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滿,耿云平,尤國慶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南陽,473000)
有研究顯示[1],唇腭裂往往繼發(fā)鼻腔畸形,導致呼吸道結構改變,引起鼻腔阻塞,存在張口呼吸、打鼾、上額竇炎等癥狀,若不及時糾正,可引起錯頜畸形,因此唇腭裂整形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后期鼻腔畸形矯正術[2],一方面可進一步促進面部美觀,另一方面可改善鼻腔通氣情況。鼻腔畸形矯正術前對鼻腔走向結構及畸形特征進行全面評估,可以有效了解鼻腔情況,對手術方案的制定具有良好的制定作用[3];目前臨床多采用鼻鏡、鼻壓力計等對鼻腔情況進行評估,但均不能直觀展現鼻腔立體結構[4],為此,本研究將通過螺旋CT 三維重建技術對唇腭裂繼發(fā)鼻腔畸形患者鼻腔結構進行評估,并與鼻部健康者鼻部影像資料進行比較,為后期整形矯正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鑒。
選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某院收治的43例唇腭裂繼發(fā)鼻腔畸形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17~31歲,平均(20.76±3.57)歲;左側畸形24例,右側畸形19例。選取同期在本院體檢科接受體檢的唇腭鼻部正常者45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19~35歲,平均(20.98±3.3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研究者先體檢人員介紹本研究的目的以及臨床意義,取得其理解,自愿參與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體檢者鼻部CT 檢查費用由醫(yī)院承擔。本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唇腭裂診斷標準,確診為唇腭裂;②為單側唇腭裂;③繼發(fā)鼻腔畸形;④年齡>12歲,能夠配合檢查者;⑤無鼻整形手術史或鼻外傷史。排除標準:不能明確繼發(fā)有鼻腔畸形的唇腭裂;②年齡<12歲或>60歲;③不愿參與研究者;④意識障礙或存在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完成CT檢查者。⑤合并有鼻外傷史;⑥有鼻炎或呼吸系統疾病者。
1.3.1 檢查方法
協助患者仰臥于西門子CT-SOMATOM go.Top 螺旋CT 設備上,給予其他腺體部位鉛衣防護,設置掃描水平參考面為眶耳平面,掃描基準線與聽眥線平行,掃描范圍下頜骨下緣-顱底,掃描層厚1.25mm,層距1.25mm,電壓120KV,電流250mA,軟組織窗(270,35),螺距.35:1,分辨率512×512,依次對其口腔頜面進行掃描,上傳掃描影像至影像后處理系統。
1.3.2 影像后處理
將兩組檢查影像資料另存為DICOM 格式文件,然后導入Mimics17.0影像處理軟件進行三維重建影像后處理,打開圖像,依次點擊File-Online reslice→Along plane→Interactive MPR,調整坐標,然后鼠標拖動定位柱線,使骨性外耳道開口上沿和雙側眶下點下緣與水平面相切,再微調軸狀面,使鼻跟點N和顱底點Ba 穿過正中矢狀線與水平面向垂直,調整閾值-1024HU 至-350HU之間[5]。再運用Edit Mask in 3D 工具將腭板與犁骨相融合,選出需要區(qū)域,然后反選,擦除鼻腔后部及外圍區(qū)域,再次反選,點擊3D功能鍵生成鼻部三維圖像,點擊鼠標左鍵進行三維圖像翻轉查看,選擇各測量點,選擇Properties 功能,測量三維重建出鼻腔體積及黏膜表面積。
將軟件測量的鼻腔體積及黏膜表面積數據逐項錄入Excel軟件,運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鼻腔畸形患者鼻腔總體積明顯較對照組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33,P<0.05)。研究組畸形側鼻腔體積明顯較正常側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13,P<0.05);對照組雙側鼻腔體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36,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鼻腔體積比較(,cm3)
表1 兩組研究對象鼻腔體積比較(,cm3)
研究組鼻腔畸形患者鼻腔黏膜表面積明顯較對照組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35,P<0.05)。研究組畸形側鼻腔黏膜表面積明顯較正常側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859,P<0.05);對照組雙側鼻腔黏膜總表面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81,P>0.05)。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鼻腔黏膜表面積比較(,cm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鼻腔黏膜表面積比較(,cm2)
研究組患者鼻黏膜表面積與鼻腔體積比值為(9.62±1.05)cm-1,對照組患者鼻黏膜表面積與鼻腔體積比值為(8.49±0.93)cm-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35,P<0.05)。
唇腭裂繼發(fā)鼻畸形患者鼻道呈鼻道中部向患側,兩端向健側的“月形”畸形,且鼻閾區(qū)明顯后移伴狹窄,鼻底下沉。見圖1。
圖1 兩組研究對象鼻腔CT 成像比較
唇腭裂患者由于腭部閉合不全,導致口腔頜面部畸形,不僅對患者口腔、鼻腔等器官的語言、飲食、呼吸等生理功能造成影響,而且由于頜面部畸形導致容貌受損,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特別是繼發(fā)鼻畸形患者,鼻腔畸形引起打鼾,經口呼吸等癥狀,加速咽部水分蒸發(fā),引發(fā)咽干疼痛,患者在生理和心理雙重折磨下,極易產生不良情緒,甚至產生輕生念頭。雖然整形手術很大程度上修復了唇腭畸形,對美容有明顯改善,但鼻腔畸形仍然存在,需要二次鼻整形手術治療。鼻腔為中空器官,在鼻整形術中很難把握鼻腔結構,以及鼻腔結構改變對呼吸的影響[6],因此術前對畸形鼻腔檢查,了解鼻畸形的特征,以及與正常鼻腔的區(qū)別,對整形手術提供可靠數據和影像資料,具有重要意義。
螺旋CT 三維重建技術是基于CT 影像資料,運用特殊軟件進行影像后期處理,通過多層影像融合獲得機體某部位的三維立體影像,能夠全面、立體、直觀地展現病變部位解剖結構,對臨床疾病診斷和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目前CT 三維重建技術多應用于血管、骨科病變檢查,近年來,隨著美容外科的發(fā)展,已有報道顯示,CT 三維重建技術在骨整形[7]、耳畸形再造術[8]、隆鼻等[9]整形美容領域同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對唇腭裂繼發(fā)鼻畸形患者的鼻部CT 影像資料進行后期融合處理,獲得三維立體影像,有效彌補了傳統鼻腔檢查只有數據,不能直觀的觀察鼻腔內結構改變情況的缺點,為后期鼻整形提供直觀、可靠數據支持。
本研究結果顯示,唇腭裂繼發(fā)鼻畸形患者鼻腔體積和鼻腔黏膜表面積均明顯較正常鼻腔變小,唇腭裂畸形導致鼻腔結構改變,彎曲和鼻道扭曲變窄,從而導致鼻腔體積減小,鼻腔粘膜表面積降低,鼻道是機體對呼入空氣進行加濕、加溫的主要器官,鼻腔結構改變造成氣流在鼻腔內不能準確的沖擊中鼻甲,導致雙側鼻腔氣流分流不均,鼻道中部向患側,兩端向健側的“月形”畸形特征時氣流在鼻腔形成湍流,后期鼻整形則是要徹底糾正鼻腔畸形,恢復正常鼻腔解剖結構,不僅對鼻部外觀、面部容貌進行二次細化整形,而且還促進鼻腔生理功能恢復,降低鼻部疾病風險。但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鼻黏膜表面積與鼻腔體積比值明顯較正?;颊叩膶φ战M高,鼻黏膜表面積與鼻腔體積比值可反映氣體在鼻腔內與黏膜的接受水平,與呼吸功能關系密切,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畸形導致鼻腔結構改變后,患側鼻腔黏膜可能出現代償性改變有關,與Luitje[10]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螺旋CT 三維重建技術可對唇腭裂繼發(fā)鼻畸形患者鼻腔結構進行三維立體的展現,不僅能夠充分了解鼻畸形鼻腔結構改變形態(tài),而且為后期鼻整形提供可靠影像學支持,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