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和幾位朋友聊天,談起孩子的教育問題,敏姐頗感壓力,由于女兒嘉嘉學習成績一般,敏姐便讓嘉嘉學了聲樂,希望將來能考個好一點的大學。在三線小城,學一節(jié)鋼琴課二百元,找教授輔導一節(jié)聲樂課一千元,一年保守講,學費過了十萬元。敏姐還有房貸要還,又要供女兒學特長,壓力一下子暴漲。
敏姐的丈夫是上班族,薪水固定;敏姐在保險公司工作,收入與績效掛鉤,簽單多收入就多,簽單少收入就少。一次,嘉嘉問母親:“今日簽單了嗎?”敏姐那幾天沒簽一個單子,但她怕給孩子增加負擔,便撒謊說簽了個大單子,能賺十萬元呢,今年的目標是收入百萬。
嘉嘉如釋重負,有這么能干的超人媽媽,她就是妥妥的富二代呀。敏姐說她后悔自己吹牛過了頭,現(xiàn)在嘉嘉花錢大手大腳,其實她每天都為女兒的學費奔波,愁得頭發(fā)都白了。
耿哥說他和敏姐相反,他對兒子一直是走“哭窮”路線,從小就在他面前說錢難賺,沒有存款,甚至有時還要靠借錢過日子,他希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都知道耿哥的兒子耿虎是個聽話的孩子,生活一直節(jié)儉,高中期間就利用假期打工賺零花錢。2020年他考上大學后,耿哥卻犯了愁,耿虎剛開學半個月就不想讀書了,無論耿哥如何勸說,耿虎就是不愿繼續(xù)上學,說是大學很多課聽不懂,學習太吃力,還說自己都快抑郁了。
耿哥和妻子嚇壞了,向耿虎同學打聽才知道了實情,原來耿虎心事太重,知道自己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佳,上了大學又對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擔心畢業(yè)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豈不是浪費了父母的血汗錢,還不如現(xiàn)在就找工作賺錢。
耿哥本意是想給兒子點負擔,希望能讓他好好學習,沒想到適得其反,讓兒子產(chǎn)生了厭學心理。
家庭經(jīng)濟狀況要不要跟孩子說實話?慧麗的做法我比較認可?;埯愰_了家超市,財務一直公開,但不會和兒子匯報具體金額,只分“好、中、差”三個級別:好,就是除了日常開支,還有閑錢旅游;中,就是只夠維持生活開銷;差,就是必須勒緊褲腰帶,節(jié)約過日子。
她一月一匯報家庭經(jīng)濟收入,而且還告訴兒子自己是如何賺到這些錢的。比如,如何起早貪黑、如何進貨、如何營銷……生意不好的時候也會當著兒子的面分析為何生意會進入“差級”,還讓兒子幫忙出主意,共同想辦法把生意做好。慧麗說,家里經(jīng)濟好時,孩子也知道錢來之不易,自然知道節(jié)儉;經(jīng)濟差時,只要父母不輸?shù)魵鈩?,有信心有勇氣扭轉(zhuǎn)局勢,孩子也不會泄氣。而且孩子還會在父母身上學到走出困境的方法以及不屈不撓勇于面對的勇氣和擔當。
關(guān)于家庭的經(jīng)濟收入,不必對孩子“哭窮”,也無須對孩子虛夸富裕。家長不妨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跟孩子談談錢,談談社會,談談人際關(guān)系,這才是有意義的“金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