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運輝
(廣東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州510507)
隨著公路使用年限的增長以及施工的原因,一些公路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病害,路面病害主要表現(xiàn)為裂縫、車轍、坑洞等。我國學者針對以上病害進行了分析研究,李曉輝、李志鵬對瀝青路面裂縫進行分析,提出了公路建設全壽命周期內的控制措施,同時對施工和養(yǎng)護提出了相關建議,有效控制了路面病害的發(fā)展。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瀝青路面需進行養(yǎng)護是車轍變形造成的,與其他病害相比較,車轍的危害表現(xiàn)最明顯。
本文所依托工程為某地區(qū)的高速公路,是該境內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路采用雙向四車道,路線全長為80.8km,該公路于2001年建成通車。
通車5年后,對該高速公路的路面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路面調查結果表
通過調查可知:該高速公路路面破損狀況和平整度較好,部分路段表現(xiàn)為抗滑能力差。通過病害調查發(fā)現(xiàn)車轍占比為85.6%,泛油占比8.1%,橫縫占比為3.8%。由此可知,路面存在的主要病害為抗滑能力差和車轍病害。病害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施工質量、材料性能、路面厚度、交通以及環(huán)境等。
1.2.1 施工質量
路面的施工質量嚴重影響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施工過程中,會造成車轍病害的因素有壓實不夠、碾壓遍數(shù)較少,由此導致面層強度較低,在車輛作用下,會產生較大的永久變形[1]。
1.2.2 材料抗車轍性能
集料的形狀、物理特性、粗糙程度等會影響混合料的內摩擦力,最終導致影響高溫性能。瀝青具有較好的黏結作用,在高溫條件下能產生更好的效果,為了提高混合料抵抗車轍的性能,常采用軟化點高、黏度強的瀝青材料[2]。
1.2.3 集料級配
影響混合料性能最關鍵的因素為集料的級配。集料間的嵌擠力大小,影響混合料的高溫穩(wěn)定性能。相關試驗表明,高溫性能:密級配混合料>間斷級配;骨架結構級配>懸浮結構[3]。
1.2.4 空隙率
空隙率能夠體現(xiàn)混合料的密實程度,是影響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標。當空隙率較大時,混合料在受力過程中會被壓密變形??障堵瘦^小時,材料的抗車轍能力降低。因此空隙率過大和過小都會對混合料性能產生影響。研究表明: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3%時,其變形能力較低,有可能發(fā)生失穩(wěn)性車轍。
1.2.5 結構承載能力
路基為道路的承重層,當路基的穩(wěn)定性不足或者承載能力較低時,會導致路面結構出現(xiàn)下沉以及變形,最終出現(xiàn)結構性車轍病害。
1.2.6 交通及氣候條件
道路的交通量、行車荷載的大小、車速等都會對車轍病害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重載和超載交通條件下,會導致路面出現(xiàn)較深的車轍。行車速度越慢,荷載對路面的剪切破壞越大,且作用時間越長。
針對該高速公路路面的病害情況,本文采用微表處對車轍病害進行修復。
礦料表面應潔凈、堅硬、不含有機雜質。
微表處混合料中起黏結作用的是改性乳化瀝青。改性乳化瀝青應保證稀漿封層混合料在拌和、攤鋪過程中保持均勻、不破乳、不離析和良好的流動狀態(tài)。本項目中所采用的改性乳化瀝青為SBS 改性乳化瀝青,其技術指標,見表2。
表2 改性乳化瀝青指標表
通過微表處技術對車轍進行修復時,要求集料最大粒徑應偏粗,滿足路面抗壓、耐磨的性能要求。因此,在高速公路路面微表處治理中,根據(jù)應用方式不同,選擇不同的級配要求。利用微表處對車轍進行修復時,應采用0~5mm 和5~9.5mm 兩檔集料。利用微表處罩面時,采用0~3mm、3~5mm、5~8mm 三檔集料。集料具體指標,見表3。
表3 集料指標技術表
續(xù)表
微表處混合料應保證乳化瀝青和集料間具有較好的黏結性。只有混合料系統(tǒng)性能好,攤鋪到路面后,才能夠保證路面具有較好的耐久性、高溫穩(wěn)定性、抗滑性以及平整性。依據(jù)混合料的設計要求,得到施工配合比。配合比驗證結果,見表4。
表4 混合料級配驗證結果表
石料進場后應對其進行檢驗,保證石料合格后才可使用。施工現(xiàn)場應設置帶計量功能的拌和設備,按照配合比對石料進行拌制,然后進行抽樣檢查。
施工前,應對道路交通情況進行管理,在施工路段設置施工導向牌、安全錐筒、封閉紅線等設施。為保證施工的安全性以及交通的通行能力,施工工作應在封閉交通后進行。
施工前,應對路面的原有雜物進行清理,可使用高壓水對路面進行清理,但施工前應保證路面無積水。路面的孔隙率較大,透水性較好時,避免使用清水清理,應通過吹風機進行清掃。當路面存在油污時,應對其進行清除,保證微表處與原路面具有較強的黏結性能。
對攤鋪機進行裝料,并將其開到施工起點,車輛標線對準控制線,依據(jù)路面寬度對攤鋪寬度進行控制。
對各料門的高度進行確定,依據(jù)配合比對封層機各料門的高度進行調整,使攪拌軸正常運轉,同時開啟攤鋪箱的分料器。
打開料門開關,使各組分礦料進入拌和缸。
調節(jié)稀漿的流向,使稀漿流向攤鋪箱。
調節(jié)水量,保證稀漿的稠度合理。
稀漿混合料分布在攤鋪箱內時,攤鋪機緩慢前行,行駛速度控制在18~25m/min,同時應保證攤鋪量與生產量一致。
攤鋪完成后,應進行找平。對大粒徑的礦料應進行清除,并填平。
當攤鋪機內原材料用盡時,應關閉所有料倉的開關,當攤鋪箱內的混合料攤鋪完后,應立即停止前進。
對于路面存在的缺陷應進行修復,配備相關人員對填料進行填補或鏟除。
混合料破乳后,利用膠輪壓路機對混合料進行碾壓。碾壓停止的標志為:混合料破乳初凝,路面烏黑,封層表面油膜完整。
在養(yǎng)護時間內,路面應禁止通行,否則對施工質量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當黏結力為200N·cm 時,可開放交通。養(yǎng)護效果如圖1所示。
施工過程中應對路面的質量、清掃程度、攤鋪的均勻性、攤鋪厚度、混合料稠度等進行檢驗。 外業(yè)檢驗項目,見表5。
表5 交工驗收檢測結果表
通過對微表處處理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知:混合料由攤鋪階段到開放交通,其間的性能變化較為明顯。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性能變化趨于穩(wěn)定,路用性能達到使用標準。
本文通過對路面養(yǎng)護中的微表處技術進行分析,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通過實際工程對舊路面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高速公路中存在較多的病害為車轍,通過分析采用微表處技術對病害進行治理。
通過對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保證了瀝青混凝土具有較好的耐久性、高溫穩(wěn)定性、抗滑性。
微表處進行施工時,主要工藝為拌和集料、封閉交通、路面清掃、攤鋪、缺陷修復、碾壓、養(yǎng)護。
通過對微表處的養(yǎng)護技術進行檢測表明:該技術適合處理車轍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