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 東北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許慎的《說文解字》對“弄”的釋義是“弄,玩也?!碧扑螘r期“弄”產(chǎn)生詞義泛化,既有代替具體動詞的實義,又有形式化虛義[1]?!芭钡恼Z義特征主要有:1.擺弄,玩弄。可重疊。例如:他在家喜歡弄弄花草。2.搞、干,代替其他一些動詞的意義。可帶“著、了、過”,可重疊。如:弄(剖、洗)魚,弄(做)飯,弄(查清)清楚。很多時候需要結合語境判斷“弄”具體代替的是哪個動詞,有時可能代替不是某個具體意義的動詞,就像弄菜就包括“摘、洗、炒”等多個動作。3.設法取得。可帶“著、了、過”,例如:我渴了,你去弄點水吧[2]。
“弄”在國家標準GB2312-80《信息交換使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中使用頻率排名為923,屬于常用字。在檢索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時發(fā)現(xiàn),留學生使用“弄”的頻率不高,共找到了146條留學生使用“弄”的語料,但錯誤率占30.13%,可以看出學生使用的情況不理想。且“弄”多用于口語,非正式場合,從BCC語料庫查到有關“弄”的語料有175727條,其中對話語料有85842條,占了全部語料的48.84%,所以很難準確地判斷學生的偏誤情況。可見掌握泛義動詞對留學生來說不容易,因其意義寬泛而模糊,教師也不太好把握教學情況,所以筆者希望通過分析語料歸納“弄”的偏誤類型,提出講授泛義動詞“弄”的教學策略。
(1)靜音環(huán)境把我們的精神都壞了。
(靜音環(huán)境把我們的精神都弄壞了。)
(2)我該清楚自己對生命的看法。
(我該弄清楚自己對生命的看法。)
例(1)的句型是“主語+把+弄+補語”,后面的補語“壞了”表示結果。“弄”是例(2)中“我”的謂語,“清楚”是“弄”的補語,因此“弄”不能省略。
(3)學生的話,他或者她弄發(fā)現(xiàn)問題的可能性越大。
(學生的話,他或者她發(fā)現(xiàn)問題的可能性越大。)
(4)應該讓自己的看法弄靈活些。
(應該讓自己的看法靈活些。)
例(3)“發(fā)現(xiàn)問題”在句中的結構成分是完整的,不需要“弄”做謂語。例(4)“自己的看法”是動詞“讓”的賓語,“靈活些”是“自己的看法”的補語,同樣不需要“弄”。
(5)使我們原來一個干干凈凈的地方弄臟了。
(使我們原來一個干干凈凈的地方變臟了。)
(6)我們的房間都是由母親自己洗,自己打掃,她干得很干干凈凈。
(我們的房間都是由母親自己洗,自己打掃,她弄得干干凈凈。)
例(5)主語是“一個干干凈凈的地方”,用“變”而不用“弄”,“弄”的主語是人。例(6)“弄”與“干”的誤代,這兩個詞都是泛義動詞,在詞典里有相同義項,“弄”和“干”在使用方法上有細微不同,會干擾學生的使用。但是“干”更側重整體表現(xiàn);“弄”側重具體動作過程。
(7)男校的學生容易吵架弄事。
(男校的學生容易吵架鬧事)
(8)孩子們往往不想聽家長的話,處處想弄他們生氣。
(孩子們往往不想聽家長的話,處處想惹他們生氣。)
例(7)和例(8)中的“吵架鬧事”“惹……生氣”漢語中是比較穩(wěn)定的詞語搭配。固定的詞組搭配一般不能用“弄”來代替。
針對泛義動詞“弄”的特點和常見用法,筆者做以下教學設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語境讓學生感受“弄”的不同用法,適當給學生歸納總結,知道什么時候可以替換,加深學生對泛義動詞的理解。
在教“弄”的詞義時,先從“弄”的具體詞義入手,然后再進行泛義動詞詞義“搞、干”的教學。同時要清楚這些知識不可一次全部教給學生,否則會增加學生記憶的負擔,不利于學習。應該根據(jù)學生水平有計劃地安排教學順序,初級階段可以進行具體意義的講授,讓學生對“弄”有基本印象,然后通過不斷練習,讓學生熟練地運用泛義動詞“弄”進行交際。
1.拿著、擺弄著或者逗引著玩
先利用班級的環(huán)境,拿班級的同學舉例子,比如問學生:上課了,還可以玩手機嗎?學生:不可以。老師:已經(jīng)上課了,同學們不要再弄手機了。(板書)通過圖片法讓學生掌握字義,例如出示一個小朋友玩玩具、搭積木、拼拼圖的圖片,引導學生:小朋友在做什么?對學生可以說,小朋友在弄他的玩具。這里的“弄”是玩耍、擺弄之意。
2.設法取得
在學生了解“弄”的第一個詞義后,對班長說:沒有粉筆了,你下課去弄幾根粉筆。(板書)然后出示一張學生種樹的圖片,通過讓學生看人物對話學習掌握“設法取得”這個詞義。對話:A:我們還需要澆水,你去弄一桶水吧。B:去哪兒弄呢?A:去教學樓的衛(wèi)生間弄吧。這時重點標注“弄”這個字,然后結合情境向學生解釋“弄”有想辦法獲取某種東西的意思。
3.搞、干,代替其他一些動詞的意義
在學生對“弄”基本詞義有了一定了解后,開始介紹它作為泛義動詞的用法。這時可以充分借助網(wǎng)絡視頻資源、播放影視劇或采訪里使用“弄”的片段,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體會“弄”的用法。
(9)王志剛:對,它有立體感,而且畫面也在轉動,所以旁邊弄個欄桿。(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
(10)張馮翠:我現(xiàn)在弄了張照片在這里,看到?jīng)],就是這個地方。(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
通過視頻了解泛義動詞“弄”的詞義后,設置學生熟悉的情景進行教學。例如:
指著后面的黑板對同學說:后面的黑板需要布置,我們弄幾張照片吧!(板書)學生:怎么弄?老師做“貼照片”的動作,然后問學生:老師剛剛做了什么動作?學生:貼照片。老師:那么這里的“弄”代替的就是“貼”這個動作。那么我們再想一下,剛剛的兩段視頻里,“弄”分別代替了哪些動詞?學生:第一個視頻里,代替了“安、放”,第二個視頻里,代替了“擺”。老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弄”代替的動詞是一定的嗎?不是對不對,同學們要結合情境來判斷。
通過設置情景,歸納總結讓學生對泛義動詞有基礎印象,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基礎。
1.弄+結果補語
“弄”后面加結果補語的情況比較多,強調動作的結果,例如:弄錯、弄臟、弄明白、弄沒、弄成、弄好、弄壞、弄丟,且多數(shù)表示消極的、不好的方面。
這里主要采用情景法講解,在情景中介紹用法、詞義和搭配。先出現(xiàn)出示兩張圖片(一張衣服干凈的圖片,一張正在吃飯的小姑娘,她的衣服臟了。)老師:衣服是干凈的,吃完飯呢?衣服臟了。什么時候臟的?老師:那我們就可以說“吃飯的時候,我弄臟了衣服?!保ò鍟?/p>
2.弄+趨向補語
這里使用動作演示法講解,課堂上拿一個封口瓶子,做很多動作(扭、撬、打、砸……)最后瓶蓋開了。老師:老師是不是做了很多動作,具體動作你們知道是什么嗎?老師:具體是哪個動作打開了瓶蓋呢?大家不知道對不對?那我們這個時候就可以說,在老師的努力下,終于把瓶蓋弄開了。(板書)
接著出示第一張圖片(風箏掛在樹上了)老師:你們可以怎么幫老師?學生:用梯子、爬樹、跳起來、用棍子……老師:很好,那老師也不知道你們會用什么辦法,也不知道哪個辦法好用。老師接著問:風箏,你們能弄下來嗎?(板書)老師:有同學點頭,這時就可以說,我們弄得下來。(板書)老師:有同學搖頭,這時就可以說,我們弄不下來。(板書)這里的“弄”是老師不知道你們會做什么動作。然后再板書總結例句,歸納用法“弄+趨向補語”,可以使用情景法,再舉些例子:弄出去、弄起來、弄下來。
同時告訴同學們“弄”這個動詞多用于口語,可以代替很多動詞,不過需要根據(jù)具體情境判斷具體代替了哪個動詞。并強調當沒有辦法判斷具體做什么動作時,可以使用“弄”代替,通過動作演示和設置情景,反復加深學生對泛義動詞“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