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宇迪
武昌紅巷,有著悠久的紅色歷史。而湖北省纖維檢驗局就坐落在距離紅巷不遠的公平路上。
上班伊始,我便在局黨委的組織下,去到紅巷參觀學習。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暨陳潭秋革命活動舊址……全長不到1公里的小巷內,滿是不朽的紅色印跡。對于剛剛入職的我而言,這樣的紅色教育,讓我對黨史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明白了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所應牢記的使命與信仰。但在當時,我還沒意識到,紅巷精神對于湖北纖檢事業(yè)意味著什么,對于我之后的工作又將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最初接觸纖檢工作時,我曾有過諸多的困惑與不解,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打破了大學剛畢業(yè)的我對于公務員工作的憧憬。剛一入職,我最先走上的是HVI操作員崗位,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兩年,晝夜的倒班、密閉的環(huán)境、撲面的粉塵、刺耳的噪音、繁重的任務……讓我感到不堪重負。中間還穿插著參與國儲棉出庫現(xiàn)場工作,炎炎烈日下,穿梭在一個個老舊的庫房間。比起暴曬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鉆篷布、搭梯子,在滿是霉味與蚊蟲的悶熱狹小空間里,戴著頭燈揮汗如雨地作業(yè)。一天下來,眉眼脖頸盡都黢黑,渾身上下如同散了架一般,疲憊到無以復加。
那時的我,心中總有些許抱怨與不滿,想不通自己付出這么多,究竟是為了什么?直到有一次國儲棉出庫公檢,我與潛江分局的游剛同志一同承擔數(shù)據(jù)報送工作時,才看清自己的付出與真正優(yōu)秀的纖檢人一比,立馬相形見絀。
作為潛江分局的辦公室主任,游剛在檢驗淡季,承擔著單位辦公室、后勤、財務、黨建等多項工作,到了棉花或者紡織品檢驗旺季,他又立即角色切換為實驗室、現(xiàn)場一線的檢驗能手。從開始工作到現(xiàn)在,他始終以任勞任怨的老黃牛形象示人,是湖北纖檢系統(tǒng)有口皆碑的優(yōu)秀黨員,還曾被中央文明辦中國文明網(wǎng)評為“中國好人”稱號。
我與游剛共事時,他已年近五旬。當時的數(shù)據(jù)報送工作,所有檢驗數(shù)據(jù)全靠人手工輸入,時間緊、任務重,游剛與我日均需錄入170批將近4000噸的檢驗數(shù)據(jù),相當于每天錄入數(shù)據(jù)指標2萬多組,還需相互審核確保錄入信息無誤,然后打印出證簽字蓋章。
為保證工作能夠盡可能圓滿地完成,在將近一個月時間里,我與游剛每天持續(xù)工作18個小時以上,當中沒有一天停歇,這種工作強度對于當時還是20多歲的我而言,都頗感吃不消,但令我驚訝的是,游剛竟然能在這般高強度的工作下,依舊保持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原本因為年齡、視力等原因,他每天錄入完成便要比我多用1個小時時間,但他還多承擔了設計表格鏈接、數(shù)據(jù)現(xiàn)場復核等各項工作,這樣一天下來,他只能休息4個小時不到。往往到了凌晨,便靠著喝紅牛提神,脖頸貼膏藥止痛,滴眼藥水明目,才能堅持搞完下半夜的工作。每天都是我睡時他還未睡,醒來時他又已經(jīng)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了。
那段日子里,我常常在工作間隙與他聊天,問他這么多年如此辛勤付出,不覺得虧嗎?他總是哈哈一笑,回答十分簡單質樸:“多做事吃不了虧,還能多學習多進步?!?/p>
其實我知道他常年出差在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卻總是忙得顧不上家,落了家人不少埋怨。但他依舊年復一年地奔波在外,日復一日地辛勞工作。他對工作的這份熱忱,對我觸動極大,讓我漸漸少了抱怨,學會去反思自己做得還有哪些不夠,還可以多為集體工作做些什么。同時也在思考,他這樣的工作精神,應該如何去解讀和注腳。
而就在那次公檢完成回來后不久,單位再次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到紅巷參觀學習,這次學習經(jīng)歷讓我一下找尋到答案,明白了紅巷精神對于纖檢事業(yè)意味著什么!在這次參觀學習過程中,既回顧了建黨初期,老一輩革命領袖拋家舍業(yè)、篳路藍縷的革命歷程,也學習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代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上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謀劃布局。
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我將無我,不負人民”,言簡意賅的八個字,卻在字里行間,傳遞著最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所具備的無上情懷。這般為民而無我的情懷,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不斷取得成功的法寶,一直貫穿在黨的歷史上,滲透入黨的每一份事業(yè)中。
黨的事業(yè)要成功,既離不開黨的領袖以“無我”的姿態(tài),也同樣需要無數(shù)普通黨員,在各行各業(yè)中無“小我”的奮斗。纖檢事業(yè)作為一項黨領導下市場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便需要纖檢戰(zhàn)線上涌現(xiàn)出更多無“小我”的工作者。
再次被紅巷精神洗禮后,我開始認真審視周圍,忽然發(fā)現(xiàn)身邊還有許多像游剛一樣的纖檢人,他們沒有拿出一沓沓新規(guī)劃,也沒有喊出一個個新口號,只是日復一日或在棉包間或在實驗室辛勤付出,將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到極致。這些努力與付出,便如釘釘子般打牢了湖北纖檢事業(yè)的基礎,勾勒出了湖北纖檢事業(yè)的發(fā)展藍圖。
從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自己的黨性修養(yǎng)、思想覺悟還遠遠不夠,只有不斷向身邊的優(yōu)秀同志學習,將紅巷精神融入精神血脈中,才能對得起纖檢事業(yè),才能迎接各種困難考驗。隨后的工作當中,無論是遠赴新疆,冰天雪地里的徒手扦樣,還是內地公檢,烈日曝曬下的揮汗如雨,我都在身邊優(yōu)秀同志的感染下,學會越是面對艱難困苦,越是能夠甘之如飴。這種精神的塑造與錘煉,也讓我與同事在隨后武漢疫情當中,面臨重大特殊考驗時,有了充分的勇氣與信仰支撐。
2020年3月下旬,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尚未結束,但為了服務好即將到來的復工復產(chǎn),我與科室同事們便開始了重啟國儲棉輪入、輪出公檢工作,而工作的倉儲與武漢雷神山醫(yī)院僅一墻之隔。當時的雷神山醫(yī)院仍有大量重癥患者住院救治,我們工作的庫區(qū)與雷神山院區(qū)直線距離只有不到300米,時常能夠聽到救護車呼嘯而過的聲音。受庫容條件限制,所有現(xiàn)場公檢作業(yè)只能在戶外進行,在當時武漢還未解禁,防控形勢依舊嚴峻的大環(huán)境下,作為只有一次性日常防護口罩、棉質白大褂這樣基本防護的我們,每個人心里難免或多或少都有些忐忑。這期間不光有疫情帶來的心理陰影,還有倒春寒的凍雨交加,5月歷史同期最高氣溫的驕陽似火……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為增強干事信心、鼓舞工作士氣,我們在入庫的第一天,便在倉庫場地中央豎起黨旗,所有人在黨旗前莊嚴宣誓,將黨建工作與公檢工作密切結合,統(tǒng)一思想、提升認識,筑起堅固的戰(zhàn)斗堡壘。在隨后的工作當中,大家自愿放棄了周末、五一、端午等節(jié)假日時間,無條件服從組織安排,持續(xù)4個月堅守在公檢一線。
直到工作結束時,陽光在每個人的臉上、身上都留下了明顯的印跡,摘掉口罩后,臉上的膚色涇渭分明,顯現(xiàn)出清晰的口罩曬痕。這一張張上黑下白的“臉譜”彰顯著在場每個公檢人的初心,在這支隊伍里,無論是否是黨員,都一直以合格共產(chǎn)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我,一張張曬得黑紅乃至于脫皮的“臉譜”,也在告知所有人,湖北纖檢人的初心,究竟是何等樣子!
從紅巷到雷神山,從“無我”精神到纖檢初心,作為湖北纖檢人,我們正在黨的領導下,走在一條不平凡的“纖”行之路上。在這條道路上,所有人都有著更高的站位、更寬的眼界、更開闊的心胸。當黨組織有召喚、黨的事業(yè)有需要時,每個人都能毫無保留地服從大局安排,以更深的情懷做到舍小家為大家,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昂首邁步篤定“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