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木子西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一封匿名舉報信再次攪動澳大利亞政壇:信中記載了該國30多年前的一起情節(jié)惡劣的強奸案,而受害人多年來上訴無路,已于去年含冤輕生。信中舉報稱,制造這起慘劇的“惡人”正是澳政府現任內閣部長之一。近來,澳政界已屢次爆出性丑聞,“老男孩俱樂部”的丑惡職場文化為多國輿論所不齒,而這起最新事件更是令事態(tài)急劇升級——在當事人身份曝光前,該國16名男性內閣部長個個逃不過嫌疑,這對于莫里森政府而言無異于一場“全面危機”。
“強奸舉報信”劍指莫里森內閣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3月1日報道稱,據澳大利亞聯邦執(zhí)法機構證實,澳總理莫里森、參議院工黨領袖黃英賢以及綠黨參議員莎拉·漢森-楊上周同時收到了一封長達31頁的匿名舉報信,文件中包括受害人的個人聲明、早年的日記節(jié)選、照片資料、與律師的溝通內容等等,發(fā)信人是受害人的朋友。信中控訴稱,現任政府一名內閣部長1988年在悉尼對當時年僅16歲的受害人進行了粗暴的肛奸,犯案后不久反而平步青云,成了堪培拉的政治精英。截至發(fā)稿時,澳警方及政界均未披露信中所提到的人物姓名。
據黃英賢透露,她對舉報信中的內容其實并不陌生:早在2019年11月,她就曾與受害人在南澳大利亞州的阿德萊德見過一面,還幫助她向新南威爾士州警方(案發(fā)地悉尼屬于新南威爾士州)報案。然而,調查工作因疫情而被延誤,受隔離政策影響,新南威爾士州警方無法“跨省”到南澳大利亞州向她了解情況。2020年6月,這名受害人在家中自盡身亡,年僅49歲,而有關這起案件的調查也被警方擱置。受害人在聲明中表達了自己的遺愿:“如果此事為公眾所獲悉,我希望其他受害女性也能勇敢地站出來(捍衛(wèi)自身權益)?!边@封匿名信還敦促莫里森在澳大利亞議會成立獨立的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追責。
莫里森政府陷入“男人問題”
ABC評論稱,這封“強奸舉報信”令整個莫里森政府陷入了一個“男人問題”,確切地說是“16個男人的問題”——莫里森政府內閣共有22名部長,其中女性部長僅有6人。在匿名信中的涉案人身份曝光前,政府少不了要受外界指摘。媒體預計,這一最新情況恐怕要導致“內閣危機全面爆發(fā)”。
前不久,澳自由黨前媒體顧問希金斯遭男同事強暴一事令澳大利亞政壇十分尷尬,而此事曝光后至少又有三位女性站出來指認這名“職場色狼”,一時間澳大利亞議會的有毒工作環(huán)境受到社會各界的口誅筆伐,莫里森也屢次受到媒體質詢。輿論認為,“希金斯們”并未得到足夠的支持。匿名信事件曝光后,莎拉·漢森-楊周一批評總理對此事的漠視,她說:“總理先生需要出面引領局勢……置之不理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更嚴重的公信力問題?!?/p>
據美聯社報道,莫里森表示,匿名信中舉報的內閣部長激烈地否認了相關指控。除了將匿名信交由警方調查外,莫里森并不打算采取任何進一步的行動。而根據澳政府的官員行為準則,部長級官員若因非法或不當之舉受到調查,理應被停職查辦。
堪培拉是“老男孩俱樂部”
據多家媒體透露,澳大利亞政界對女性的不友好可謂源遠流長,性別歧視、職場騷擾甚至“厭女文化”大行其道,就連高級別女性官員都深受其害。澳大利亞首位女總理吉拉德常因未婚、無子女受到輿論攻擊,2012年她因控訴時任反對黨領袖阿博特“厭女”一事還上過報紙頭條。2018年,自由黨女議員班克斯因“針對女性的性別歧視、霸凌和威脅文化泛濫”而決定退出議會。同年,澳副總理喬伊斯因涉性丑聞離職,為此,時任總理特恩布爾還頒布規(guī)章:禁止議會成員與其下屬發(fā)生性關系。
彭博社稱,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先賦予女性投票權和被選舉權的國家之一,但近年它在支持女性參政的問題上已是大開歷史倒車——其議會的女性議員比例已經從1999年的全球排行第15位跌至如今的第50位?!都~約時報》稱,堪培拉彌漫著一股“老男孩俱樂部”的文化氛圍,很多政治精英早在學生時代就已養(yǎng)成大男子主義的做派,并把這種不良風氣一直帶進政界。在議會工作環(huán)境下,“老男人”們和年輕助理朝夕相處,常常會無視工作關系與私交之間的界限。綠黨女議員弗蘭克斯表示:“這些人就像是被慣壞的青少年一樣,自認為權勢大到能擺脫一切麻煩?!?/p>
ABC稱,盡管澳大利亞擁有健全的反性騷擾法律,但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在現實中大多會選擇忍氣吞聲。有專家稱,這是由于她們更需要“保住工作”,對投訴機制普遍不抱信心,同時不愿受同事排擠。在“官官相護”的政治圈,更是鮮有人愿同位高權重者發(fā)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