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學會學習,是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做批注呢?根據(jù)教學實踐,筆者談幾點做法。
學習最怕沒有疑問,有疑問才能進步。學者先要會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學生有了疑問,帶著問題讀書,才會讀進去,真正地走入文本,與文本和作者進行對話。
四年級的統(tǒng)編版教材圍繞“提問”編排了閱讀策略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嘗試運用質(zhì)疑式批注。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教師引導學生針對課文局部和整體大膽提問;《夜間飛行的秘密》這篇課文出現(xiàn)了用于寫批注的空白,并有學習伙伴做的批注供學生學習和借鑒,課文以這種形式呈現(xiàn),重在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問,擴大提問范圍,并向?qū)W習伙伴學習怎樣寫批注;在《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整理問題清單,篩選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最有幫助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有梯度地學習,逐步達成教學目標。這種質(zhì)疑式批注閱讀方法,有助于改變學生被動的閱讀狀態(tài),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yǎng)積極思考的習慣,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生運用質(zhì)疑式批注閱讀方法,隨時隨地提出疑問,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jīng)驗的積累,他們的問題越來越有價值,能為學生打開探索的大門。
如果一個人動了心去讀文章,就一定會有或深或淺的感想。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在體會較深的地方做批注的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讀文章的過程中隨時寫下自己的感想。
比如,在教學《陀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側(cè)重訓練學生在自己體會比較深的地方做批注。課文的第四段寫道“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云,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有的學生在讀過以后寫下這樣的批注:“由于沒有得心應(yīng)手的陀螺,文中的‘我心情多么苦悶呀!”有的學生在讀到“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時,做出批注:“那個長得不倫不類的鴨蛋幫助作者贏得了勝利,作者多么開心和激動呀!以至于他寫這篇文章時還是那么興致勃勃的?!蔽恼碌淖詈笠欢沃幸昧艘痪涔旁挕叭瞬豢擅蚕啵K豢啥妨俊?,這句話耐人尋味。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了大量的批注,體會了人物的心情變化,因此,學生感受到平凡的小事中包含的樸實道理,引發(fā)了他們的共鳴。他們做出這樣的批注——“不能只根據(jù)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不要只看外表,平凡的外表下有時可能蘊藏著無窮的能量;不要小瞧別人,其貌不揚的人可能很有實力,不能以貌取人。”
感悟式批注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的主旨,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感悟能力。
要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他們的閱讀體驗,教師就應(yīng)該允許并鼓勵他們對閱讀做出評價。
在小學階段,學生不可能像文學評論家那樣針對文章寫出或褒或貶的評論。他們剛開始嘗試,處在做批注的初級階段,教師要引導他們學習做簡單的評價式批注。比如,在學習《牛和鵝》一課時,一個學生做的批注是:“逃跑—被鵝咬住—呼救,那種驚慌失措寫得很真實?!边@是對文章寫法的點評。我引導學生反復(fù)朗讀這部分文字,讓學生感受“我”的狼狽和驚慌失措,并詢問學生為什么這段寫得那么真實,作者是抓住什么寫的,在旁邊寫下你的批注。有的學生寫道:“作者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面對鵝的追趕,文中的‘我被嚇得腳也軟了,寫出了作者在危險狀況下最真實的感受;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寫出了文中的‘我被鵝追趕時的狼狽不堪。”
學生運用評價式批注閱讀文本,懂得了在寫作時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能極大地豐富讀者的閱讀感悟,習得了寫作的諸多方法,學生的習作能力也隨之提高。
總之,批注是學生與文本的心靈密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當不斷改進批注式閱讀的教學方法,讓批注式閱讀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更好地適應(yīng)學生的閱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