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堯敏,袁志華
體育活動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而高校體育作為一種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途徑和手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提高其健康水平。[1]高校大學生是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對象,高校體育教育的培養(yǎng)關乎著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高校體育活動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近年來,因高校體育活動而受到的傷害傷亡事件越來越多,因體育活動而給學生帶來的身體傷害和安全健康威脅變得越來越明顯,導致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所受到的傷害傷亡事件發(fā)生率在不斷上升,體育意外傷害事故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降低或避免因體育活動而受到的傷害傷亡事件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由于體育活動而受到的傷害傷亡事件的頻頻發(fā)生,已經嚴重地威脅到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給學校帶來一定的損失的同時,也給學生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帶來一定的打擊、痛苦和不可避免的苦難,因此,解決因體育活動而帶來的傷害傷亡事件刻不容緩。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體能都在持續(xù)下降,隨著2007年4月29日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啟,繼而到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達到高潮,要求學生每天要堅持長跑,可見,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學生的各種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質,已然成為全黨、全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1]隨著高校體育活動的持續(xù)深入,體育活動已經變成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體育活動在給學生自身以及學校帶來利益的同時體育活動風險也同時存在著,體育活動持續(xù)增加不斷擴大,學生作為參與者對體育活動風險的認知不夠全面,教師對體育教育活動風險的教育缺失,以及教育教學器材的不恰當使用,對學生的身體造成的運動損失不可避免,嚴重的會出現(xiàn)學生猝死事件,因而,不管是作為指導者的老師還是作為參與者的學生,對體育活動風險的認知都顯得尤為重要。
1.1 高校體育活動
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不斷地高速發(fā)展,高校體育的地位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成為必不可缺的課程,體育課作為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的同時也兼有選修課課程,要求學生參加體育活動。高校大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通過體育教育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對高校大學生進行身體、心理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增強他們的體質,而且還要讓他們掌握體育活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進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及習慣、掌握體育活動鍛煉的能力,從而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1.2 高校體育活動風險及風險分類
風險其基本核心含義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或損失”。[2]矛盾具有兩面性,參加體育活動就避免不了風險的發(fā)生,然而體育活動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論是去參加體育課還是課外的體育娛樂活動,都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體育活動就如一把“雙刃劍”,雖然增強了學生體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也給學生的身體帶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傷害甚至導致猝死事件的發(fā)生,相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希望看到的,卻也是無法避免的(根據(jù)相關新聞報道整理,見表1)。
表1 高校體育活動傷害傷亡事故調查一覽表(部分)
根據(jù)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活動項目,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活動風險可分為田徑類項目風險、球類項目風險、游泳類項目風險、體操類項目風險、武術類項目風險、游戲類項目風險(見圖1)。
圖1 高校大學生體育活動風險分類
體育活動都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體育活動風險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在平時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體育鍛煉都存在著體育風險的發(fā)生,當代大學生對于事物有辨別能力,但是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事事有準備,近年來,大學生體育活動發(fā)生傷害傷亡事故的事件頻頻發(fā)生,大學生的體質不得不讓人堪憂,在學校,學好理論基礎知識是以身體素質、安全健康為前提的,體育教育養(yǎng)成人終身鍛煉的習慣,確保體育鍛煉安全有序進行下去的前提是對風險的把握,有意識地去規(guī)避風險的發(fā)生,避免身體受到傷害。體育活動風險變化多端,不同的事物、個體因風險而產生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如果進行了錯誤的體育活動行為,容易引起傷害傷亡事故的發(fā)生。
風險認知是個體對于外在的環(huán)境中的客觀風險的主觀認識和感受。[3]石巖、侯嬋莉(2008)把體育活動風險認知界定為“在體育活動中,參與者對不同體育活動項目風險存在的各種潛在客觀風險的直觀判斷和主觀感受”。[4]
綜上所述,對于不同的體育活動項目存在的風險,大學生有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判斷。
體育活動項目有著自身獨特的活動特點,就有可能有運動傷害的發(fā)生。因此要想使大學生避免運動傷害的發(fā)生,那么了解體育活動的風險認知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大學生從主觀上規(guī)避風險,從而減少學生因體育活動而受到傷害的事故發(fā)生。
石巖等(2012)學者結合我國高中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性質和身心特點,對高中生體育活動風險特征分析得出了5個認知特征,分別是:自愿性、知識性、恐懼性、可控性、結果嚴重性。[2]由石巖、侯嬋莉(2008)以心理測量范式為基礎,得出了體育活動風險認知的6個特征,從6個方面來解釋,分別是從自愿性方面、從知識性方面、從新奇性方面、從一般恐懼性方面、從可控性方面、從結果嚴重性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4]結合風險的8大特性和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特征來進行研究。
主要從以下幾個特征來分析:
3.1 結果嚴重性
體育活動項目中存在的風險使大學生在風險認知不全面的情況下容易發(fā)生風險事故,給自身帶來傷害,有些甚至帶來了嚴重的后果,造成了學生自己對體育活動的主觀期望較高,但是得到的結果下降,帶來了結果的偏差及心理的落差。
3.2 恐懼性
體育活動項目中存在的風險使大學生在風險認知不全面的情況下容易造成他們對體育活動的恐懼,給大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3.3 知識性
大學生通過體育活動等一切形式的運動訓練來了解體育活動風險,對于風險的認知有一定的理論依據(jù),體育活動等一切形式的運動訓練對大學生了解體育活動風險有一定的影響。
3.4 可控性
大學生對于體育活動中風險的發(fā)生有一定的把握,盡量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降低因風險發(fā)生的事故概率。
3.5 災難性
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因體育活動風險而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的傷害,還有心理的傷害,有的因為體育活動帶來的傷害嚴重再也不愿進行任何形式的體育活動,心理承受不了害怕再次帶來傷害。
眾所周知,有許多的因素會影響到高校大學生對于體育活動風險的感受與主觀判斷,因此高校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知程度總是變化的,而變化會導致參與體育活動的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風險產生認知偏差。通過查閱眾多的文獻資料,以下將從影響高校大學生對體育活動風險認知的兩方面因素進行分析,即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4.1 內在因素
4.1.1 個體身體狀態(tài)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身體狀態(tài)、身體素質、身體條件都不相同,而且男女之間生理上也存在著大的差異,對風險認知的了解程度以及掌握狀態(tài)也不盡相同,每個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會存在認識不足的情況,在不了解自己身體狀態(tài)的情況下去參與體育活動,必然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因此,了解個體身體狀態(tài),對體育活動風險的降低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4.1.2 參與體育活動的經驗程度
經驗代表大學生對于所參加的體育活動項目的了解程度,有原因表明因為經驗不足而導致風險發(fā)生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在體育活動中,大學生對所要參加的體育活動不了解,對參加的場所不熟悉,往往也會導致風險的發(fā)生。因此,如果大學生有足夠的參與體育活動的經驗,不僅會降低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在面對體育活動項目中存在的風險時也可以指導大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
4.1.3 大學生體育知識了解程度
體育知識對于大學生了解體育活動風險是必要的,因為高校體育運動的參與者主要是大學生,所以他們對于體育知識的了解至關重要,以體育知識為基礎,以實踐來豐富大學生對風險的認知,如果他們缺乏基本的體育知識,就會降低對風險的判斷,造成自身的身體傷害,因此,豐富的體育知識對于規(guī)避風險還是很有必要的。
4.1.4 大學生對風險的態(tài)度把握
在體育活動中,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選擇的權利,因而他們選擇的體育項目也是因人而異,對于風險的把握,讓他們對于體育項目的選擇因承受能力而定。如果對于要參加的體育活動項目存在的風險有把握,有利于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4.2 外在因素
4.2.1 體育器材設施
學校對于體育器材設施沒有進行定時的保養(yǎng)及維護,使學生們在參加體育活動中受到傷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4.2.2 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安全教育知識的缺乏,以及對體育活動風險認識的不足,導致風險防范不及時,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沒能及時規(guī)避風險,易導致風險的發(fā)生。
高校體育的地位不斷提高,體育活動是大學生增強體質的主要途徑,希望他們通過體育活動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但是體育活動就如一把“雙刃劍”,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也給學生的身體帶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傷害甚至嚴重的導致猝死事件的發(fā)生,因此,風險認知顯得至關重要,通過風險分類、風險認知、風險認知特征及影響因素的把握,對于今后參加體育活動猶如“上保險”一樣,有利于規(guī)避事故的發(fā)生。
6.1 在學校體育中加強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讓學生本身對于體育活動項目有充分的了解,使學生自身做到心中有把握,避免自身受到傷害。
6.2 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知識中了解風險,從實踐中規(guī)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