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 語
《斷舍離》這本書,是在國網(wǎng)河南省電力公司書香國網(wǎng)APP電子書架清單中看到的??赐耆珪?,顛覆了我對房間大掃除的觀念。我們經(jīng)??吹降囊恍┕芾頃?,里邊會講很多道理法則,但卻很難實踐,而這本書則是一本可行動性較高的寶典。
我特別喜歡囤積東西。當買東西的時候,總在想將來有一天我會用到它。事實上,很多東西都沒有被使用。作者山下英子在寫《斷舍離》之前和世界上所有的女人一樣,明明有著一柜子的衣服但總覺得自己沒衣服穿,所以一直奔波在買、買、買的路上,導(dǎo)致家里非常混亂,心情也始終無法感到真正的愉悅。其實保持生活愉快的一個最簡單方法就是:斷舍離。斷是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是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離是舍棄對物質(zhì)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這本書看起來是說教你如何打掃衛(wèi)生的,其實討論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人和物之間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試著回憶一下,我們在整理房間的時候是不是總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東西還能不能用?”由于猶豫不決,于是我們對自己說先留著以后總能用上。就這樣,不知不覺我們的東西越來越多。書中說,當我們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jīng)陷入了一個怪圈,這個問題的主語是那件東西,而我們在整理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所以說,我們問自己的問題應(yīng)該是:“我現(xiàn)在需不需要這個東西?”其實這兩個問題看起來差不多,但實質(zhì)卻完全不一樣。我們需要整理的是自己的生活,若不需要這個東西,它再好也只是個累贅。
書里有個有趣的例子,是說某人收到商場活動送的大花瓶,談不上喜歡,但質(zhì)量還不錯,因為和家里的裝修風格不是很一致,所以放在客廳角落。一天,朋友到家里看到了解情況后說:你這花瓶可不便宜呀。那人驚訝地問為什么,朋友說:“不管你這花瓶多少錢,現(xiàn)在房價這么貴,你算算它常年占用的這塊面積就值不少錢了?!彼?,當我們問“這個東西還能不能用”的時候,考慮的只是物品本身的價值,而只有當我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才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空間、時間和精力才是最珍貴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講道: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依附著人們的情感,情感越深,執(zhí)念越重。從表面上看,我們丟掉的是雜物,但是同時,我們丟掉的還有內(nèi)心多余的執(zhí)念。在我們的生活中,除物品之外,每個人都可能還會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比如一些不好的情緒、當斷不斷的關(guān)系、反復(fù)為難的選擇,也會纏繞著、煩擾著我們,讓我們不快樂。判斷一件物品或者一段情感該不該斷舍離的標準就是,它是否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有一個著名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象,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huán)境十分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臟中。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
所以,斷舍離并不只是收納方法,而是人生的整理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