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敏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心血管病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冠心病穩(wěn)定性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硬化,管腔變窄,導致心肌缺氧缺血,臨床多表現(xiàn)為勞累后胸骨處陣發(fā)窒息壓榨性胸悶、胸痛。臨床常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治療,通過支架介入或血管搭橋,促進冠狀動脈血液重新循環(huán),從而有效緩解心絞痛,但PCI術后干預是心肺功能恢復維持的重點[1]。心肺運動試驗(CPET)指導制定運動處方是臨床常用PCI術后干預方法,能有效促進患者后期心肺功能恢復,該方法已受到國際普遍認可,大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有氧抗阻運動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2]。近年來,撳針聯(lián)合運動訓練在我國康復治療中廣泛應用,能有效彌補運動受限、肌肉疲勞損傷、酸痛等不足[3]。本研究在穩(wěn)定性心絞痛PCI術后用CPET指導有氧抗阻訓練聯(lián)合撳針,觀察對心肺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共85例,均為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穩(wěn)定性心絞痛PCI術后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齡35~76歲,平均(50.18±10.26)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18~27kg/m2,平均(23.14±1.63)kg/m2;伴高血壓27例,糖尿病16例。觀察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齡37~74歲,平均(52.31±10.58)歲;BMI17~28kg/m2,平均(24.11±1.54)kg/m2;伴高血壓25例,糖尿病20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冠脈造影或CT確診為冠心病,且NYHA分級(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為Ⅰ-Ⅱ級,收縮壓大于90mmHg,心率大于50次/min,PCI手術成功,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肝腎功能嚴重障礙,活動障礙或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妊娠期、哺乳期。
兩組均給予CPET指導有氧抗阻訓練。根據(jù)CPET評估無氧閾值下的心率為基礎,制定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初始運動強度為30%,持續(xù)6w,后根據(jù)情況每周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最高不超過85%。包括快走、游泳、功率自行車、健身操、太極拳、瑜伽等運動形式。初始運動時間為20~30min,循序漸進,最多不超過60min。1周3次,各項訓練間休息3min并監(jiān)測血壓。根據(jù)CPET評估單次最大負荷(1RM),起始訓練強度為50% 1RM,持續(xù)8周,后循序增加至60%。包括彈力帶、沙包、啞鈴及上肢下肢機械重量訓練等形式。10個1組,1次3組,1周3次,組間休息1min??棺栌柧毿柙趯I(yè)人員指導下進行,運動時注意呼吸調整,避免Valsalva動作。
觀察組聯(lián)合撳針治療。取側內關、三陰交、膻中、膈腧、血海、足三里、郄門、心俞、公孫等穴位埋針,輕微按壓,適當活動身體部位,確?;顒诱o礙后再行運動訓練。1周3次,運動前埋針,埋針6~8h,每隔2h按揉穴位5min。
兩組均持續(xù)干預12周。注意每次運動前需熱身10min,糖尿病患者禁止在服用降糖藥物后立即運動,高血壓及過度肥胖者不易進行跑步、下肢機械等運動,月經期間應適當減少運動量或避免腹部運動,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胸悶眩暈等不適應立即休息,待癥狀緩解后根據(jù)自身情況減小運動量或停止運動。
心肺功能[1秒用力呼氣量(FEV1)、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 V E D D)、最大耗氧量(VO2max)]及運動能力[無氧閾(AT)、最大運動負荷(MWL)、最大功率負荷(WRmax)、6min步行距離測試(6MWT)]。使用心肺運動測試儀[(美德遠?。ū本┽t(yī)療系統(tǒng)科技有限公司,型號CPX-600]檢測FEV1、VO2max、AT、MWL指標。
生活質量采用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評估,共11個問題,5個維度,包括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心絞痛發(fā)作情況、治療滿意程度、疾病認知程度。
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比較 (±s )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比較 (±s )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例 FEV1(L) LVEF(%) LVEDD(mm) LVESD(mm) VO2max[ml/(kg·min)]干預前 觀察組 43 1.79±0.12 60.37±3.96 58.17±10.21 50.14±9.89 16.31±5.19對照組 42 1.81±0.11 61.22±4.01 60.23±9.43 52.74±6.99 14.13±4.97 t 0.801 0.983 0.966 1.381 1.986 P 0.426 0.328 0.337 0.171 0.050干預后 觀察組 43 2.54±0.11* 75.17±4.83* 51.31±5.71* 31.29±3.71* 20.23±4.36*對照組 42 2.23±0.08* 70.13±5.61* 54.92±5.46* 39.78±4.32* 18.17±4.12*t 14.830 4.442 2.978 9.728 8.756 P<0.001 <0.001 0.004 <0.001 <0.001
兩組干預前后運動能力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運動能力比較 (±s )
表2 兩組干預前后運動能力比較 (±s )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例 MWL(WATT) AT[ml/(kg·min)]WRmax[ml/(kg·min)] 6MWT(m)干預前 觀察組 43 90.79±17.35 520.32±42.74 74.11±21.56 323.17±45.36對照組 42 87.39±20.87 516.31±52.59 71.13±19.87 336.17±43.19 t 0.818 0.386 0.662 1.353 P 0.416 0.700 0.510 0.180干預后 觀察組 43 115.27±24.85* 679.35±65.37* 95.36±24.17* 394.17±50.19*對照組 42 103.96±23.17* 576.43±60.75* 80.36±20.17* 452.18±53.96*t 2.169 7.515 3.310 5.134 P 0.033 <0.001 0.001 <0.001
兩組干預前后SAQ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AQ評分比較 (分,±s )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AQ評分比較 (分,±s )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例 軀體活動受限程度 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 心絞痛發(fā)作情況 治療滿意程度 疾病認知程度干預前 觀察組 43 30.18±5.07 2.37±0.69 8.17±1.21 13.14±1.52 8.11±1.66對照組 42 30.36±4.74 2.46±0.37 8.23±0.63 12.74±1.62 8.09±1.62 t 0.169 0.747 0.286 1.174 0.056 P 0.866 0.457 0.776 0.244 0.955干預后 觀察組 43 34.48±4.23* 2.99±0.57* 8.97±0.81* 14.98±1.32* 9.23±0.94*對照組 42 32.40±3.18* 2.79±0.31* 8.57±0.95* 14.29±1.21* 8.58±0.91*t 2.558 2.003 2.091 2.511 3.238 P 0.012 0.049 0.040 0.014 0.002
研究表明,約有10%冠心病患者在PCI手術后仍存在心絞痛,因此臨床常采取運動訓練保證術后康復[4]。通過CPET指導制定的有氧抗阻練,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肌供氧,同時排解消極情緒,提高生活質量。但部分患者無法堅持訓練,且大多數(shù)患者無法準確控制運動量,易導致肌肉或關節(jié)損傷,影響康復[5]。
心絞痛屬中醫(yī)“胸痹心痛”、“胸痹”等范疇??扇汝P、公孫、膻中、膈腧、血海、足三里等穴位埋針治療[6]。內關穴、公孫穴富集血管神經,二穴配伍,起刺激內腹神經之用;膻中穴屬任脈,為心包募穴,起理氣止痛功效;膈腧穴,起養(yǎng)血止血之效;血海穴,起調節(jié)免疫之用;足三里穴,起強壯保健、補氣導血等功效[7-8]。諸穴配伍,共起活血化瘀、補氣止痛之效。撳針與傳統(tǒng)針灸比較,具有可長時間埋針、不易斷針、操作簡單、患者易于接受等優(yōu)點。研究表明,撳針可松弛平滑肌,增加冠脈血流,提高免疫能力,改善心臟功能。撳針持續(xù)刺激加運動訓練,能疏經通絡,調節(jié)免疫,促進氣血循環(huán),提高心肺功能,同時可激發(fā)神經產生類止痛物質,減少運動對肌骨損害,舒筋活血,加速代謝[9]。
CPET指導有氧抗阻訓練及撳針聯(lián)合干預能有效改善穩(wěn)定性心絞痛PCI術后心肺功能及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