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吳遠志,葉 拓,鄧 彬,鄭學軍
(1.湖南工學院 汽車泵類零部件設計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湖南 衡陽 421002;2.湘潭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近年來,隨著微機電系統(tǒng)(MEMS)工藝和傳感器技術的發(fā)展,壓電薄膜材料在MEMS中的應用潛力也越來越大。氧化鋅(ZnO)薄膜作為一種新型Ⅱ~Ⅳ族直接寬帶隙半導體材料,其直接能隙約為3.37 eV,激子束縛能高達60 meV,具備優(yōu)異的光學、電學和壓電特性,廣泛應用于壓力傳感、能量收集和納米發(fā)電等領域[1-2]。ZnO薄膜的壓電性能直接決定著器件的設計和使用性能,對其在MEMS中的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3]。因此,準確表征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具有重要意義。Carlotti等[3]采用聲波法確定了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Christman等[4]運用原子力顯微鏡表征了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但這些方法都沒有考慮基底材料對ZnO薄膜的影響。
納米壓痕儀具有較高的空間、加載力分辨率,常用于測試壓電薄膜材料的力電耦合性能。Dao等[6]把ZnO薄膜簡化為各向同性材料,采用納米壓痕法測試了ZnO薄膜的楊氏模量。Wang等[7]在考慮基底效應的情況下,結合納米壓痕和有限元法確定了ZnO薄膜各方向上的彈性常數(shù)。Song等[8]在考慮基底效應的情況下,采用類似的方法確定了PZT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基于以上研究基礎,可采用類似的方法確定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
本研究以沉積在硅基底上的ZnO薄膜為研究對象,結合有限元法和納米壓痕法確定了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正向分析,用ABAQUS軟件的壓電模塊模擬了納米壓痕實驗,分別確定了薄膜壓電系數(shù)與最大加載力、加載曲線指數(shù)之間的無量綱方程。反向分析,對ZnO薄膜/硅基底體系進行納米壓痕實驗,將實驗最大加載力和加載曲線指數(shù)代入無量綱方程,確定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
ZnO薄膜屬于橫觀各向同性壓電材料。如圖1所示,對于沉積在硅基底上的ZnO薄膜,建立三維直角坐標系,x1-x2面為橫觀各向同性面(T),x3軸是縱向旋轉對稱軸(L)。H、R和t分別表示基底的厚度、半徑和薄膜的厚度,F(xiàn)和h分別表示壓痕載荷和壓痕深度。選用Berkovich壓頭,簡化為頂角為140.6°的錐形壓頭[6]。
圖1 橫觀各向同性壓電薄膜/基底壓痕示意圖Fig.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indentation on transversely isotropic piezoelectric thin film/substrate system
橫觀各向同性壓電薄膜,其本構方程為[7]:
(1)
式中,Tβ、Sα表示應力、應變;Di、Ej表示電位移、電場;diα,εij表示壓電系數(shù)和介電常數(shù);sα,β表示彈性順度系數(shù),可以寫為[9]:
(2)
式中,ET、EL表示橫向、縱向楊氏模量,GT、GL表示橫向、縱線剪切模量,νTL、νLT和νT是泊松比。其中,νTL+νLT=2νT和νLT有如下關系[9]:
(3)
橫觀各向同性薄膜材料的泊松比EL可被定為0.3,而νTL+νLT=2νT[9]。另外,在x1-x2橫觀各向同性面內,GT,ET和νT有如下關系[10]:
(4)
因此,橫觀各向同性壓電薄膜材料可以用三個獨立的彈性參數(shù)EL、ET和GL,三個壓電系數(shù)e31、e33、e15以及兩個介電常數(shù)κ11、κ33描述[10]。基底材料為硅,為線彈性的各向同性材料,由楊氏模量ES和泊松比νS來表征。
薄膜/基底體系,考慮基底效應影響,壓痕曲線的加載部分可以用冪函數(shù)F=Chx來描述,F(xiàn)為壓痕載荷,x為加載曲線指數(shù),h為壓痕深度。F和h滿足如下關系[7]:
(5)
式中,F(xiàn)max為最大加載力,hm為最大壓痕深度。材料的屬性決定材料的行為,同時材料的行為也反映材料的性質。因此,F(xiàn)max和x可以表示為以下材料參數(shù)的函數(shù):
Fmax=φ(ET,EL,GL,e15,e31,e33,κ11,κ33,ES,vS,t,hm)
(6)
x=φ(ET,EL,GL,e15,e31,e33,κ11,κ33,ES,vS,t,hm)
(7)
當薄膜材料的彈性參數(shù)和介電常數(shù)已知,且最大壓痕深度控制在薄膜厚度的1/5以利用基底效應。那么,運用∏定理,方程(6)和(7)可簡化成無量綱方程為:
(8)
(9)
無量綱方程的具體形式可以由有限元方法確定。另外,縱向壓電應變常數(shù)d33又可以寫為[10]:
(10)
通過查詢文獻,ZnO薄膜的d33=9.9 pC/N[11],為已知量。聯(lián)立方程(8)~(10),可以求解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e15,e31,e33。
選用ABAQUS軟件的壓電模塊,模擬了薄膜/基體系的壓痕實驗。網格劃分如圖2(a)所示,在壓頭作用點附近,網格劃分密集,在遠離壓頭作用點區(qū)域,網格劃分稀疏。
圖2 有限元模型網格劃分圖(a)和典型的應力云圖(b)Fig.2 Finite element mesh (a) and representative stress nephogram (b)
ZnO薄膜的厚度t為500 nm,最大壓痕深度hm設置為100 nm,其彈性參數(shù)和介電常數(shù)由文獻可得為ET=38.5 GPa、EL=104.0 GPa、GL=152.5 GPa和κ11=7.77、κ33=8.91[7];基底材料為硅,其楊氏模量ES=130 GPa和泊松比νS=0.3[12]。對于薄膜材料的壓電系數(shù),選取了較大范圍的組合為-5.0≤e15/e33≤-0.1,-5.0≤e31/e33≤-0.1。為了便于計算,在壓電系數(shù)范圍內,分別選擇6個不同的數(shù)值,即e15/e33=(-0.1,-0.5,-1.5,-2.5,-4.0,-5.0)和e31/e33=(-0.1,-0.5,-1.5,-2.5,-4.0,-5.0),共有36組壓電系數(shù)組合。分別把每組壓電系數(shù)組合輸入有限元軟件,模擬納米壓痕過程。典型的應力云圖如圖2(b)所示,在膜/基交界處,應力出現(xiàn)了不連續(xù),這反映基底效應的存在。
圖3 典型的數(shù)值加載曲線Fig.3 Representative simulation loading curves
根據(jù)圖4中的關系曲線,就可得到無量綱方程(8)和(9)的具體表達式,定義e15/e33≡ξ、e31/e33≡η,無量綱方程可以表示為:
φ(ξ,η)=k1+k2ξ+k3ξ2+(k4+k5ξ+k6ξ2)η
+(k7+k8ξ+k9ξ2)η2
(11)
φ(ξ,η)=l1+l2ξ+l3ξ2+(l4+l5ξ+l6ξ2)η
+(l7+l8ξ+l9ξ2)η22
(12)
表1所示為方程(11)、(12)的擬合系數(shù)。
圖4 無量綱化的最大加載力(a)、加載曲線指數(shù)(b)與壓電系數(shù)的關系曲線Fig.4 Relationship curves of (a) numerical maximum indentation load and (b) loading curve exponent, with respect to e31/e33
表1 擬合系數(shù)Table 1 Fitting coefficients
把S1、S2和S3三組解分別輸入到ABAQUS軟件,模擬了壓電薄膜/基體系的壓痕實驗。如圖7所示,將所得到的數(shù)值加載曲線與平均實驗加載曲線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到:3條數(shù)值加載曲線和實驗加載曲線吻合得較好,誤差最小(etotal=0.89%)的解所對應的數(shù)值加載曲線最靠近實驗加載曲線。因此,反向分析中誤差最小的解可視為最優(yōu)解,即為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
圖5 納米壓痕實驗曲線Fig.5 Experimental curves of nanoindentation test
圖6 反向分析流程圖Fig.6 Flow chat of reverse analysis
表2 反向分析的最優(yōu)解Table 2 Optimal solutions obtained in the reverse analysis
圖7 數(shù)值加載曲線和平均實驗加載曲線Fig.7 Indentation loading curve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nanoindentation test
本研究以沉積在硅基底上的ZnO薄膜為研究對象,結合有限元法和納米壓痕法確定了ZnO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為e15=-0.40 C/m2,e31=-0.43 C/m2和e33=1.20 C/m2。把所確定的壓電系數(shù)輸入到ABAQUS軟件,得到的數(shù)值加載曲線和實驗加載曲線吻合的非常好,說明了結果的可靠性。有限元結合納米壓痕法能在考慮基底效應的情況下,準確表征壓電薄膜的壓電系數(shù)。對比聲波法測得的ZnO薄膜壓電系數(shù)e15=-0.45 C/m2,e31=-0.51 C/m2和e33=1.22 C/m2[3],發(fā)現(xiàn)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偏差,這說明基底材料對ZnO薄膜壓電系數(shù)的表征是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