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劉錦鳳,房春花
(東莞市石碣醫(yī)院門診,廣東 東莞 523290)
外科門診作為醫(yī)院門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患者了解醫(yī)院,感受醫(yī)院水平的最直接窗口,所以外科門診的醫(yī)療技術水平和護理模式至關重要[1]。而外科門診病人中,多數病人是門診換藥患者或者行體表良性小腫物切除術患者,病人多數比較煩躁、焦慮不安,如何改善外科門診護理模式成為了醫(yī)院門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3]。本研究正是針對我院外科門診患者,尤其是門診換藥和體表良性腫物切除術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觀察他們與普通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對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外科門診就診的患者25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125例,一組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另一組為觀察組,采用優(yōu)質護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其中對照組男性75例,女性50例,年齡在15歲-67歲之間,平均(43.35±2.7)歲,其中外科換藥患者95例,體表良性小腫物切除術患者30例;觀察組男性70例,女性55例,年齡在16歲-70歲之間,平均(44.12±3.1)歲,其中外科換藥患者97例,體表良性小腫物切除術患者28例。兩組病人的一般臨床資料如性別、年齡等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入組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內容包括引導患者正確就醫(yī),信息記錄,基本治療及一般心理疏導。入組的觀察組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首先,建立護理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具有豐富的護理經驗,有愛心和耐心,對于外科門診就診患者的病種進行分類,然后根據病種的不同,個體的差異,制定個性化優(yōu)質護理模式,內容包括:(1)預檢分診方面,采用信息平臺預約或者醫(yī)生在醫(yī)院信息平臺替復診病人進行預約,減少患者候診時間,對于未預約患者在分診時對患者盡量詳盡地詢問病史,更加準確地引導患者正確就醫(yī)。(2)體格檢查時,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嚴格按照院感要求,做好消毒防護,注意保護患者隱私;處理傷口時動作輕柔,言語溫和,如果病人感到疼痛難忍,可引導病人聊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轉移注意力,放松精神,病人實在不能忍受時可適當給與藥物治療。(3)對于需要再次換藥或是傷口難于愈合的患者,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換藥培訓,換藥時家屬在一旁觀看,對其講解換藥要點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及家屬對傷口的大小、有無滲出等情況的判斷,叮囑患者和家屬回家后注意事項,何種情況下可自行在家處理或者在醫(yī)院平臺咨詢,在何種情況下需及時就醫(yī)。(4)對于年齡較大或行動不便患者,必要時提供上門換藥、利用微信或醫(yī)院公眾平臺進行線上指導等服務。觀察組每一個病人治愈后,對該病種和病人的就醫(yī)過程進行詳細記錄、總結,制定適合外科門診患者的標準化和個性化相結合的臨床護理路徑。
表1 兩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和健康教育知曉率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s)
?
(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評價(SAS評分)、抑郁評分(SDS評分),采用相同的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進行心理狀況評價,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狀況越嚴重。(2)采用醫(yī)院自制健康教育知曉狀況調查表對兩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知曉情況進行調查比較。(3)應用科室自創(chuàng)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標準進行評分,主要從健康教育,溝通技巧,服務態(tài)度,操作技術方面進行評分,每項內容評分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該項護理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護理滿意度方面比較,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溝通技巧,服務態(tài)度,操作技術四項內容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外科門診是醫(yī)院門診重要組成部分,外科門診病人多,門診量巨大,如何給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讓患者滿意度提升已經成了現階段醫(yī)院的重點工作。外科門診病人以門診換藥和門診小手術病人居多,病人的特點多因疼痛明顯,出血量多、起病急或因換藥緣故就診次數多,對疾病不了解,心理上多會恐慌、焦慮、煩躁不配合等,而通常外科門診病人多,就醫(yī)環(huán)境受到較大挑戰(zhàn)[4-5]。除了讓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醫(yī)療技術外,我們的護理過程對患者就醫(yī)感受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6]。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外科門診就診的部分患者采取了優(yōu)質護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在預檢分診方面,盡可能減少患者候診時間,準確引導患者正確就醫(yī);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就診環(huán)境,讓患者體會到我們的環(huán)境是安全的,以降低患者的心理焦慮情緒;診療過程中言語溫和、動作輕柔,讓患者精神上放松下來,對于疼痛等不適癥狀會有不同程度減輕;外科門診患者多需進行多次換藥,除了換藥過程中的感受,患者更注重回家后的注意事項,他的傷口愈合效果和傷口愈合時間,所以,我們在換藥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簡單的換藥培訓,教會患者如何對傷口愈合情況進行初步判斷,何種情況需及時就診,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利于醫(yī)患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和患者的傷口愈合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病人在護理前,因為疼痛,就診次數多,就診費用相對高等各種原因,普遍存在焦慮或者抑郁的情緒,如何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對提高治愈率和護理滿意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7-8]。本研究表明,實施優(yōu)質護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降低,與采取傳統護理模式的對照組相比,下降得更加明顯。優(yōu)質護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對于培養(yǎng)外科門診護理團隊有著極好地正向作用,有利于我們護理人才的技術水平的提高,更好地為患者服務[9]。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模式下的臨床護理路徑在外科門診的應用效果顯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患者的情緒穩(wěn)定了,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增加,治療的醫(yī)從性便會提高,治愈效果就會提高,就診次數也會減少,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經濟壓力,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可為醫(yī)院的發(fā)展和形象提供良好的奠基石,值得推廣實施。當然目前我們還在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參次不齊,人員方面還需更多的護理人員參與其中,所以,我們還需一方面努力培養(yǎng)高素質護理人員,一方面廣納護理人才,為外科門診護理工作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