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乘花 單陸冬棟 殷妮雅婷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來,[1]課程思政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已進入了全面深化階段。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出發(fā)點,以課程育人為切入點,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落腳點,準確把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目標。理念是課程思政設計的邏輯起點,模式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關鍵位點,[2]評價是課程思政的難點?!靶旅襟w應用”是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對應新媒體運營專員崗位的主干課程,本研究積極應對媒介融合時代對新媒體運營傳媒人才素質要求,以學生實現(xiàn)綜合增值成長為目標,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李克特量表與克倫巴赫信度系數等調研分析工具和手段,基于工作崗位職責要求進行角色劃分,構建角色定位的特征—素質課程思政評價內容體系,著實解決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亟需解決的評價內容體系構建及量化評價的諸多難題,確保課程思政落實處、有真效,將價值引領有機融入課程教學的知識傳授、能力提升中,共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思政教育目標。
課程思政評價是課程思政落實的難點,也是課程思政是否有效的反饋。當前,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中面臨許多亟需解決的現(xiàn)實困境。
課程思政評價作為課程思政落實效果的考核依據和必要手段,一直以來是高校教師和相關研究者極為重視的重點和備受關注的焦點。課程思政的元素應從課程本身的授課內容、項目內容中挖掘而來。[2]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課程的課程思政內容呈現(xiàn)元素散、邏輯亂、內容不成體系的問題,這些問題會造成課程思政評價難以成體系,且有效性和持續(xù)性難以保證,特別是在高職教育語境下,學生的日常課程學習除吸收理論知識外,還有大量的實踐學習,不成體系的課程思政評價會導致對學生的評價不立體、不全面,甚而阻滯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探索之路。
課程思政評價內容常常由于其抽象化和概念化導致其很難被量化評價,但評價量化又恰恰是檢測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和觀測其未來改進方向的重要依據??茖W有效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應有詳細的觀測點和評分細則,才能成為檢驗育人培養(yǎng)模式科學與否的對照標準,也是教師及時改進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參照物,是重要的教學反饋數據來源。因此,有量化細則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是保障課程思政落實的必要條件。
傳統(tǒng)的高職院校課程評價通常包含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達成度評價,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評價通常包含在素質目標評價中,如前所述,由于課程思政評價難以體系化和量化,素質評價中的課程思政評價往往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地落到實處,無法有效反映課程思政落實效果。在課程評價中,素質評價往往與知識和技能評價混為一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無法與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區(qū)分開來,高職院校往往缺乏統(tǒng)一對課程思政評價進行有效管理和部署的機制,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有可能依然停留在表面,這樣很難真正在課程上做到“鹽融于水”和“潤物細無聲”,這一認知反饋在課程評價中,表現(xiàn)為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缺失和“兩張皮”現(xiàn)象。[3]
瞄準高職教育核心目標,基于傳媒類高職院校的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yè)核心課程“新媒體應用”課程對應的新媒體運營專員,通過市場調研進行角色特征分析、提煉角色素質要素、篩選素質要素并進行公共因子歸類、確定公共因子名稱四個步驟建立了基于POCR角色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借鑒項目流程管理相關理論對新媒體運營工作核心崗位進行分析,新媒體運營主要包含項目策劃與計劃、項目生產與制作、項目檢查與審核、項目分析與反饋等4個工作流程,依此將新媒體運營專員對應的核心崗位可劃分為規(guī)劃角色(Plan)、操作角色(Operate)、審核角色(Check)、復盤角色(Review)4類角色。如圖1所示。
圖1 模擬工作流程劃分角色及角色崗位思政目標
以行為事件訪談法為基礎,對新媒體運營4類角色及其崗位特征和素質要求進行行業(yè)調研,提煉新媒體運營崗位的核心角色特征—素質要素。
本次行為事件訪談于2021年7月23日至2021年9月23日之間進行,共選取22家新媒體公司、46名新媒體運營專員訪談對象。參考受訪者根據其新媒體運營的工作經歷,以4類核心角色為基礎,以不同的背景和場景下4類角色所需要的核心素養(yǎng)為提問點和訪談提綱,采集真實有效的文本信息。研究過程包括訪談人員培訓、訪談對象選取、信息資料采集、資料整理與分析等環(huán)節(jié)。
1.研究對象
本次行為事件訪談對象共46人,主要包括從事平臺運營專員、內容運營專員、數據運營專員、用戶運營專員等。其中平臺運營專員12人、內容運營專員10人、數據運營專員15人、用戶運營專員9人。訪談對象主要來自湖南省主流新媒體運營公司。信息采集前,研究組對訪談人員進行了行為事件訪談法相關的嚴格培訓,以確保獲得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2.行為事件訪談法
行為事件訪談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是一種行為回顧式探索技術,常用于構建素質模型。本次行為事件訪談要求受訪者陳述本人親任的新媒體運營崗位的核心素養(yǎng)與關鍵職能并以現(xiàn)實案例加以佐證。[4]核心素養(yǎng)與關鍵職能的陳述必須是有完整的描述,包括實際工作情境的描述、在工作職位上實際采取了哪些行為等要素。行為事件訪談法要求訪談過程全程錄音,訪談時間每人在30~60分鐘,人均用時45分鐘。
3.資料整理與分析
訪談人員首先采用Colaizzi現(xiàn)象學資料分析法七步驟對訪談材料進行分析:第一,熟悉案例材料。主要是指對訪談案例進行逐個的詳細閱讀,在此過程要結合錄音進行;第二,識別有效陳述。將案例中描述新媒體運營崗位核心素養(yǎng)與關鍵職能詞句進行逐一劃線;第三,構建意義單元。將案例中多次出現(xiàn)的新媒體運營崗位的核心素養(yǎng)與關鍵職能的內容進行初步編碼;第四,聚類主題。對所有已進行初步編碼的核心素養(yǎng)內容進行聚類分類,并按POCR 4類角色進行分類;第五,詳細描述。對4類新媒體運營角色的核心素養(yǎng)與關鍵職能進行分類;第六,產生基本結構。對新媒體運營核心角色的素養(yǎng)與關鍵職能和相應的描述進行比較,進行歸納整理;第七,驗證基本結構。將所獲得的新媒體運營崗位的核心素養(yǎng)、關鍵職能返給研究對象閱讀。經過求證,證實所概括的要素均捕獲了他們的真實感受和經驗。
通過以上七個步驟,初步得到70項角色特征—素質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新媒體運營專員素質要素初步提煉統(tǒng)計表(70項)
根據初步提取的70項素質要素進行問卷設計,采用李克特量表,按照“非常符合”“比較符合”“難以判斷”“不太符合”“非常不符合”5個等級形成封閉式調查問卷,再次對前述22家新媒體公司中的46名新媒體運營專員進行回訪,最終確定52項新媒體運營崗位核心角色特征—素質要素。
在對李克特量表的結論進行分析后,采用克倫巴赫·阿爾法信度手段對所有崗位角色素質要素進行分析,借用SPSS進行數據統(tǒng)計,將克倫巴赫·阿爾法信度系數高于0.5的角色要素篩選出來并進行歸類,共得出4類,以公共因子為類別命名。如表2所示。
表2 新媒體運營專員POCR 4類核心角色分類
依據《高等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關于高職文科學生課程思政教育的相關要求,結合新媒體運營傳媒人才培養(yǎng)的獨特性成長需求,以及“新媒體應用”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項目內容,將4大公共因子分別命名為家國擔當(J)、文化自覺(W)、職業(yè)規(guī)范(Z)、個人發(fā)展(G),并將52個特征結合項目、課程內容、實訓案例、課程案例等,拆解成為69個課程思政元素,最終形成“新媒體應用”課程思政內容體系。如表3所示。
表3 “新媒體應用”課程思政內容體系
續(xù)上表
基于POCR角色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內容構建,對“新媒體應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量化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其應用建議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基于POCR角色的課程思政評價內容,同樣是“新媒體應用”課程量化評價的主要內容,是將課程評價具體指標進行細化的依據,解決了該門課程的課程思政量化評價指標無體系、無依據的根本問題?!靶旅襟w應用”課程的課程思政指標量化,應以基于POCR角色的課程思政評價內容為綱,結合課程教學項目、教學任務、學習過程和素質目標,逐條細化評價內容,并周全考慮素質評分權重。
基于POCR角色的課程思政評價內容,是基于規(guī)劃角色(Plan)、操作角色(Operate)、審核角色(Check)、復盤角色(Review)的每個角色均可采用可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縱向以家國擔當(J)、文化自覺(W)、職業(yè)規(guī)范(Z)、個人發(fā)展(G)為分類依據,橫向以學習過程、學習結果所包含的思政目標為分類標準,對“新媒體應用”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崗位——新媒體運營專員的核心素養(yǎng)和課程思政評價維度進行標準劃分。此分類規(guī)則將有效區(qū)分課程思政評價與知識、技能評價,有效顧及生生互評、企業(yè)導師評價和市場評價維度,使得課程思政評價更立體、更全面。
在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個個講育人的新時代,探索傳媒類專業(yè)課程基于POCR角色的課程思政評價內容體系構建,嘗試突破課程思政評價難體系化、難量化、難實施的“三難”困境,為構建課程思政評價量化指標體系提供內容依據和標準依據,是真正落實課程思政、確保課程思政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達成課程教學實現(xiàn)價值引領、能力培養(yǎng)與知識傳授有機統(tǒng)一的立德樹人目標,在“新媒體應用”課程中很好地回答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和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