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的金華人金志建從沒見過自己的父親金汝連。1951年,金汝連隨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當時金志建尚在娘胎中。兩年后,金汝連犧牲。這些年來,金志建5次入朝尋親。小時候,他對父親只有“英雄”的模糊概念,如今,他渴望父親魂歸故里。
1953年,金汝連犧牲的消息傳回家鄉(xiāng)。隨噩耗一起寄到的,還有一只木盒——里面裝著一張照片,一本烈士證,還有一枚獎?wù)?,這是父親留給金志建的遺物。
在一張黑白照片上,金志建頭一回見到父親,圓圓的臉,抿著嘴巴,戴著軍帽。
金志建5歲那年,父親生前戰(zhàn)友來到他家?!澳菚r我才知道,父親是部隊的炮兵班長,犧牲在1953年夏季戰(zhàn)役的一場戰(zhàn)斗中?!苯鹬窘ú恢栏赣H的最后一仗是在哪里打的,只曉得他被敵軍炮火擊中,腿部重傷,不治身亡。臨終前他委托戰(zhàn)友,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幫著照顧好家人。
從那以后,金志建常??吹侥棠掏低蹬踔赣H的烈士證,一邊念叨,一邊流淚。
工作后,金志建多次想去朝鮮尋親,但由于種種原因沒能成行。1988年,病重的奶奶把他叫到床前:“有機會,你一定要去朝鮮找到你父親的墳?zāi)?,帶他回家?!蹦棠痰男脑?,鄭重地交到了金志建手里?/p>
“找回”父親成了他后半生的最大心愿。
2013年,金志建退休,他再次謀劃去朝鮮的尋親之旅。一年后,他跟著旅行團第一次去了朝鮮?!奥飞衔揖涂吹胶枚嗔沂苛陥@,但旅行團管理嚴格,一路也不讓自由活動?!?天時間,他只能在車上向一座座烈士墓行注目禮,他有一種強烈預(yù)感,父親就在其中。
2017年,金志建輾轉(zhuǎn)結(jié)識了四川籍志愿軍家屬康明。經(jīng)康明介紹,金志建加入“志愿軍烈士后代群”,400多位群友大多年逾七旬,都想在朝鮮找到自己的親人。
金志建查過檔案,他父親最后的犧牲地點在“三八線”東端的江原道楊口郡。因為各種原因,該地區(qū)的烈士陵園一直沒有對外開放。他的愿望落了空。轉(zhuǎn)念一想,金志建還是報名參加了2018年3月出發(fā)的尋親團?!拔腋赣H的戰(zhàn)友當年說過,父親是撤離到了后方,才因傷重不治。”“志愿軍戰(zhàn)士都是我的親人,那里是他們戰(zhàn)斗過的地方,我應(yīng)該去看看他們?!币粋€30多人的尋親團坐上了開往平壤的大巴。
到朝鮮后,他們每天上午9點動身去陵園,下午少說也要4點才踏上返程。
很多陵園里,成百上千個合葬墓由山腳綿延而上排列著。每一個合葬墓前,都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少則幾十人,多則刻著上千名志愿軍士兵的名字。清掃,祭拜,比對,拍照,再詳細核實,這是每一個尋親者的掃墓流程。
除了換洗的衣褲,金志建碩大的行李箱里,裝的全是祭奠用品。“能多祭拜一位,就多祭拜一位?!边@里葬著的志愿軍戰(zhàn)士,犧牲時多數(shù)還很年輕,甚至沒能留下子女。金志建說,尋親團想讓這些永遠沒能回家的先輩,感受到來自故土的溫暖,為此,尋親團內(nèi)還有人甚至背來了家鄉(xiāng)的蘋果。
每祭拜過一座墓,金志建都會悄悄說上一句:“如果見到我爸,記得和他說一聲,他兒子來看他了。”這是他唯一的私念。
從2013年起,金志建已經(jīng)先后5次前往朝鮮。在近十座陵園、上萬座墓碑前,他曾仔細尋覓過父親的名字。
尋親團里的成員既是尋親者,也是志愿者。上一回的朝鮮尋親之行,在平壤城東的江東郡烈士陵園里,金志建意外發(fā)現(xiàn)3位金華籍志愿軍烈士墓?;貒蠼?jīng)過調(diào)查尋找,最終,其中兩位老人的后輩沒有下落,但他找到了第三位烈士的弟弟。70歲的老人得知消息,激動地握著金志建的手,喊著要和他一起去朝鮮掃墓。
“前幾天我收到消息,過去未開放的陵園,今后通過申請,也能參觀了?!苯鹬窘M懷希望,期待下一趟能找回自己的父親。
(摘自2020年11月26日《錢江晚報》 記者:俞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