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二滿族中學(xué) 李學(xué)騰
好奇是天性,探索是精神。為了豐富假日生活,我以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為切入點,帶著孩子進行家庭趣味實驗活動。今天,咱們就從一支神奇的蠟燭開始吧。
【實驗過程】蠟燭燃燒一會兒,再吹滅,這一瞬間,會看到燭芯周圍有白煙,點燃白煙,蠟燭復(fù)燃。
【實驗原理】吹滅點燃的蠟燭后,燭芯周圍的石蠟蒸汽凝結(jié)成石蠟固體小顆粒,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白煙;遇到明火,石蠟固體小顆粒被點燃,從而引燃蠟燭,遠(yuǎn)看就像蠟燭被隔空點燃了一樣。
【實驗過程】在一支燃著的蠟燭上扣一個玻璃杯,蠟燭過一會兒就熄滅了。然后在兩支高低不同的燃著的蠟燭上扣一個玻璃杯,會有什么現(xiàn)象呢?我們會看到高蠟燭先熄滅,低蠟燭后熄滅。
【實驗原理】1.蠟燭燃燒需要氧氣,用杯子扣住燃著的蠟燭,氧氣被消耗,含量降低至不能支持燃燒后,蠟燭就熄滅了。
2.蠟燭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其密度雖然比空氣大,但是由于蠟燭燃燒放熱,熱空氣上升,二氧化碳會大量聚集在上半部分,于是高處的蠟燭先被二氧化碳籠罩而熄滅。
【生活小貼士】發(fā)生火災(zāi)時,有害煙塵或氣體會聚集在上部空間,所以逃生時一定要保持低姿態(tài)。
【實驗過程】準(zhǔn)備一個淺盤子和一個杯子,把蠟燭固定在盤子中央;在盤子里注入適量水(為了便于觀察可以放適量色素將水染色);把蠟燭點燃,用杯子扣住蠟燭,會看到水被吸進杯子。
【實驗原理】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但總體來說,杯內(nèi)的氣壓小于外部大氣壓,外部大氣壓將水壓進杯子。
【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將一根牙簽從蠟燭正中間穿過,架在兩個杯子中間,使其平衡,接著把蠟燭兩端都點燃,蠟燭就像蹺蹺板一樣,上下擺動。
【實驗原理】蠟燭蹺蹺板本質(zhì)是一個杠桿。當(dāng)蠟燭燃燒時,假設(shè)左端燃燒得快或有蠟油滴下來,左端重量減輕,于是杠桿變得不平衡,右端就下沉了;右端下沉后,滴蠟油的速度變快,重量減少,很快便又上升,左端下沉;如此往復(fù)循環(huán),不斷擺動來維持杠桿平衡,就像蹺蹺板一樣,非常有趣。
【實驗過程】將彩紙剪成一個螺旋狀紙蛇,大概三四圈即可,不宜太長(過長的紙蛇容易被點燃);將一根竹簽固定在蠟燭旁,把紙蛇蛇頭中心點放置在竹簽頂端;將蠟燭點燃,紙蛇就會跳舞啦。
【實驗原理】蠟燭燃燒產(chǎn)生熱量,使空氣受熱上升,推動紙蛇旋轉(zhuǎn)起來,這時周圍的冷空氣迅速填補,形成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