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吉慶,李 坤,帥存勇,陳一峰,黃 偉
晚期肝癌常伴有門靜脈、肝靜脈癌栓或肝內(nèi)多發(fā)轉(zhuǎn)移病灶,手術難以達到R0切除。一旦破裂出血,極易發(fā)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我院肝膽外科2015-01至2020-12行經(jīng)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聯(lián)合腹腔穿刺治療晚期肝癌破裂出血12例,療效滿意。
1.1 一般資料 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齡38~62歲,平均50.8歲。伴乙肝肝硬化8例,丙肝肝硬化2例。出血腹痛到就診時間1~28 h,術前12例均經(jīng)急診增強CT明確診斷。
1.2 手術方法 在介入室行TACE(氟尿嘧啶750 mg,羥基喜樹堿30 mg,鹽酸多柔米星10 ng加碘化油10 ml和明膠海綿顆粒),10例同時行腹腔穿刺引流(穿刺引流管為PTCD引流管),6例放置在肝癌破裂口附近,4例放置在小網(wǎng)膜囊;2例行TACE后次日在盆腔穿刺放置引流(引流管選用深靜脈置管)。所有病例均臥床休息,止血藥物使用1~3 d,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咳嗽等增加腹內(nèi)壓因素,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相。
1.3 結果 12例腹腔引流管均引流通暢,引流物早期為不凝血或血性腹水,3~7 d轉(zhuǎn)為淡黃色腹水。7~14 d拔除引流管。1例術后14 d因肝衰竭死亡。5例1個月后實施第2次TACE,1例3個月后實施第3次TACE。11例患者隨訪生存期1~3個月4例,3~6個月6例,超過6個月1例,TACE術后30 d存活率91.7%。
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是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的急腹癥[1]。晚期肝癌因膨脹性生長,肝靜脈受侵閉塞,靜脈回流受阻,腫瘤內(nèi)壓力增高破裂出血,部分因瘤體內(nèi)出血導致壓力急劇增高破裂出血,也有腹內(nèi)壓增高時自發(fā)破裂出血。筆者建議肝癌破裂出血首選增強CT檢查,既可明確腫瘤診斷,又能了解破裂位置、供血血管、門靜脈受侵、腹腔積血、遠處轉(zhuǎn)移等情況,為治療提供準確信息[2]。一旦確診發(fā)生肝癌破裂出血,病情極為兇險,常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首先應建立通道快速輸血、補液治療急性失血性休克[3]。而急診開腹或腹腔鏡切除破裂肝癌、縫合止血或肝動脈結扎均具有極大風險,術后肝衰竭概率大、腫瘤轉(zhuǎn)移加速甚至影響開腹切口愈合。急診TACE選擇性栓塞肝癌供血動脈,微創(chuàng)安全[4],止血效果確切,同時有效抑制腫瘤生長,控制抗腫瘤藥物在腫瘤局部發(fā)揮化療作用,是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5,6],也可作為晚期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選治療措施,Matsumoto等[7]研究急診TACE控制出血有效率為86.4%。王凝芳[8]研究指出肝癌破裂行急診TACE術后30 d存活率高達90%,與本研究吻合。合并有門靜脈高壓脾功能亢進患者在急診TACE同時還可行脾動脈部分栓塞術以改善脾功能亢進表現(xiàn)[9]。
如果肝癌破裂出血時間短,出血量少于200 ml,稀釋于腹水中,腹腔可能逐步吸收。但如果出血量大,則小網(wǎng)膜囊、右肝旁間隙、右結腸旁溝、肝胃間隙、脾窩、盆腔等處均可積血,后期可能繼發(fā)感染,必須盡早穿刺引流積血。本組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均未發(fā)生腹腔感染。出血停止后腹腔引流管還可用于腹腔熱灌注化療,殺滅腹腔殘留腫瘤細胞,最大限度防止腫瘤轉(zhuǎn)移擴散。乙肝患者既往未服用抗病毒藥物的及時予以恩替卡韋等抗病毒藥物,降低肝衰竭發(fā)生率[10]。TACE術后可能還存在殘癌或門脈癌栓,易導致肝癌復發(fā)和轉(zhuǎn)移[11],所以隨訪很重要,情況允許可行再次TACE治療控制肝癌生長,延長生存時間。
晚期肝癌,尤其是一些外生性肝癌,一旦破裂止血困難,同時還需清理腹腔積血。TACE既是診斷方法、也是治療手段。TACE術中高選擇性動脈插管,對正常肝組織影響小,可以最大程度保護和改善肝功能[12,13]。研究發(fā)現(xiàn),門靜脈癌栓侵犯程度越輕,應用TACE治療生存情況越好[14]。加之TACE具有可重復性,可作為晚期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選措施,如果患者首次栓塞后再次出血還可再次栓塞。對于全身情況差的患者有學者建議可以僅實施肝動脈栓塞,暫不實施藥物治療,降低肝腎衰竭概率[15],急診TACE聯(lián)合腹腔穿刺引流既能有效止血,又可引流積血,防止腹腔感染,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