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茹 李祥耀
摘? 要:文徵明的題畫詩主要分隱逸詩、山水詩、花鳥詩和人物詩四類;這些詩具有簡約美、繪畫美、意境美等特點。其詩沒有恢弘開闊的氣象,較少充滿青春氣息的浪漫情懷,大多呈現(xiàn)平淡清新之美,流露出悠游江南的閑適情感。從題畫詩也可以看出文徵明對陸游、蘇軾、白居易、柳宗元詩歌的推崇。
關(guān)鍵詞:文徵明;題畫詩
作者簡介:李蕓茹(1998-),女,浙江瑞安人,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中文系學生;李祥耀(1978-),男,江蘇贛榆人,文學博士,杭州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2-0-03
《文徵明集》現(xiàn)收其題畫詩四百余首。文氏題詩入畫,通過書法表現(xiàn)到繪畫中,將詩歌與書法藝術(shù)呈現(xiàn)在畫幅之上,使觀賞者既可賞畫、又可品詩、還可觀書,構(gòu)成了中國畫的藝術(shù)特色。
一、題畫詩的主要內(nèi)容
(一)主要題材
文徵明題畫詩的主要題材可分隱逸詩、山水詩、花鳥詩和人物詩四類。
1.隱逸詩
文徵明從青年時起,取得功名的外向欲求和向往閑適自由的內(nèi)在個性就始終作為一對矛盾體存在。他不慕功名利祿,“寧庶人以厚幣招致海內(nèi)名士,徵仲謝弗往”[1]P306,但希望得到重用,多次參加科舉未果,54歲時被舉薦進京,深感官場的黑時間,便“謝病歸”[1]P305,專力于詩文書畫。文徵明在題畫詩中透露出對隱逸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桑麻雞犬自成村,天遣漁郎得問津。世上神仙知不遠,桃花只待有緣人”[2]P401、“書卷茶壚百慮融,夢回午枕住窗風。忙身見畫剛生愧,安得清閑似畫中”[2]P398、“茅堂梁水上,山色正當門。文簡九龍?zhí)?,賢孫半畝園。竹中隨客賦,樹下戲禽言。喬木轉(zhuǎn)蒼薈,居然綠樹村”[2]P873都體現(xiàn)了他對山林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態(tài)。詩中人物也多是逃避現(xiàn)實而陶醉山水的“高士”,如“幽人娛寂境,燕坐詠歌長”[2]P103、“山翁擁褐不出戶,坐看野人爭渡橋”[2]P406、“一代高人今不見,依然勁節(jié)灑清風”[2]P119、“清真寒谷秀,幽獨野人心”[2]P1065等,從中亦能看出文氏對“高士”生活的向往。辭官歸田之后,他“筑室于舍東,曰‘玉磬山房,樹兩桐于庭,日徘徊嘯詠其中”[1]P306,隱逸于田園。
2.山水詩
文徵明性好山水,創(chuàng)作之暇常游覽名勝,寄懷自然,他將山水自然、扁舟一葉、浪跡江湖作為理想。其山水詩多表現(xiàn)幽雅深靜的自然境界,且山水詩貴在淡泊,飄然灑脫。如《題畫》中“隔江群山百迭秋,青煙漠漠望中收。松搖落日黃金碎,江浸長空碧玉流。水閣虛名占勝槩,野情蕭散在滄州。人間佳境非難覓,自是塵緣不易投?!盵2]P226文徵明借詩境開拓意境,將世俗的生活氣息與一股空靈氣息融合交織。又如《題徐幼文山水卷中》寫得十分豁達開朗,“山江郁岧蕘,湖水清且深。愿茲山水間,適可諧中心。素波浩無際,灌木敷高陰。俯仰良已嘉,悠然緩重襟。白云互舒斂,游鱗或浮沉。況此有深契,逍遙弄鳴琴。鳴琴激清風,時復申謳吟。所樂自有在,匪為輕華簪。”[2]P803好山好水好風景,“愿茲山水間,適可諧中心”表達了文徵明的情感傾向和人生體驗。
3.花鳥詩
花鳥作品也頗受文徵明喜愛,其題畫詩中亦有不少此類題材之作,如《題畫菊》、《墨牡丹》、《題蘭》等。菊花在深秋不畏秋寒獨自開放,文氏對其贊美有加:“籬根粲黃菊,剪剪媚霜姿。寒香萬晚節(jié),不恨秋風遲。貞堅有至性,抵死抱枯枝。豈如桃花李,飄零成錦堆。”[2]P13菊花是高潔品格的徵,殘謝之后不會像桃花一樣凋落花瓣,故文徵明稱其“貞堅有至性,抵死抱枯枝”?!班囄居泄虐?,實為群木冠。挺生巖壑間,雨露為之灌”[2]P806,柏樹斗寒傲雪、堅毅挺拔,乃百木之長,素為正氣、高尚、長壽、不朽的象徵,文徵明稱贊其“立節(jié)貴如此,卓爾昭云漢”。除了描寫花卉類,文徵明也對飛禽走獸也甚喜愛。如《畫鵲》:“日光浮喜動薝楹,鳥鵲于人亦有情。小雨初收風潑潑,亂飛叢竹送歡聲?!盵2]P390詩歌描寫了喜鵲于人有情,給人們帶來歡樂,表達了文徵明的喜愛之情。又如《鶴所圖》中描寫仙鶴“有時起舞月在席,何處長鳴風滿林。見說周旋無長物,樹竿修竹一床琴”[2]P968,文徵明將仙鶴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似乎能看到仙鶴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風聲隨著鳴叫聲響徹林子。
4.人物詩
人物詩也是文徵明題畫詩中的重要內(nèi)容,如《采蓮圖》、《采桑圖》、《題太白像》、《寒林鐘馗圖》等?!恫缮D》首句“茜裙青袂誰家女?結(jié)伴墻東采桑去”[2]P83,但筆鋒一轉(zhuǎn)“采桑日暮怕歸遲,室中箔寒蠶苦饑。只愁墻下桑葉稀,不知墻頭花亂飛”寫出了采桑女為生計憂愁不堪。末句“一春辛苦只自知,百年能著幾羅衣?”表達了文徵明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統(tǒng)治階級無言的怒斥。在《寒林鐘馗圖》中,他先以“朔風吹沙目欲迷,官柳搖金梅綻蕊”[2]P833渲染一種詭異迷惑的氣氛,緊接著引出鐘馗,描寫其外貌“終南進士崛然起,帶束藍袍靴露趾。手執(zhí)硬黃書一紙,若曰‘上帝錫爾祉?!倍翱戏叛鼡u九尾?一聲爆竹人盡靡,明日春光萬余里”則突出了鐘馗正氣浩然與剛直不阿。
二、題畫詩的文學特質(zhì)
(一)題畫詩的美學特征
題詩入畫,不僅提高了文徵明的畫作品格,更使畫作呈現(xiàn)出“畫上有詩”的美學意義。
1.簡約美
畫作篇幅大小有限,要想使題畫詩具有“錦上添花”之美,語言須簡單明了,格調(diào)要高妙絕倫,故“一語驚人”便是題畫詩的要點。如《題枯木竹石》:“喬木倚蒼石,眾卉不可干。不有蕭蕭者,誰應(yīng)伴歲寒?”[2]P379全詩僅四句,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枯木靜靜生長在蒼石旁,周圍的百草對其不敢侵犯,沒有草木搖落的聲音,誰來陪伴自己度過這寒冷的季節(jié)?文徵明借物詠志,表達了自己如枯木一般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抒發(fā)了難以找到同道中人的抑郁之情,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堅硬頑強的性格?!半S意作焦墨,山干樹亦枯。直須一斛酒,澆過看模糊”[2]P1065這首是文徵明的《題畫》,從寥寥幾句詩中我們于空寂中感到了一份隱居生活的清新脫俗。詩句語言淺切平易,通過“隨意”、“干山”、“枯樹”、“一斛酒”、“模糊”描繪了山人逍遙自在的生活,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灑脫之情,語言明了,格調(diào)不凡。
2.繪畫美
詩人“使筆如畫”,使題畫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畫中的景物和情趣,造就一種詩的繪畫美,詩人題畫是在繪畫作品的藝術(shù)思維上的二度創(chuàng)作,好的題詩源于畫作但常高于畫作。如《題畫》詩曰:“煙斂秋山明,雨歇寒皋靜。幽人坐忘言,微風進漁艇。木落川原空,斜陽墮虛影。”[2]P810詩將畫中富有肅秋氣息的晨霧、秋雨、幽人、涼風、落木、斜陽組成一幅秋風蕭瑟的風景圖,并具有生動具體的形象、生機蓬勃的意境。秋日清晨的煙霧慢慢散去,朦朧的小山漸漸明朗清晰的出現(xiàn)在眼前,秋雨已停歇,寒皋也隨著雨聲的消逝而變得安靜。幽居之人坐在小漁船中享受著微風的輕撫而忘其所言。樹葉凋零,原野也變得空蕩蕩的,西斜的太陽墜落在虛影之中。題詩所具有的繪畫造型美,給人以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享受,一幅美妙絕倫的秋景圖躍入眼簾。又如《題畫》中“仙人原自愛蓬萊,瑤草金枝次第開。欸乃一聲青雀艇,逍遙鄉(xiāng)屧鳳凰臺?!盵2]P1094一幅仙人圖躍然紙上,自古以來仙人都對蓬萊情有獨鐘,那里的瑤草、金枝次第開放。當他們“欸乃”一聲似乎便能呼喚青雀小船,踩著鄉(xiāng)屧自由自在地走在鳳凰臺上。
3.意境美
意境美,就是詩歌中的思想境界和寄托,這是題畫詩的靈魂。文氏題畫詩思想內(nèi)容意境高遠,歷千百年人們依然能從詩中感受到獨特的思想境界和魅力。如《參竹齊圖》詩云:“何事可相參?蕭蕭竹數(shù)竿。虛心聊自倚,高節(jié)許誰干?有斐得君子,清真托歲寒?!盵2]P849文徵明以竹子代表所認同的節(jié)氣與精神,在贊頌竹子“清真托歲寒”的高尚品格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自己“清高”“有節(jié)”的高貴品質(zhì)。詩人借竹而“發(fā)之”,表現(xiàn)了與世無爭、看淡生死與名利、“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其美意無窮。又如《采蓮圖》中:“橫塘西頭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花深葉暗不辨人,有時葉底聞歌聲。歌聲宛轉(zhuǎn)誰家女?自把雙橈擊蘭渚。不愁擊渚濺紅裳,水中驚起雙鴛鴦。”[2]P83詩中“橫塘”、“春水”、“荷花”、“落日”渲染了春天落日歸山的溫暖和煦之景,而采蓮女宛轉(zhuǎn)的“歌聲”將畫面化靜為動,唱著歌劃著槳,鴛鴦在水中嬉戲玩鬧。詩中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文徵明用輕松明亮的文字刻畫了采蓮女歸家的情景,抒發(fā)了內(nèi)心對閑適安寧生活的向往,表達了高尚意境之美。
從文徵明的題畫詩可以看出,題畫詩以其獨有的藝術(shù)魅力和高雅情境在詩壇畫苑獨樹一幟,它所具有的美感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3]P45
(二)題畫詩折射的詩學追求
前人曾評價文徵明的詩“雅飭之中時饒逸韻”[4]P136、“徵明秉志雅潔,其畫細潤而瀟灑,詩格亦如之”[4]P189。從文徵明的題畫詩中可以看出其詩沒有恢弘開闊的氣象,較少充滿青春氣息的浪漫情懷,大多呈現(xiàn)平淡清新之美,流露出悠游江南的閑適情感。他常用淺切平易的語言、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diào)來表現(xiàn)自己退避政治、希望歸隱、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以及游山玩水效法陶淵明的“曠達”生活態(tài)度。如“春山沉沉春雨晴,白雪深處聞雞聲”[2]P819通俗易懂的語言使讀者眼前立刻展現(xiàn)了一幅初春積雪未融,春雨過后晴空萬里之圖,在這空曠幽靜的山上傳來雞的鳴叫聲,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又如“幽人睡起日亭午,坐看涼影流空庭。心閑無營靜于洗,有時清風落書幾”[2]P836,詩人心無旁騖,靜賞大自然風光,遠離世俗喧囂,內(nèi)心得到凈化。
文徵明的詩學思想從何而來呢?他曾對友人何良俊說:“吾少年學詩,從陸放翁入,故格調(diào)卑弱,不若諸君皆唐音也?!盵4]P1990從中看出文徵明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陸游密切相關(guān),且與宋詩有淵源。陸游的詩大體上是宏偉豪放、熱情洋溢的,其晚期的詩中有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而文徵明正是受其質(zhì)樸而沉實的創(chuàng)作風格影響深遠。除了陸游給文徵明影響,文徵明也在蘇軾清新豪健的詩中找到了一股樸質(zhì)清淡、空靈雋永之氣,在《題東坡畫竹》[2]P830中云“眉山一代稱文雄”,對蘇軾充滿了贊賞與仰慕之意。隨后中晚唐的白居易、柳宗元也成了文徵明詩歌創(chuàng)作學習的對象。白居易的諷喻詩和閑適詩享譽中外,而文徵明的詩歌創(chuàng)作則學習其閑適詩的淡泊平和、閑逸悠然,其閑適詩多寫個人閑居獨處之感悟,本之于安分知足,濟之以家給身閑,文之以殤詠弦歌,飾之以山水風月,詩風淺近平淡。如《小池》二首其一:“晝倦前齋熱,晚愛小池清。映林余景沒,近水微涼生。坐把蒲葵扇,閑吟三兩聲?!北磉_了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向往閑情逸致的生活,抒發(fā)情志雅致無比。而文徵明的“關(guān)門不遣閑人到,時誦離騷一兩章”[2]P52亦傳達出一股對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沒有閑人的打擾,按自己的心意生活,時而游山玩水,時而創(chuàng)作詩詞歌賦,不食人間煙火。柳宗元那些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也為文徵明稱道,柳宗元喜歡使用“哀猿”、“孤城”、“寒月”等帶凄清情緒與奇險的意向,在設(shè)色上亦喜愛使用翠、碧、青等冷色調(diào)。而文徵明的題畫詩中使用冷色調(diào)的詞語也非常頻繁,如“幽人”、“幽鳥”、“寒煙”、“寒月”、“夜深”、“深寂”、“枯藤”、“枯魚”等。如《題云林山水》中文徵明寫到“茆亭人稀到,幽襟可盡歡。水流云外鄉(xiāng),猿嘯谷中寒。”[2]P567可見文、柳詩在設(shè)色、造語、意境上頗為相似。文氏清麗抒情的詩風,大體是受陸游、柳宗元、白居易之影響。
注釋:
[1]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
[2]文徵明.文徵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鐘嶸.詩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朱彛尊.靜志居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