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成竹
金秋十月,陽光明媚的一個上午,“珍夕陽”養(yǎng)老院里來了一位鶴發(fā)童顏的70歲老阿姨,她蹦蹦跳跳地來到院長辦公室,干干脆脆地說:“我叫宛勤,是來應聘的?!?/p>
鄭院長不以為然地問道:“阿姨,您今年高壽了?”
“不高,也就才70?!?/p>
“哈哈哈,阿姨,我們招聘啟事上的要求,您可能沒看清楚吧?”
宛勤說:“你們的招聘要求我能倒背如流?!闭f完,她就大聲地背道:“招聘一名具備如下才能的女性員工:1.要求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能熟練地進行電腦化辦公;2.要求能歌善舞,最好還要懂點保健方面的常識。月薪3000元……”背完后她晃動著大拇指問鄭院長,“你看我的記性咋樣?”
鄭院長笑著說:“阿姨,您的記性很好,但是,關于年齡的限制……”
“我知道,50歲以下?!?/p>
“可是,您……”
“我怎么啦?按照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的最新劃分,我才過中年期,在國外,像我這樣年齡的大多數(shù)還在上班。你不要管年紀多大,只要能勝任這份工作不就行了嗎?”
鄭院長說:“阿姨,您知道嗎,我們這里的老年人很難伺候,因為身體不好,精神狀態(tài)也都不太好,為了使他們開心,我們想找一個能歌善舞的年輕一點的女同志來給他們調(diào)劑調(diào)劑,另外,能耐心地教他們自我保健。我們這里有十幾位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但他們躺在床上還常常吵著要給兒女寫信,當今時代,有幾個人用紙張寫信去郵局寄的呢?不都是發(fā)電子郵件么,所以,我想要招一名會在電腦上寫文稿的……”
還沒等院長說完,宛阿姨站起來拍著胸脯說:“你說的這些,我都沒問題,不信你們就來考考我!”
院長撓撓頭,還想說點啥,可是,宛阿姨一個勁地請求院長給她一個參加面試的機會。
無奈,鄭院長只好叫辦事員登記了宛勤的聯(lián)系電話,然后,敷衍著說:“阿姨,您先回家去等候消息,五天后,如果沒接到通知,您就不用來了,謝謝支持!”
宛勤在家里扳著指頭數(shù)日子,每天手機不離身。本來陌生電話她是不接的,這幾天,手機一響立馬接通,有兩次慌忙得把手機都弄掉地上了,幸虧手機外面套著她從網(wǎng)上淘來的防震護托,否則,如果摔壞了不能用,她不知會急成啥樣子了。
一周后,鄭院長把她的兩個同學請來當評委,一個是音樂老師,一個是健身舞老師,本院的保健醫(yī)生也來了。
招工面試開始的那天上午,來了十幾個50歲以下的應聘者,但是,個個都不理想,鄭院長心里很著急,目前,急需這樣的一個人,因為春節(jié)前要配合政府部門搞一些文娛活動。情急之下,她叫辦事員趕快打電話通知宛阿姨來試試。
宛勤接到面試通知激動得無法形容,她乘坐“滴滴”趕來。下車時,因司機沒有零錢找她,她急忙拿出手機用支付寶花唄付款,年輕的司機豎起大拇指說:“阿姨,您真跟得上時代,特別新潮!”宛勤哈哈哈大笑,一路小跑來到“珍夕陽”養(yǎng)老院。
下午,幾位主考老師在養(yǎng)老院會議室坐等宛阿姨。宛勤腰板挺得筆直,精神抖擻地走進來,讓鄭院長眼前一亮——她打扮得比上次更精神了,花白的頭發(fā)剪成很時尚的發(fā)型;旗袍領花夾襖很能體現(xiàn)她上身豐而不臃的線條,下身穿黑色的直筒微喇褲,腳上的中跟彩色皮鞋擦得錚亮。閑話少說,趕快來看看宛阿姨的面試情況吧。
第一關,要求在電腦上寫一段管理老人的有效辦法,并編輯打印出來。
宛勤很從容地戴上老花鏡,“咔拉咔拉”熟練地操作鍵盤,全程盲打,十分鐘不到就完成任務。她打印出來的文字是:“我認為,管理老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別讓他們閑著,因為,勞動使人健康。據(jù)我所了解,絕大多數(shù)多病的老人都不是累出來的,而是閑出來的。身體不好動,就會血瘀;腦子不常用,就會癡呆。我認為,養(yǎng)老院里不需要招收許多員工,可以安排能行動的老人在廚房里摘菜、剝豆、洗洗碗啥的;對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也可以安排同寢室或別的寢室里身體好的老人去照顧。辦養(yǎng)老院太不容易,經(jīng)費都很困難,多招一名護工每個月要多花幾千塊錢,可以把這筆錢留作獎金,獎勵那些住在這里的勞動表現(xiàn)好的老人,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又有益于他們的身心健康。”
院長看完了這段話,茅塞頓開,連連點頭。
第二關,讓宛阿姨唱了兩支民歌。她的嗓音、發(fā)聲和咬字歸韻都令音樂老師大加贊賞,毫不猶豫地給她打了95分。唱完宛阿姨又跳了一段自編的老年健身舞,舞姿優(yōu)美得讓舞蹈老師不禁拍案叫絕!
第三關,保健醫(yī)生問宛阿姨一些有關三高癥的保健常識和飲食注意事項,宛阿姨一一對答如流。
最后,院長決定破格錄取宛勤,問她3000塊錢的報酬是否嫌少,宛阿姨的回答令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到驚訝:“我一分錢也不要,我是來當義工的,開先,我不敢這樣說,怕你們不要我,這下我考上了,院長已經(jīng)同意破格錄取我了,我才……”
鄭院長急忙說:“那可不行,那可不行!招您這么大年紀的人來服務,本身就太不應該,再無償剝削勞動力,那是萬萬使不得的。再說了,您的兒女……也會來找我們‘算賬的啊?!?/p>
宛阿姨當即打通了兒子的電話,讓他跟院長說。
聽完電話,鄭院長才知道,宛阿姨全家人都在做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