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喀斯特地區(qū)新型異形灌注樁承載特性與影響因素試驗研究

        2021-02-25 08:00:44張福友馮健雪陸志宇楊濟銘梅國雄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承載力模型

        張福友,馮健雪,陸志宇,楊濟銘,梅國雄

        (1.廣西大學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南寧 530004;2.廣西大學 工程防災與結構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寧 530004;3.廣西大學 廣西防災減災與工程安全重點實驗室,南寧 530004;4.貴州民族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貴陽 550025)

        1 研究背景

        喀斯特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是常見的工程地質災害之一。在國家戰(zhàn)略背景下,喀斯特地區(qū)興建起大量高層建筑、橋梁等結構,鉆(沖)孔灌注樁因具有較強的場地適應性和高承載力而在喀斯特地區(qū)應用廣泛,但在工程實踐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如:①施工過程中部分樁出現(xiàn)漏漿和孔壁坍塌等現(xiàn)象,少部分出現(xiàn)卡鉆、掉錘和地面塌陷等問題[1-3];②喀斯特發(fā)育嚴重影響樁基質量和承載能力,危害建筑物安全[4-5]。

        目前,針對喀斯特地區(qū)樁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溶洞頂板力學特性和穩(wěn)定性分析等方面。如趙明華等[6-8]、曹文貴等[9]考慮頂板的整體承載效應,結合不同的強度理論,提出了樁端承載力計算方法與溶洞頂板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張慧樂等[10-12]通過室內模型試驗,對喀斯特地區(qū)樁基承載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樁基承載力與溶洞幾何特征、位置偏移、圍巖特性、以及溶洞頂板厚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并總結歸納了若干樁基破壞模式;Pells等[13]根據喀斯特地區(qū)樁基的工程特點,推導了喀斯特地區(qū)橋梁樁基嵌巖深度計算公式。以上研究都是在常規(guī)樁的基礎上進行的,對于新型樁基在喀斯特地區(qū)的應用卻鮮有研究。針對上述問題,受支盤樁分層承載設計思路啟發(fā)[14-16],結合喀斯特地區(qū)存在溶洞、土洞等天然腔模的特點,筆者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異形灌注樁,在現(xiàn)有常規(guī)灌注樁的基礎上對鋼筋籠外面套設柔性布袋包覆件,樁基施工中布袋和混凝土在注漿壓力下擠壓進溶洞腔體內,樁體形成樹枝狀的枝狀體結構,與樁周基巖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一種布袋灌注樁,簡稱布袋樁,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通過控制注漿壓力和包覆件的材料與厚度可控制枝狀體長度,目前已獲得新型專利授權[17]。

        圖1 布袋樁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bag pile

        本文通過室內成樁模型試驗,探究布袋樁的成樁可行性,并在成樁基礎上另設靜載試驗,研究布袋樁的承載特性與影響因素,為喀斯特地區(qū)樁基礎的設計與施工提供一種新思路。

        2 模型試驗設計與方案

        2.1 模型試驗簡化與原理

        2.1.1 模型的簡化

        在靜載荷試驗中,影響樁承載能力與沉降的關鍵因素為模型樁的幾何尺寸與形狀、模擬基巖的物理力學指標[18];由于室內無法對實際情況全盤考慮,故在模型試驗中僅考慮影響試驗結果的關鍵因素。且承載特性試驗僅研究布袋樁與等直徑樁承載特性和變形性能的對比,因此將模型作適當簡化[10]:①不考慮基巖面的形態(tài),均設定為平面;②不考慮地下水的作用,連通孔道無填充;③溶洞與連通孔道等僅分布在樁周附近,基巖為均勻連續(xù)體。

        2.1.2 相似原理

        根據相似原理,如果2個系統(tǒng)相似(原型和模型),相對應的幾何參數、物理力學參數必然互成一定的比例關系[19]。

        對于模型樁靜載試驗,由相似原理,在幾何相似與荷載相似的條件下,原型與模型的物理力學參數關系為:

        Cσ=ClCρ,Cu=Cl,CE=Cc=Cσ,

        Cφ=1 。

        (1)

        式中:Cσ為應力相似比;Cl為幾何相似比;Cρ為密度相似比或重度相似比;Cu為位移相似比;CE為彈性模量相似比;Cc為黏聚力相似比;Cφ為摩擦角相似比。Cl與Cρ在模型試驗設計時已經確定,由關系式(1)可以計算出Cσ、Cu、CE、Cc、Cφ,然后根據喀斯特地區(qū)的基巖(灰?guī)r)物理力學參數可推出模擬基巖的物理力學參數范圍。

        2.2 試驗準備與裝置

        本研究在不同尺寸模型箱進行了2個試驗,分別為成樁模型試驗和承載特性與影響因素模型試驗。

        2.2.1 布袋樁成樁模型試驗

        本試驗為室內小比尺模型試驗,模型箱尺寸為200 mm×200 mm×600 mm,由2個大小相同的模型箱經鋼絲綁繩固定合并而成,試驗裝置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布袋樁成樁試驗示意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pile-forming test

        模擬基巖使用石膏制成,其力學性質與模擬的喀斯特地基較為相似[19],硬度較小,在石膏中進行溶洞等孔道的制作較為方便,經多次調配,石膏與水配比取1.5∶1??λ固氐鼗P椭腥芏葱螒B(tài)與分布無規(guī)律,能更好地反映實際原型地基,以研究布袋樁成樁可行性,如圖2。

        布袋樁由樁體和布袋包覆件2部分組成,試驗樁體材料采用M10水泥砂漿,樁長為500 mm,樁徑取60 mm;為更好地形成枝狀體結構,布袋尺寸略大于樁體尺寸,布袋包覆件使用直徑66 mm、長510 mm、厚0.3 mm的乳膠膜制成,乳膠膜的彈性模量E=0.014 GPa,泊松比v=0.45。模型樁使用注漿泵進行加壓注漿現(xiàn)澆而成。

        2.2.2 布袋樁承載特性與影響因素模型試驗

        承載特性模型試驗考慮到模型樁尺寸效應的影響,模型箱長、寬尺寸取20倍樁徑,樁端距離模型箱底部6倍樁徑,即長×寬×高尺寸取值為0.6 m×0.6 m×0.8 m,試驗使用角鋼加固的木制模型箱,模型箱側壁涂抹一層凡士林,然后加覆一層聚乙烯薄膜,消除邊界效應。

        本試驗基巖原型為喀斯特地區(qū)的灰?guī)r基巖,根據相關文獻[20],對灰?guī)r的物理力學參數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提出其概化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喀斯特地區(qū)灰?guī)r概化參數Table 1 Generalized parameters of limestone in karst area

        根據試驗設計方案,本次模型試驗的幾何相似比與密度相似比分別取Cl=16、Cρ=1.2,由相似理論得到其他參數相似比Cσ=19.2、CE=19.2、Cc=19.2和Cφ=1。計算得到模擬基巖的物理力學參數要求范圍為重度19.1~23.4 kN/m3、抗壓強度1.6~6.5 MPa、彈性模量(0.1~0.42)×104MPa、內摩擦角30°~44.6°和黏聚力0.17~0.33 MPa。參考前人研究成果[21],本試驗采用中砂、水泥、石膏粉質量比為6∶0.7∶0.3配比的水泥石膏材料為基巖材料,具體如表2。

        表2 模擬基巖材料配比Table 2 Proportions of simulated bedrock materials

        相似材料按照配比攪拌均勻后,制成標準試件,在標準條件下養(yǎng)護7 d,經自然風干21 d,進行模擬基巖物理力學參數測試。模擬基巖的物理力學參數由萬能試驗機和直剪試驗測得,所測參數包括:重度、單軸抗壓強度、彈性模量、黏聚力和內摩擦角(見表1),模擬基巖各項參數均在要求范圍之內。

        模型樁均采用鋼管制作,樁長L=600 mm,樁徑D=30 mm,模型布袋樁表面全部包覆一層乳膠膜,乳膠膜參數同成樁試驗的乳膠膜,試驗一共設置3組共8根模型樁,具體枝狀體長度、數量和分布位置(與樁頂距離)參數如表3,其中模型布袋樁枝狀體端部直徑均為25 mm,模型樁示意圖如圖3所示。

        表3 模型樁枝狀體參數Table 3 Detailed parameters of the dendritic structures of model piles

        圖3 模型樁示意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s of model piles

        本次試驗加載裝置采用反力架。測量系統(tǒng)由以下幾部分組成:①磁性表座與千分表,靠近樁頂位置對稱設置一對千分表,用于測量樁頂沉降;②測力計精度為0.01 kN,測力計放置在千斤頂上,施加的荷載通過固定墊層直接作用在樁頂,從顯示屏讀取樁頂荷載;③應變片與應變分析儀精度為1×10-4kPa,量測樁身軸力,應變片貼片分布見圖3;④土壓力盒和數據采集儀測量樁端阻力。

        承載特性試驗采用等直徑樁與布袋樁的平行對比試驗,固定好模型樁,將攪拌好的模擬材料分3次澆筑進模型箱,每次裝填振蕩均勻,從第一層澆筑至土壓力盒埋設位置,土壓力盒埋設完畢繼續(xù)澆筑,澆筑時保持模型樁豎直;基巖養(yǎng)護7 d,組裝好加載系統(tǒng)與測量系統(tǒng)。為保證加壓穩(wěn)定,測力計與千斤頂間加裝固定孔,室內試驗裝置如圖4;參照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22],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分級加載,模型樁每級加載0.5 kN,第1級按2倍加荷,過5、15、30、45、75、105 min,之后每隔0.5 h分別記錄一次沉降,直到沉降穩(wěn)定(穩(wěn)定標準為不超過0.01 mm/30 min,并連續(xù)出現(xiàn)2次),繼續(xù)加下一級荷載,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終止加載:①某級荷載下,樁頂沉降量大于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②樁頂總沉降超過2.5 mm。③超過加載設備最大加載值或者試驗儀器量程范圍。

        圖4 布袋樁模型試驗裝置Fig.4 Laboratory test device for bag pile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布袋樁成樁試驗結果與分析

        模型布袋樁澆筑完成后,靜置養(yǎng)護3 d,觀察模型樁成樁情況。對于喀斯特地基中的模型樁,從圖5可以看出,喀斯特地基模型仍然保持完整,溶洞未被破壞;布袋樁樁身垂直完整,無縮頸、短樁以及斷樁等不良情況;乳膠膜包覆件保持完好,沒有出現(xiàn)破損漏漿情況;布袋樁在溶洞腔模部位均形成了枝狀體結構,在基巖底部的小型溶洞(溶隙)處,枝狀體成型不明顯,隨著溶洞半徑的增大,枝狀體長度也增大,其值大約是相對應溶洞高度的一半;枝狀體端部形狀與溶洞大小一樣,頂部呈半球形,整體為半球狀或類似圓柱狀,在注漿壓力作用下其與樁周基巖緊密咬合。上述現(xiàn)象表明,布袋樁成樁效果較好,包覆件能夠較好地阻止水泥砂漿流失,水泥砂漿能夠比較充分地充注連通溶洞,形成的枝狀體結構能更好地與基巖結合為整體,較大的溶洞能更好發(fā)揮布袋樁枝狀體結構的優(yōu)勢。

        圖5 布袋樁成樁效果Fig.5 Result of bag pile forming

        3.2 布袋樁承載特性試驗結果與分析

        3.2.1 布袋樁和等直徑樁荷載-沉降結果與分析

        將等直徑樁和布袋樁置于同一條件下加載,由試驗數據得到2類模型樁的Q-s曲線和s-lgt曲線(限于篇幅未給出),如圖6。參考《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 106—2014),并且結合模型試驗,可確定模型樁的極限承載力。在模型等直徑樁Q-s曲線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比較明顯的陡降段,根據陡降點與s-lgt曲線判斷模型等直徑樁的極限承載力在3 kN。模型布袋樁的Q-s曲線則為緩變型。根據極限承載力判斷方法,Q-s曲線沒有陡降段,可從s-lgt曲線判斷模型布袋樁的承載力為4.5 kN,為前者的1.5倍,可見布袋樁能極大地提高承載力,而且其體積與等直徑樁比,增量<10%,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圖6 模型等直徑樁與模型布袋樁Q-s曲線Fig.6 Q-s curves of equal-diameter model pile and model bag pile

        從圖6對比可知,在樁側摩阻力起作用的荷載初期,布袋樁樁頂沉降非常小,當樁頂施加荷載為1.5 kN時,模型等直徑樁的樁頂沉降為0.52 mm,而模型布袋樁沉降<0.1 mm,遠小于等直徑樁,說明布袋樁的枝狀體結構極大地增強了樁身側摩阻力;繼續(xù)增加荷載,等直徑樁的沉降在荷載作用下增長明顯比布袋樁快,在模型等直徑樁的極限承載力3 kN作用下,其樁頂沉降約為0.89 mm,而模型布袋樁的沉降為0.51 mm,僅為前者的57%。達到其極限荷載4.5 kN時,模型布袋樁的沉降僅有0.86 mm,之后其承載力隨著沉降的增加而平穩(wěn)緩慢增加,說明仍具有較大的承載潛力。主要原因是布袋樁的枝狀體結構承擔了一部分荷載,使得更大范圍基巖共同承擔樁傳來的壓力,減少了基巖的壓縮變形,也提高了布袋樁的單樁承載力。

        3.2.2 布袋樁荷載傳遞規(guī)律

        由應變片測得各級荷載作用下各樁身斷面平均應變值εi,計算得到樁身軸力Qi為

        Qi=EAεi。

        (1)

        式中:A為樁身截面面積;E為樁身彈性模量。

        圖7為各級荷載作用下模型布袋樁和模型等直徑樁的軸力-深度關系曲線。從圖7可看到布袋樁與等直徑樁的軸力傳遞存在明顯的不同,在枝狀體處,布袋樁軸力發(fā)生急劇的變化,軸力有較大降低,其損耗的軸力完全由枝狀體結構承擔,且隨著荷載的增加,枝狀體處軸力的降低幅度也增大。同時,枝狀體結構將荷載傳遞到更大范圍的基巖中,從而減少了樁端阻力,因此布袋樁的沉降遠小于等直徑樁。

        圖7 兩類模型樁軸力-深度關系曲線Fig.7 Relations between axial force and depth of two types of model piles

        3.2.3 布袋樁樁側摩阻力性狀分析

        圖8是根據試驗數據整理的樁頂總荷載和樁側摩阻力關系。其中:-50~-170 mm樁側摩阻力為埋深50 mm處樁身斷面軸力減去埋深170 mm處樁身斷面軸力,其他樁身段側摩阻力計算相同,布袋樁樁身直桿段從上至下依次命名為首直桿段、中直桿段和尾直桿段。從圖8可知:在加載初期,首直桿段樁側阻力最大,且隨著荷載增加,其值逐漸增大直至趨于穩(wěn)定;中直桿段樁側阻力次之,加載至3 kN時,其值超越首直桿段,5 kN后趨于穩(wěn)定,表明首直桿段和中直桿段位移已臨近極限值;尾直桿段樁側阻力也隨著總荷載增加而增加,但其后期增長趨勢未見衰減,特別是在首、中直桿段側摩阻力發(fā)揮完畢,尾直桿段樁側阻力仍有較大幅度上升,這說明其側阻力還未完全發(fā)揮。

        圖8 布袋樁總荷載-樁側摩阻力關系Fig.8 Relations between total loading and side friction of bag pile

        3.2.4 布袋樁枝狀體阻力和樁端阻力性狀分析

        根據枝狀體上下端軸力之差可以繪制出布袋樁總荷載與枝狀體阻力的關系,由土壓力盒可測得樁端阻力,整理繪制如圖9(a)。從圖9(a)可以發(fā)現(xiàn),前3級荷載作用下,樁端幾乎不承擔荷載,上、下枝狀體起主要承載作用,且上枝狀體先發(fā)揮較大作用;在上枝狀體承擔荷載增長變緩慢時,下枝狀體開始承擔更多的荷載以抵御樁頂總荷載,樁端阻力也開始逐漸增大;當樁頂荷載為4.5 kN時,樁端沉降驟增,更多的荷載轉嫁到樁端,樁端阻力急劇上升。以上枝狀體阻力和樁端阻力相互轉嫁關系可以說明:上、下枝狀體和樁端的承載特征存在明顯的時間效應,一旦上部枝狀體承載力趨于最大值,下部枝狀體或樁端依次接替并承載荷載增量,達到一種補償和平衡作用,這也是布袋樁荷載傳遞性狀的特殊之處。

        從圖9(a)可知各枝狀體阻力、樁端阻力與總荷載的關系,計算出兩者占總荷載的百分比,關系曲線如圖9(b)。從圖9(b)可以發(fā)現(xiàn):第1級荷載1 kN時,枝狀體阻力分擔將近一半,上枝狀體分擔比遠大于下枝狀體。當加載至模型布袋樁極限承載力4.5 kN時,上枝狀體、下枝狀體和樁端分別承擔荷載為1.09、0.77、0.31 kN,各占總荷載的24.22%、17.11%、6.89%,兩枝狀體阻力和為1.86 kN,分擔總荷載41.33%。布袋樁摩阻力(包括枝狀體阻力和樁側摩阻力)分擔比達93.11%,遠大于樁端阻力比重,很好地證明了布袋樁優(yōu)越的摩擦性。另外,上枝狀體首先分擔荷載,且分擔荷載比重始終大于下枝狀體和樁端。因此,上枝狀體的設計和質量至關重要。

        圖9 布袋樁枝狀體阻力關系及樁端阻力綜合分析Fig.9 Relations between total loading and resistance of dendritic structure of bag pile

        3.2.5 側摩阻力、枝狀體阻力和端阻力綜合分析

        為了綜合分析各分項荷載與樁頂沉降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繪制了樁頂沉降-分項荷載關系曲線和總荷載-分項荷載分擔比關系曲線,如圖10所示。從圖10(a)可見,樁側阻力和枝狀體阻力從很早就開始發(fā)揮作用,并且與總荷載保持同步增長的趨勢。從圖10(b)也可以發(fā)現(xiàn)在加載初期兩者的分擔比均較大,各占50%左右。但加載后期,樁側阻力的增幅略大于枝狀體阻力,這表明只有4個枝狀體的布袋樁仍未能發(fā)揮出其樁型的最大承載優(yōu)勢。

        圖10 布袋樁樁頂沉降-分項荷載-總荷載綜合分析Fig.10 Curves of dendritic structure’s resistanceand tip resistance proportion of bag pile

        從受力機理看,當樁頂沉降為0.8 mm時,對應的總荷載大約為4.3 kN,樁側摩阻力和枝狀體阻力承擔90%以上荷載,但隨后趨于穩(wěn)定,而樁端阻力卻急劇上升,表明樁端阻力在位移較大時發(fā)揮比較好。如果按照規(guī)范取樁基極限承載力的一半作為設計荷載,即4.5/2 kN=2.25 kN,在此工作荷載作用下,各分項荷載均處于增長較快的階段,布袋樁承載性能未能充分發(fā)揮,此設計值偏于保守。

        3.3 布袋樁承載特性影響因素分析

        布袋樁的設計施工中,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對其承載力的影響,為此設計了8根模型樁對布袋樁承載特性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3.3.1 枝狀體長度

        布袋樁施工中通過控制注漿壓力可以獲得不同的枝狀體長度。本次試驗中分別設置模型布袋樁BDZ1a、BDZ1b和BDZ1c枝狀體長度分別為1/3D(10 mm)、1/2D(15 mm)和2/3D(20 mm),整理得到不同枝狀體長度條件下布袋樁荷載-沉降曲線,如圖11(a)所示。由圖11(a)可見,前3級荷載下布袋樁沉降均遠小于等直徑樁,布袋樁承載力隨著枝狀體長度的增加而增大,枝狀體長度從1/3D增加至1/2D時,增長幅度較小,增加至2/3D時,布袋樁承載力得到大幅提升,沉降大幅減少。為更好地解釋這種情況,繪制如圖11(b)所示布袋樁枝狀體阻力分擔比。由圖11(b)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枝狀體長度的增大,枝狀體阻力分擔比增大,枝狀體結構將更多的上部荷載傳遞到樁周基巖中,減少了布袋樁的沉降,這也從側面說明發(fā)揮好枝狀體阻力對提高布袋樁承載力至關重要。因此,在保證布袋包覆件完好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提高枝狀體長度有利于提高布袋樁承載力。

        圖11 不同枝狀體長度條件下布袋樁承載特性及枝狀體阻力分擔比Fig.11 Dendritic structure’s resistance sharing proportion of bag pile with different dendritic structure lengths

        3.3.2 枝狀體數量和枝狀體分布位置

        喀斯特地區(qū)基巖中溶洞的分布與數量是施工中無法控制的,對應的布袋樁枝狀體結構數量與分布也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探究枝狀體數量與分布對承載力的影響,可以進一步了解布袋樁的適用范圍。

        模型布袋樁BDZ2a、BDZ1b、BDZ2b分別設置2、4、6個枝狀體,其和模型等直徑樁荷載-沉降曲線如圖12(a)所示。前兩級荷載下,模型布袋樁沉降值相近,均遠小于等直徑樁;隨著沉降增大,枝狀體阻力逐漸發(fā)揮作用,當沉降為0.8 mm時,模型樁DZZ2、BDZ2a、BDZ1b、BDZ2b承載力分別為2.5、3.71、4.3、6.07 kN??梢?,隨著枝狀體數量的增加,布袋樁的承載力也增加,尤其是加載后期,布袋樁較多的枝狀體數量能發(fā)揮其減少沉降的優(yōu)勢,但枝狀體過多,相對應溶洞數量也多,影響基巖的完整性。因此,在保證基巖完整性的前提下,工程實踐中基巖存在溶洞數量應在一個范圍內,布袋樁能發(fā)揮較大承載力。

        第3組試驗探究不同分布位置的枝狀體對布袋樁承載力的影響,3根模型布袋樁荷載-沉降曲線如圖12(b)??梢钥闯鲋铙w位置對沉降曲線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以3條曲線的沉降較為接近的點(荷載為2 kN)作為加載前期與加載后期的界限,加載前期枝狀體平均位置越深,沉降越大;加載至2 kN以后,曲線差異性逐漸增大,枝狀體位置越深,沉降越小。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荷載初期側阻力占主導,端阻力表現(xiàn)不明顯,加載后期枝狀體阻力起主導作用,枝狀體埋深越大,枝狀體阻力越大。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洞在孔壁分布越靠近樁端,則枝狀體平均位置越靠下,布袋樁獲得越高的承載力。

        圖12 不同枝狀體數量與位置條件下布袋樁Q-s曲線Fig.12 Q-s curves of bag pile with different dendritic structure numbers and locations

        4 結 論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異形灌注樁——布袋樁,通過室內模型試驗,研究了布袋樁在喀斯特基巖模型中的成樁可行性,以及布袋樁的承載特性與影響因素?;诒敬卧囼灲Y果得到以下結論:

        (1)成樁試驗中布袋樁的乳膠膜包覆件有效地解決了普通等直徑樁漿液流失問題,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拋填物和減少混凝土流失;同時形成的枝狀體結構能使樁巖更好地結合,這種結構對于布袋樁的承載力提高有重要作用。

        (2)模型布袋樁的極限承載力遠大于模型等直徑樁,本次試驗前者的極限承載力為后者的1.5倍,而兩者體積相差不大,說明布袋樁具有顯著經濟效益,且相同荷載條件下布袋樁的沉降與變形要小得多;對喀斯特地區(qū)沉降要求較高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布袋樁是較理想的樁型。

        (3)與等直徑樁相比,布袋樁由于特殊枝狀體結構的承力性,軸力沿樁身傳遞過程中,在枝狀體位置急劇減少,將荷載傳遞到更大范圍基巖中,提高布袋樁承載能力,這是布袋樁的承載特性。

        (4)布袋樁摩阻力(包括枝狀體阻力和樁側摩阻力)分擔比達93.11%,具有優(yōu)越的摩擦性能;且其上、下枝狀體和樁端承載特征存在明顯的時間效應,一旦上部枝狀體承載力趨于最大值,下部枝狀體或樁端依次接替并承載荷載增量,達到一種補償和平衡作用。

        (5)布袋樁承載力與枝狀體的長度、數量與分布位置埋深均呈正相關關系,在實際工程中,布袋樁比較適用于溶洞數量較多和平均位置靠下的喀斯特地區(qū)基巖,且在保證布袋包覆件完整的前提下,獲得較大的枝狀體長度有助于提高布袋樁承載力。

        猜你喜歡
        承載力模型
        一半模型
        再生混凝土抗剪鍵接縫受剪性能及承載力計算
        結構工程師(2022年2期)2022-07-15 02:22:56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彎承載力研究
        PVA-ECC抗剪加固帶懸臂RC梁承載力計算研究
        FLUKA幾何模型到CAD幾何模型轉換方法初步研究
        基于SAP2000的光伏固定支架結構承載力分析
        太陽能(2015年6期)2015-02-28 17:09:30
        潛艇極限承載力計算與分析
        国产精品亚洲在钱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 欧洲|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女人被狂躁c到高潮|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国产夫妻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中国孕妇变态孕交xxxx|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亚洲综合色婷婷久久| 国产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久久黄色精品内射胖女人| 日本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韩国19禁主播深夜福利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日韩产的人妻av在线网| 中字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白白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天堂视频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久久天堂综合亚洲伊人hd妓女|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亚洲成在人网av天堂| 给我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青草| 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97久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tv视频免费国产区4| 日韩最新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黑丝美女被内射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