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玲莉,鐘駿慧
(1.河南省焦作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一區(qū),河南 焦作 454000;2.重慶市中醫(yī)院,重慶 400021)
喘息性肺炎(Asthmatic pneumonia,AP)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喘息和咳嗽。該病復發(fā)率高,病情遷延難以治愈,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長發(fā)育[1]。由于嬰幼兒肺組織、支氣管薄弱,軟骨缺乏彈性組織,纖毛運動較差,肺彈性組織發(fā)育較差,血管和間質(zhì)豐富,易罹患肺部感染導致喘憋[2]。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呼吸困難、窒息和氣道阻塞,嚴重者導致死亡。目前臨床上治療措施包括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尚無特效的藥物[3]。AP多因風寒襲肺,宣降失調(diào),痰壅氣滯,咳嗽喘息。患兒身體素虛,正氣不足,抗邪能力下降,每遇風寒即發(fā)?。?]。本研究用小青龍湯加味聯(lián)合布地奈德治療小兒AP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2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P患兒,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1~3歲,平均(3.12±0.54)歲;病程1~5d,平均(3.61±1.25)d;病情輕度15例,中度26例;白細胞計數(shù)大于10×109/L25例。觀察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1~3歲,平均(3.19±0.58)歲;病程1~5d,平均(3.59±1.23)d,病情輕度12例,中度29例;白細胞計數(shù)大于10×109/L2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的標準[5]。發(fā)病急,咳嗽、喘憋、氣促,有或無鼻翼扇動和三凹征,雙肺聞及喘鳴音和中細小濕啰音,胸部X線顯示雙肺紋理粗亂、斑片狀陰影,多發(fā)生在3歲以內(nèi)。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yī)內(nèi)科學》表寒里飲的標準[6]。惡寒發(fā)熱、無汗不渴、咳嗽氣急、痰稀色白,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指紋淡。
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1~3歲;③病情屬于輕度或中度。
排除標準:①小兒細菌性肺炎,伴有先天性心臟病;②伴有先天性肺發(fā)育不全;③病情屬于重度;④伴有藥物禁忌癥;⑤不屬于表寒里飲證。
兩組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β2受體激動劑,有明確細菌感染時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極度煩躁時給予鎮(zhèn)靜。
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國藥準字H20140475)0.5mg加入0.9%生理鹽水(上海百特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3149)2mL中稀釋,加入霧化泵后霧化吸入,日2次,連續(xù)治療5天。
觀察組聯(lián)合小青龍湯加減。藥用麻黃3g,細辛3g,炙甘草3g,桂枝6g,姜半夏6g,五味子6g,干姜4g,白芍9g。喘重痰多加白芥子3g,皂莢1g;發(fā)熱痰黃加黃芩4g,虎杖根9g,魚腥草6g;喘息頻發(fā),四肢逆冷去桂枝加制附子3g(先煎),肉桂4g;濕疹或過敏性鼻炎加地龍6g,夏枯草3g,僵蠶6g。水煎成100mL,分4次口服,兩歲以內(nèi)1次服用10mL,2~3歲1次服用15mL,連續(xù)治療5天。
炎癥因子,采集空腹肘靜脈血2mL,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含量。免疫酶聯(lián)法檢測IgE的含量,細胞計數(shù)儀檢測外周血Eos的數(shù)量。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觀察臨床癥狀,包括咳嗽、喉間痰鳴、喘憋、鼻翼扇動、發(fā)紺等癥狀,分為無、輕、中、重,積分為0、2、4、6分,積分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
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按照《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概念和處理原則》[8]評價療效。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肺部哮鳴音消失,癥狀積分減少在95%以上。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肺部哮鳴音明顯減輕,癥狀積分減少70%~94%。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肺部哮鳴音有所減輕,癥狀積分減少30%~69%。無效:臨床癥狀無緩解或加重,癥狀積分減少小于3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d,±s )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d,±s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氣促 咳嗽 憋喘 濕啰音 哮鳴音觀察組 41 2.42±1.23△4.58±1.74△3.52±1.13△4.68±1.20△4.32±1.05△對照組 41 4.71±1.38 6.27±1.84 5.29±1.70 6.95±1.78 6.80±1.94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IL-6(pg/mL) Eos(×109/L) CRP(mg/L) IgE(IU/mL)觀察組 41 治療前 20.85±4.73 0.81±0.29 18.94±5.43 302.96±95.28治療后 10.16±2.39*△ 0.27±0.12*△ 9.74±3.41*△ 156.87±40.12*△對照組 41 治療前 20.51±4.69 0.82±0.30 18.85±5.61 301.81±94.60治療后 16.54±3.62* 0.54±0.18* 13.79±4.14* 196.46±67.78*
AP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免疫力下降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引起AP。AP發(fā)生的基礎是氣管、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壁炎癥,管壁黏膜充血,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管腔內(nèi)分泌物阻塞導致氣流受阻,出現(xiàn)喘鳴音。反復發(fā)作喘息損傷肺功能,嚴重者引起呼吸困難,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本病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發(fā)生的基礎為氣道炎癥,管壁黏膜腫脹,氣道高反應性。由于過敏和感染引起氣道炎癥,導致花生四烯酸和組胺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加重氣道高反應性,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和黏膜水腫,促進腺體分泌導致支氣管阻塞,最終導致呼吸衰竭。布地奈德是局部糖皮質(zhì)激素,可抑制炎癥介質(zhì)的分泌和活動,減輕氣道的水腫,控制喘息。通過霧化吸入進入肺部,可提高靶器官的藥物濃度[9]。
AP屬中醫(yī)“肺炎喘嗽”范疇。小兒肺嬌衛(wèi)弱,外邪客于肺衛(wèi),肺失宣降,氣滯不暢,閉塞不通。癥見發(fā)熱,喘憋鼻煽,啼哭無淚。肺失宣通,肺氣郁阻生熱,經(jīng)絡阻滯,癥見喉間痰鳴,咯痰等。AP主要病機為肺閉痰阻?!安√碉嬚?,發(fā)以溫藥和之”,散邪滌痰,復宣降平喘息。小青龍湯加減平喘化痰。方中麻黃平喘宣肺,細辛溫肺散寒,炙甘草調(diào)和藥性,桂枝發(fā)散平濕,干姜、姜半夏溫化寒痰,五味子收斂肺氣,白芍養(yǎng)血斂陰。諸藥合用,共奏散寒解表,溫肺化飲。喘重痰多加白芥子溫肺豁痰,皂莢祛痰除濁;發(fā)熱痰黃加黃芩清熱瀉火,虎杖根鎮(zhèn)咳,魚腥草清熱解毒;喘息頻發(fā),四肢逆冷去桂枝加制附子逐寒燥濕,肉桂散寒止痛;濕疹過敏性鼻炎加地龍通絡平喘,夏枯草散結消腫,僵蠶化痰鎮(zhèn)咳,解毒散結?,F(xiàn)代藥理學發(fā)現(xiàn)麻黃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血管,降低血管壁通透性,阻止過敏介質(zhì)的釋放。細辛解熱鎮(zhèn)痛,松弛氣管平滑肌解痙平喘,祛痰鎮(zhèn)咳,抗菌。炙甘草抗缺氧。桂枝抗菌,解熱抗炎,抗過敏。姜半夏鎮(zhèn)咳祛痰。五味子抗氧化,抑菌。干姜解熱抗炎,抗氧化。白芍抗菌,解痙解熱。
Th淋巴細胞失衡在IgE介導的免疫反應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表現(xiàn)為Th2型細胞因子IL-6、IL-10上調(diào),Th1型細胞因子IFN-γ下調(diào),誘導B淋巴細胞增殖,產(chǎn)生IgE抗體,導致炎癥反應產(chǎn)生。Eos是氣道炎癥反應中重要的細胞,誘發(fā)CRP顆粒,導致白三烯分泌和釋放,加重炎性反應和喘息癥狀。IgE與肥大細胞親和力強,引起細胞脫顆粒等變態(tài)反應。AP患者血清中IgE增加。研究表明AP與IgE介導的過敏反應和氣道炎癥有關[10]。本研究中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氣促、咳嗽、喘息、濕啰音、哮鳴音消失時間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IL-6、Eos、CRP、IgE的含量均下降,觀察組IL-6、Eos、CRP、IgE的含量低于對照組。汪龍輝等研究得出小兒咳喘靈顆粒與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治療小兒AP可縮短病程,提高療效[11]。
小青龍湯加味聯(lián)合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小兒AP療效較好,可加快康復進程,降低體內(nèi)炎癥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