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亞秀,柯進,戴其軍
海安市中醫(yī)院,江蘇海安226600
病毒性腦炎是由病毒侵犯機體后誘發(fā)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而引起的神經(jīng)內科疾病,好發(fā)于小兒和青年,且具有較高發(fā)病率[1]。該病臨床表現(xiàn)以頭痛、發(fā)熱、神志異常等為主,由于起病急、進展速度快,重癥患者會出現(xiàn)嘔吐、抽搐、肌力降低等癥狀,一旦治療不及時,可能會發(fā)生腦疝,甚至引起死亡[2]。由于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臨床治療常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及營養(yǎng)支持等手段,但部分患者效果一般[3]。近年來,中藥由于具有廣譜抗病毒的特點,在病毒性腦炎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療效[4-5]。研究發(fā)現(xiàn),菖蒲郁金湯具有清熱化痰、開竅醒神之功,輔助治療病毒性腦炎,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改善神經(jīng)功能,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6]。內皮糖萼是覆蓋在內皮細胞表面的一種多糖蛋白類復合物,對于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和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7]。研究表明,內皮糖萼損傷可引起血腦屏障破壞,在病毒性腦炎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8]。本研究系統(tǒng)觀察了菖蒲郁金湯治療病毒性腦炎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其對患兒神經(jīng)功能、炎性因子及內皮糖萼的影響,初步探討其治療病毒性腦炎的作用機制,從而為臨床應用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
1.1 一般資料選擇海安市中醫(yī)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病毒性腦炎患兒15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5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臨床體征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例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標準參考中華醫(yī)學會編著《臨床診療指南——神經(jīng)病學分冊》中關于病毒性腦炎相關診斷標準[9];中醫(yī)標準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0],并結合病毒性腦炎患兒的常見臨床癥狀。
1.3 病例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確診為病毒性腦炎;②年齡1~10歲;③病程<10 d,無研究藥物過敏史;④依從性好,配合度高;⑤知情同意,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腦血管病史;②既往有運動或神經(jīng)功能障礙者;③合并有心腦血管或內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者;④患有嚴重傳染性疾病者;⑤依從性差,不配合治療者;⑥精神障礙者;⑦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4 治療方法所有患兒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病毒、抗感染、脫水降顱壓、緩解抽搐、非甾體退熱藥退熱、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丙種球蛋白,每日靜脈注射1次,連續(xù)使用3 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菖蒲郁金湯治療,方藥組成:石菖蒲20 g,郁金15 g,梔子20 g,連翹15 g,牡丹皮15 g,天竺黃15 g,竹葉30 g。以上中藥均來自本院藥房,水煎至200 mL,分早晚兩次溫服,連續(xù)應用14 d后,觀察兩組療效指標。
1.5 觀察指標
1.5.1 中醫(yī)證候消失時間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頭暈目眩、納呆惡心、神志昏蒙、四肢懈怠及身熱不退等中醫(yī)證候消失時間。
1.5.2 神經(jīng)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患兒腦脊液中S100-β蛋白、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人腦髓鞘堿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
1.5.3 炎性因子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
1.5.4 內皮糖萼采用Western blot法測定治療前后血漿多配體聚糖1(syndecan-1)、乙酰肝素酶1(heparanase-1)、血管生成素受體2(Angiopoietin receptor 2,Tie2)等糖萼損傷標志物水平。
1.6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療效進行判定[10]。①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意識清醒,腦電圖及腦脊液檢查結果顯示正常;②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腦電圖及腦脊液檢查明顯改善,輕微后遺癥;③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意識好轉,腦電圖有所改善,腦脊液顯示輕度異常,有后遺癥;④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病情加重或死亡。
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n×100%
1.7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治愈28例,顯效28例,有效15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94.7%;對照組治愈20例,顯效29例,有效15例,無效12例,有效率為84.0%。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治療后中醫(yī)證候消失時間比較治療后,觀察組頭暈目眩、納呆惡心、神識昏蒙、四肢懈怠及身熱不退消失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中醫(yī)證候消失時間比較(±s,d)
表3 兩組患兒中醫(yī)證候消失時間比較(±s,d)
頭暈目眩納呆惡心神識昏蒙四肢懈怠身熱不退對照組75 1.71±0.89 3.43±0.93 7.35±1.56 6.91±1.28 3組別n.67±0.88觀察組75 1.29±0.52 2.31±0.78 6.58±1.39 5.82±1.33 2.96±0.76 t值3.529 7.991 3.191 5.114 5.288 P值0.000 0.000 0.002 0.000 0.000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腦脊液S100-β蛋白、NSE及M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S100-β蛋白、NSE及MBP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各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指標比較(±s,ng·L-1)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指標比較(±s,ng·L-1)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n S100-β蛋白NSE MBP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75 21.45±2.56 15.74±1.63*21.98±3.19 15.26±2.03*1.76±0.33 0.86±0.13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75 20.89±2.14 12.88±1.42*22.72±2.98 13.23±1.86*1.84±0.42 0.74±0.11*t值1.453 11.457 1.468 6.385 1.297 6.103 P值0.074 0.000 0.072 0.000 0.098 0.000
2.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TNF-α、IL-6、IL-17
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TNF-α、IL-6、IL-17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TNF-α、IL-6、IL-17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各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內皮糖萼損傷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兒Syndecan-1和Heparanase-1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Tie2水平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Syndecan-1和Heparanase-1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Tie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表5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TNF-α、IL-6、IL-17水平比較(±s,μg·L-1)
表5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TNF-α、IL-6、IL-17水平比較(±s,μg·L-1)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n TNF-α IL-6 IL-17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75 64.25±13.07 42.43±9.54*50.32±9.25 36.66±7.31*37.94±6.85 28.35±5.63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75 62.89±13.47 31.23±7.44*51.06±8.83 27.88±5.28*38.22±7.08 20.65±4.89*t值0.628 8.017 0.501 8.432 0.246 8.942 P值0.266 0.000 0.309 0.000 0.403 0.000
圖1 兩組患兒內皮糖萼損傷情況比較
病毒性腦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腦實質炎癥,多急性起病,以發(fā)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抽搐體征等為主要表現(xiàn),急重癥者病情兇險,臨床治療不及時可使病情加重,引發(fā)永久性神經(jīng)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11]。目前研究認為,病毒性腦炎主要是由腸道病毒、黏液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腺病毒等通過各種途徑感染機體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未消滅的病毒,會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腦間質細胞及腦神經(jīng)細胞,進而損傷腦實質或腦膜[12]。由于目前缺乏特異性治療方法,臨床治療主要采用對癥支持治療方法,但部分患兒療效并不理想[13]。
根據(jù)患兒臨床癥狀及病發(fā)誘因,中醫(yī)學將病毒性腦炎歸為“中風”“驚風”“癇病”等范疇,病理因素為風、痰、熱,治療以清熱化痰、通腑開竅為原則[14]。研究發(fā)現(xiàn),菖蒲郁金湯具有開胃化濕、醒腦開竅的作用,對治療病毒性腦炎有較好的臨床效果[15-16]。菖蒲郁金湯主要組成為石菖蒲、郁金、梔子、連翹、牡丹皮、天竺黃、竹葉,石菖蒲味辛、苦,性溫,歸心、胃經(jīng),具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等功效;郁金味辛、苦,性寒,歸肝、心、肺經(jīng),可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及利膽退黃;梔子味苦,性寒,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及涼血解毒的作用;連翹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牡丹皮味苦、辛,歸心、肝、腎經(jīng),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天竺黃、竹葉,味甘,性寒,可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涼心定驚。本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菖蒲郁金湯治療病毒性腦炎,臨床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7%,顯著高于對照組(84.0%);觀察組患兒頭暈目眩、納呆惡心、神識昏蒙、四肢懈怠及身熱不退等證候消失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菖蒲郁金湯輔助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有效緩解患兒癥狀。
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是評價病毒性腦炎治療情況的重要指標,其中S100-β蛋白是一種鈣離子蛋白,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jīng)膠質細胞,腦組織受損后,其會釋放進入腦脊液[17-18]。MBP是神經(jīng)組織所特有的膜蛋白成分,能夠維持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髓鞘結構和功能穩(wěn)定。腦細胞受損后,MBP首先釋放到腦脊液,然后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血循環(huán)[19]。NSE主要存在于神經(jīng)內分泌細胞,參與人體糖酵解,一旦中樞神經(jīng)受損,可引發(fā)神經(jīng)細胞壞死,同時釋放NSE進入外周血循環(huán)[20-21]。因此,S100-β蛋白、NSE及MBP水平變化可作為評價神經(jīng)功能損傷的重要指標,同時反映病毒性腦炎的治療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腦脊液S100-β蛋白、NSE及MBP水平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各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以上說明,菖蒲郁金湯治療病毒性腦炎可以降低患者S100-β蛋白、NSE及MBP水平,促進患兒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
糖萼是覆蓋于內皮細胞表面朝向血管腔的一層多分子結構,作為內皮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腦細胞表面的糖萼層對于維持血腦屏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內皮糖萼主要是由多配體聚糖1(Syndecan-1)和硫酸乙酰肝素等多種膜蛋白組成,其功能依賴于結構完整[22]。當內皮糖萼損傷脫落時,其結構發(fā)生破壞,血漿中Syndecan-1等成分水平增加;Heparanase-1能夠特異性降解糖萼成分硫酸乙酰肝素,從而導致糖萼破壞以及內皮環(huán)境失衡[23]。Tie2作為血管生成素受體,是一種與糖萼重建相關的蛋白,在血管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激活Tie2受體,可抑制Heparanase-1的釋放,從而修復內皮糖萼[24]。曹瑞娜等[25]研究發(fā)現(xiàn),在腎損傷模型中抑制Heparanase-1活性或者激活Tie2受體,可降低血漿Syndecan-1水平,保護腎血管屏障。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兒的Syndecan-1和Heparanase-1水平均顯著下降,Tie2水平明顯升高,且觀察組的Syndecan-1和Heparanase-1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Tie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以上提示,菖蒲郁金湯可抑制Heparanase-1水平,激活Tie2受體,從而起到保護和修復糖萼層的作用。糖萼損傷部位伴有炎癥反應發(fā)生,產(chǎn)生大量炎性因子,炎性因子會加劇內皮細胞糖萼損傷,引起血腦屏障功能紊亂[26]。本臨床研究顯示,治療前病毒性腦炎患兒體內炎性因子水平高,治療后兩組患兒的TNF-α、IL-6、IL-17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各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結果表明,菖蒲郁金湯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進而減輕炎性因子對內皮糖萼的損傷,加速內皮糖萼修復,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菖蒲郁金湯治療病毒性腦炎,臨床療效顯著,有效緩解患兒癥狀,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保護和修復受損的糖萼層,并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癥對糖萼的損傷,從而改善血腦屏障功能,達到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