.27* 13.52±9.49*△ 9.60±6.51*△ 7.04±6.60*△ 3.49±5.98*△JOA評分JOA score 11.33±4.35 22.78±2.95* 23.38±2.84*△ 24.36±2.67*△ 25.24±2.45*△ 26.25±4.16*△
表 3 改良MacNab標準療效評價Tab. 3 Modified MacNab standard efficacy evaluation
分析性別、年齡、BMI、吸煙史、病程、手術節(jié)段、HNP 大小、HNP 位置與預后的關系,結果顯示超重者術后36個月的ODI和JOA評分變化較小,說明其腰椎功能更差,緩解程度越小,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4);椎間盤突出越嚴重(HNP越大),術后腿痛VAS 評分、ODI 及JOA 評分變化越大,說明患者癥狀緩解越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4);其他指標與患者癥狀緩解程度無明顯相關性。
表 4 各因素與術后36個月VAS 評分、ODI及JOA 評分變化的關系Tab. 4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actors and changes in VAS score,ODI and JOA score at postoperative 36 months
本研究通過前瞻性隊列研究和36 個月隨訪發(fā)現(xiàn),PETD 治療LDH 療效滿意,腰痛VAS 評分、腿痛VAS 評分及ODI 在術后明顯下降,JOA 評分較術前明顯上升,患者疼痛較術前明顯緩解,與其他研究[14-17]結果一致。上述結果表明,PETD 治療LDH可取得良好的療效,使患者癥狀明顯緩解,臨床功能明顯恢復和提升。
本研究分析了可能影響PETD 治療LDH 預后的因素,發(fā)現(xiàn)術后疼痛緩解及功能改善在HNP 較大(MSU分型的size 2和 size 3)者最為明顯,說明術后功能改善主要與HNP 大小有關。本研究86 例患者HNP 大 小 多 為size 2 和size 3,size 1 較 少。HNP 大小為size 1 的患者主觀感覺生活影響較大,但術前VAS 評分較低,術后腰痛VAS 評分改變較小,相對于size 2 和size 3 的患者疼痛緩解差,但ODI 和JOA評分結果顯示其功能改善與size 2 和size 3 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上結果提示PETD 治療的最佳適應證應為MSU 分型中HNP 大小為size 2和size 3 的患者,與Mysliwiec 等[13]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BMI < 25 kg/m2者相較于BMI ≥ 25 kg/m2者JOA 評分改善更明顯一些,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BMI 可能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PETD 的治療效果。目前研究認為,BMI 與PETD治療效果無明確關系[18],Meredith 等[19]的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與LDH 復發(fā)相關。關于BMI 與PETD 手術效果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86 例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1 例患者在穿刺置管過程中發(fā)生出行神經(jīng)根損傷,通過神經(jīng)營養(yǎng)、康復訓練及物理治療基本恢復。本組患者LDH復發(fā)率為5.8%,主要由于術后3個月內(nèi)不當活動誘發(fā),但本研究術后未立即行MRI 檢查,尚不能明確是否有HNP 殘留。Choi 等[20]總結了10 228例行PETD 治療的患者資料,其復發(fā)率為0.8%。從目前已有臨床研究可知,PETD 術后LDH 復發(fā)率為0 ~ 7.4%,而開放手術復發(fā)率為1 ~ 21%,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1-22]。復發(fā)性LDH也可采用PETD治療,有研究[23]表明,采用PETD 和傳統(tǒng)開放手術治療復發(fā)性LDH的療效沒有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PETD治療LDH療效滿意,HNP的大小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BMI可能對預后也有一定影響,MSU分型中HNP大小為size 2和size 3及BMI < 25 kg/m2的患者行PETD可能會獲得更好的預后。但本研究病例數(shù)較少,未設置對照組,且隨訪時間較短,尚不能得出確定性結論,今后尚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