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方,李文杰,董永書,李曉蘭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種常見的周圍性前庭眩暈疾病,以病人轉動頭部、翻轉身體、仰臥起身、俯頭拾物時出現(xiàn)短暫性眩暈為臨床表現(xiàn),多發(fā)于45~70歲的中老年人[1]。BPPV屬自限性疾病,臨床危害性較低,不易引起病人和醫(yī)生重視,對其致病原因的相關性研究較少。近年來,BPPV發(fā)病率逐年增加,BPPV已經對人們生活質量構成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對于身體各項機能發(fā)生退行性改變的老年人群,可增加跌倒風險,影響其正常生活。目前多認為BPPV主要與腦部缺血或腦血管疾病有關[2-3],但缺乏具有較高靈敏度的特異性臨床生物指標。維生素B12、葉酸作為人體核酸代謝過程中的輔酶,可參與機體蛋白質合成、細胞能量代謝、血液循環(huán)等諸多過程,其在人體血清含量下降時可導致貧血、神經異常、心腦血管病變等疾病發(fā)生[4-5]。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老年BPPV病人血清中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分析二者含量與BPPV疾病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選取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5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老年BPPV病人179例為研究組,其中,男82例,女97例,年齡62~84(71.45±6.29)歲。BPPV診斷標準[6]:①具有典型眩暈史,頭部轉動至某一特定位置時出現(xiàn)陣發(fā)性眩暈;②眩暈潛伏期4~5 s,持續(xù)時間<60 s,具有疲勞性;③變位性眼震試驗 (Dix-Hallpike 試驗或滾轉試驗)陽性,可誘發(fā)出特征性眼震。所有病人均為單側發(fā)病,按發(fā)病部位分為左耳79例,右耳100例;按照發(fā)病組織分為水平半規(guī)管72例,后半規(guī)管64例,前半規(guī)管22例,混合半規(guī)管21例。另選取同期在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50例非BPPV老年病人為對照組,其中男70例,女80例,年齡60~85(72.07±6.83)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研究組納入標準:①經BPPV診斷標準確診為BPPV病人;②年齡≥60歲;③病人納入研究前,未進行過影響本項研究的其他治療。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無BPPV疾病;②年齡≥60歲;③納入研究前,未服用過可能影響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濃度的藥物。排除標準:①由外傷、前庭神經炎、梅尼埃病、中耳炎等原因引起的繼發(fā)性BPPV病人;②合并肝、腎、心、肺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病人;③合并惡性腫瘤病人;④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病人;⑤臨床資料不完整病人。
1.3 研究方法
1.3.1 資料收集方法 收集研究對象體質指數(shù)(BMI)及吸煙、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既往病史,于病人入院當日測定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于入院次日清晨取靜脈血,采用Mindray BS-2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白蛋白(Alb)等臨床生化指標。對照組臨床數(shù)據(jù)均于體檢當日獲取。
1.3.2 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測定 采用UniCel DxI800型化學發(fā)光分析儀測定研究對象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所用試劑均由儀器廠家配套提供。
2.1 兩組研究對象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BMI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基線資料比較
2.2 兩組研究對象臨床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SBP、DBP、FBG、Al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TC、TG、L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HDL-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臨床生化指標比較(±s)
2.3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比較 研究組病人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比較(±s)
2.4 老年BPPV病人臨床特征分布分析疾病發(fā)生的單因素分析 以年齡、性別、BMI、吸煙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梗死、SBP、DBP、FPG、TC、TG、HDL-C、LDL-C、Alb、維生素B12、葉酸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SBP、TC、TG、HDL-C、LDL-C、維生素B12、葉酸均可影響老年人BPPV疾病的發(fā)生(P<0.05)。詳見表4。
表4 影響老年人BPPV疾病發(fā)生的單因素分析 單位:例
BPPV以病人頭部轉動至某一特定位置時出現(xiàn)伴有眼震的陣發(fā)性眩暈為特點,但不伴有聽力下降、耳鳴、耳聾癥狀,臨床上以水平半規(guī)管與后半規(guī)管BPPV較為常見,前半規(guī)管與混合型半規(guī)管BPPV病人較少[7]。對于老年病人,由于年齡、生理等特點,其部分器官組織功能下降,且自身可能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就診時不能給醫(yī)生正確描述疾病表現(xiàn),甚至誤導醫(yī)生診治,導致該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臨床誤診率與漏診率較高。
目前,醫(yī)學界對于BPPV疾病病因存在耳石脫落學說、雙側前庭功能不對稱學說和黏滯性增加學說,其中耳石脫落學說被廣泛認可[8-9]。耳石是位于人體雙耳內側球囊與橢圓囊頂部耳石膜上,以復合方解石晶體形式存在的碳酸鈣鹽結晶,對維持機體平衡具有重要作用[10]。耳石學說認為,當內耳血流不足時,可導致囊斑老化,耳石膜變薄,連接耳石的單纖維基體減少,耳石表面附著的凝膠基體松散,引起耳石脫落進入壺腹嵴或半規(guī)管內,干擾外周前庭對速度刺激信號的傳導接收,當人體轉動頭部時,散落的耳石受到重力作用,在半規(guī)管內游動,最終導致脊頂移動出現(xiàn)陣發(fā)性眩暈[11-12]。相關研究表明,內耳作為維持機體平衡的重要器官,存在非常旺盛的有氧代謝,但此處的血液供應主要依靠纖細且無側支的內聽動脈供應,因此,極易受血管疾病、創(chuàng)傷等外界影響出現(xiàn)供血不足現(xiàn)象[13]。
維生素B12、葉酸是人體必需的B族維生素,可作為輔酶因子參與同型半胱氨酸合成甲硫氨酸的代謝過程,其含量與巨幼性紅細胞貧血、神經系統(tǒng)損害、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14]。維生素B12是鈷胺素的甲基化形式,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參與骨髓紅細胞產生,保持機體造血功能正常運轉,促進甲基轉移,提高葉酸利用率,維護神經髓鞘代謝,防止神經系統(tǒng)障礙[15]。葉酸是體內甲基轉移的重要載體,其以輔酶形式參與一碳單位轉移,影響蛋白質、核酸代謝[16]。研究表明,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時,可導致甲基轉移途徑受阻,同型半胱氨酸合成甲硫氨酸速度減緩,引起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繼發(fā)性升高,造成機體動脈內膜受損,平滑肌細胞增生,血小板黏聚性增加,進而堵塞神經內滋養(yǎng)血管,最終導致外周性神經缺血[17]。Faralli等[18]研究顯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可能造成病人內耳動脈狹窄,引起內耳血流供應不足,出現(xiàn)內耳動脈粥樣硬化。而內耳缺血及局部缺血性改變是老年人BPPV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人體B族維生素水平缺乏可使同型半胱氨酸表達異常升高,可能增加腦梗死等疾病風險。腦梗死病人口服葉酸、維生素B12及維生素B6治療后,可顯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表達[1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病人TC、TG、LDL-C水平高于對照組,HDL-C、維生素B12、葉酸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TC、TG、LDL-C在老年BPPV病人中表達上調,HDL-C、維生素B12、葉酸在老年BPPV病人中表達下調,推測血清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可能與老年BPPV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有關。單因素分析顯示,老年BPPV高血壓占比及SBP、TC、TG、HDL-C、LDL-C、維生素B12、葉酸水平均較高;提示可通過在老年人群中增加維生素B12、葉酸攝入量來預防BPPV疾病的發(fā)生。
維生素B12、葉酸在老年BPPV病人血清中表達下調,維生素B12、葉酸濃度是影響老年人BPPV疾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