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宇
糖尿病在內(nèi)分泌科比較常見,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同時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較高的一種并發(fā)癥,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壓、蛋白尿、水腫、腎功能異常及貧血等[1]。隨著糖尿病腎病尿蛋白患者的逐漸增多,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甚至導致死亡。糖尿病腎病患者因為前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最終導致患者出現(xiàn)蛋白尿,對患者的腎功能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需要采取有效地治療方式對其針對性的治療[2,3]。臨床上常應用的是貝那普利治療,可以緩解患者臨床證明,但是效果不理想,也有應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進行治療,可以促進患者腎功能盡快恢復。本文主要選取本院收治的95 例糖尿病腎病尿蛋白患者根據(jù)其治療方式進行對比。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95 例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根據(jù)就診序號分為實驗組(48 例)與對照組(47 例)。實驗組男女比例為24∶24;年齡38~70 歲,平均年齡(49.62±6.80)歲;糖尿病腎?、衿?5 例,Ⅱ期10 例,Ⅲ期15 例,Ⅳ期8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4∶23;年齡39~71 歲,平均年齡(50.23±6.93)歲;糖尿病腎?、衿?8 例,Ⅱ期10 例,Ⅲ期10 例,Ⅳ期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腎病尿蛋白臨床診斷標準,連續(xù)3 次尿蛋白排泄率檢測均高于正常值,連續(xù)兩次24 h 黏蛋白>0.5 g。排除標準:伴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消化性潰瘍、嚴重心、肝、肺等臟器功能性障礙,惡性腫瘤及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癥狀。且對兩組患者均對本次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方式,給予降血壓、降血糖及抗凝治療,治療期間密切關(guān)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并記錄患者用藥后反應。對照組患者應用貝那普利(上海新亞藥業(yè)閔行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840,規(guī)格:10 mg×14 片)進行治療,口服10 mg/次,1 次/d,治療7 d。實驗組患者選擇前列地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貝那普利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前列地爾(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565,2 ml∶10 μg)20 μ 融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 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 次/d,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①根據(jù)兩種不同治療方式,針對治療后腎功能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包括SUN、SCr、24 h UMALB、24 h UAER,化驗結(jié)果越接近正常值表示效果效果越好。②針對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及腎功能有所好轉(zhuǎn);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腎功能沒有改變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治療有效率越高證明臨床效果越好。③對比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血壓改善時間、住院時間,時間越短證明臨床效果越好。④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主要從腹瀉、腹脹、頭痛、頭暈4 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越低證明臨床效果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SUN、SCr、24 h UMALB、24 h UAER 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實驗組中治療顯效40 例,有效7 例,無效1 例;對照組中治療顯效33 例,有效7 例,無效7 例。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2%,高于對照組的85.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53,P<0.05)。
2.3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血壓改善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癥狀消失時間、血壓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血壓改善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血壓改善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中腹脹1例,頭暈1例;對照組中腹瀉3例,腹脹2例,頭痛3例,頭暈1 例。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7%,低于對照組的19.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07,P<0.05)。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及其作息時間也有所改變,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加的狀態(tài),糖尿病在臨床上屬于一種代謝類疾病,由于患者自身機體代謝功能發(fā)生改變,較容易引起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其中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對患者的腎臟功能造成一定的威脅,嚴重引起患者死亡,需要得到極度的重視。糖尿病腎病患者發(fā)生蛋白尿時,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因為蛋白尿患者在早期臨床證明不明顯,所以容易被患者忽視,對患者的病情控制及早期治療造成不利的影響[5]。如果患者出現(xiàn)蛋白尿,就意味著腎功能逐漸減退,極度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嚴重導致腎衰竭等終末期疾病,也是導致糖尿病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對于本病的治療,臨床上大多以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到7.0 mmol/L以內(nèi),餐后血糖控制到10.0 mmol/L)及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為主[6,7]。
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藥物,通過降低患者腎臟灌注壓,來改善患者腎小球濾過現(xiàn)狀,降低蛋白尿排泄等,在臨床上應用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單一的用藥效果并不理想。因為貝那普利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肌酐及血鉀升高,所以的服用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患者出現(xiàn)神經(jīng)性水腫,比如唇或者面部水腫時,立即停藥,并且觀察患者水腫消除情況,直到水腫完全消失。服用大劑量利尿藥及血液透析患者在服藥期間,容易出現(xiàn)低血壓的癥狀。定期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腎功能不全患者,進行白細胞及粒細胞的化驗檢查。腎功能不全患者服用本藥出現(xiàn)暫時性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時,停用藥物后即可恢復[8]。
前列地爾屬于脂微球載體制劑藥物,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腎病尿蛋白的一種新型藥物,主要成分是前列腺素E,屬于靶向藥物的一種,在腎小球部位聚集,具有血小板聚集抑制、腎血管擴張、阻止血管收縮等多種功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腎小球微循環(huán),同時,還對外周血管起到擴張的作用,增加腎臟的血流量,從而有效地改善神經(jīng)組織血供,促使蛋白尿水平下降[9]。
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的調(diào)節(jié)患者腎功能,降低尿蛋白含量,在臨床上具有協(xié)同的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壓及血糖,促進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10]。本文主要表明,應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糖尿病腎病尿蛋白的實驗組患者,實驗組治療后SUN、SCr、24 h UMALB、24 h UAER 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2%,高于對照組的85.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癥狀消失時間、血壓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7%,低于對照組的19.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尿蛋白患者的治療應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有改善患者腎功能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從而有效地提高臨床效果,具有較大的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