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愷
河南西華縣人民醫(yī)院骨科 西華 466600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指老年人骨骼質量下降,前屈傷力導致椎體前半部分壓縮,是脊柱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因骨折端壓迫神經可影響患者的軀體支撐功能,甚至可出現(xiàn)下肢癱瘓,已成為影響我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之一[1-2]。手術是治療OVCF患者的有效手段,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目前臨床常用的兩種術式[3-4]。本研究通過對96例行手術治療的OVCF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比較PVP與PKP治療OVCF患者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10—2019-09間我院收治的96例OVCF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均依據(jù)脊柱MRI、CT檢查確診為單個椎體壓縮骨折。(2)病程≤10 d。排除標準:(1)脊柱腫瘤或脊柱感染性疾病。(2)高能量損傷的爆裂性骨折。按不同手術方法分為PVP組和PKP組,各48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
性別傷椎分布[n(%組別 例數(shù)年齡(歲) 病程(d)男 女)]T11 T12 L1 L2 L3 L 4 PVP組 48 23 25 72.23±3.84 4.14±1.11 14(29.17) 7(14.58) 15(31.25) 3(6.25) 4(8.33) 5(10.42)PKP組 48 21 27 72.64±4.42 4.36±1.24 12(25.00) 9(18.75) 13(27.08) 2(4.17) 5(10.42) 7(14.58)t/χ2值0.168 0.485 0.916 1.191 P值0.682 0.629 0.362 0.946
1.2 方法連續(xù)硬膜外麻醉,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傷椎,調整X線機,直至傷椎圖像雙邊無陰影。在正位椎弓根上方將穿刺針經皮穿刺傷椎中前1/3處。PVP組:透視確認穿刺位置準確無誤。用調好的聚甲基丙酸甲酯骨水泥緩慢注入傷椎骨小梁間隙。腰椎注入量控制在3.5~4.5 mL,胸椎注入量控制在3.0~3.5 mL。骨水泥擴散滿意后停止注,穿刺針停留10 min,待骨水泥硬化后拔出,局部壓迫2 min。PKP:透視確認穿刺位置無誤后,更換套管,拔出導針,用骨鉆鉆孔,建立球囊通道。置入可膨脹球囊并加壓,擴充球囊。透視觀察到椎體高度滿意后,退出球囊同法灌注骨水泥。
1.3 觀察指標(1)手術時間、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滲漏率。(2)術前、術后3個月行脊柱側位X線攝片,測量傷椎Cobb角,計算傷椎高度壓縮率。椎體高度壓縮率=骨折椎體前后緣相對高度/鄰近椎體前后緣相對高度×100%。(3)術前、術后3個月,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評估疼痛程度,滿分10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劇烈。采用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表(ODI)[6]評估脊柱功能,滿分50分。評分越低,脊柱功能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時間等指標PVP組手術時間、骨水泥用量少于PKP組,骨水泥滲漏高于PK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手術時間等指標比較
2.2 Cobb角及椎體高度術前2組患者的Cobb角和椎體高度壓縮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時,PKP組Cobb角及椎體高度壓縮率水平較PVP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手術前后Cobb角及椎體高度比較(±s)
表3 2組手術前后Cobb角及椎體高度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數(shù) Cobb角(°) 椎體高度壓縮率(%)術前PVP 48 21.83±2.52 45.73±8.69 PKP 48 22.64±2.71 46.06±8.76 t值1.517 0.185 P值 0.133 0.853術后 PVP 48 18.24±2.17* 34.17±8.25*PKP 48 16.05±2.31* 21.38±8.54*t值4.787 7.463 P值<0.001 <0.001
2.3 疼痛及脊柱功能術前,2組VAS和OD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PKP組VAS和ODI評分均低于PV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手術前后疼痛及脊柱功能比較(±s,分)
表4 2組手術前后疼痛及脊柱功能比較(±s,分)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數(shù)VAS ODI術前PVP 48 6.73±2.36 40.05±6.73 PKP 48 6.67±2.14 40.34±6.89 t值0.131 0.209 P值 0.897 0.835術后 PVP 48 3.13±1.11* 10.27±3.56*PKP 48 2.04±1.06* 7.12±2.87*t值4.920 4.773 P值<0.001 <0.001
OVCF常發(fā)生于胸腰椎體(T11~L4),該處是軀體腰椎活動和胸椎固定的集中點,對軀體支撐起到重要作用;同時該處脊椎由松質骨構成,骨皮質薄,極易造成骨折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7]。PVP和PKP均為向傷椎注入骨水泥以提高傷椎的強度、穩(wěn)定性和矯正傷椎畸形,避免骨折位移壓迫神經[8]。兩種術式均為微創(chuàng)手術,術中均可利用骨水泥凝固放熱引起傷椎痛覺神經壞死,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但PVP是直接將骨水泥注入傷椎,骨水泥可滲漏至椎間隙、椎旁,引起相應的并發(fā)癥;PKP是通過球囊擴充撐起傷椎后注入骨水泥,雖然手術時間較長,但注入骨水泥量較大,不但不易發(fā)生骨水泥滲漏,而且有利于改善Cobb角和椎體高度壓縮率。因此VAS評分和ODI評分低于PVP,效果更為理想[9-10]。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PKP組雖然手術時間較長,但骨水泥注入量較大,而且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較低。術后3個月時PKP組的Cobb角、椎體高度壓縮率、VAS和ODI評分等指標均優(yōu)于PV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有關研究的結果一致[11-12]。表明PKP是安全、可行的治療OVCF患者的有效術式。臨床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為提升療效和防止骨水泥滲漏,PVP手術時需注意:(1)術前使用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時,需采用“一線影”基準定位法,讓傷椎的上、下板正側位X線透視圖像呈一條直線,即傷椎兩側無陰影,以保證穿刺點和穿刺路徑的準確性。(2)注入骨水泥時,術者每隔數(shù)秒用橡膠手套接觸骨水泥,當骨水泥剛好不粘著手套時進行注入,這個時期的骨水泥可在傷椎內充分擴散,且不易向椎旁滲漏。由于PKP利用球囊撐起傷椎,注入骨水泥量較多,因此,為降低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行PKP時除注意以上兩點外,還需注意:(1)球囊應放置于椎體前中部的塌陷終板下方,以降低球囊撐破傷椎體終板風險和減少椎間隙骨水泥滲漏的概率。(2)用緩慢的速度擴張球囊,球囊壓力需≤300 psi,以避免球囊破裂。
綜上所述,PKP及PVP對OVCF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療效,但PKP的骨水泥滲漏發(fā)生率以及術后3個月的Cobb角、椎體高度壓縮率、VAS評分和脊柱功能ODI評分等指標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