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潔 張亞先
關鍵詞:虛擬現(xiàn)實技術;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設計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也是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xiàn)文化強國目標的基石[1]。在新媒體時代,數(shù)字化技術的不斷成熟也為非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VR 技術的輔助下,通過游戲APP 可以把無形的川劇文化轉變成為可視化、情景化、游戲化、可互動的數(shù)字文化形態(tài),將川劇文化進行新的現(xiàn)代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解讀,有利于讓川劇的傳播推廣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
1 虛擬現(xiàn)實技術概述
虛擬現(xiàn)實技術集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于一體,利用計算機創(chuàng)建模擬環(huán)境,用戶通過硬件設備體驗虛擬世界[2]。從用戶體驗角度,VR 體驗可以分為非交互式體驗、人――虛擬環(huán)境交互式體驗、群體――虛擬環(huán)境交互式體驗等類型;從系統(tǒng)功能角度,可用于規(guī)劃設計、展示娛樂、訓練演練等領域。虛擬現(xiàn)實技術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等特征。多感知性指除一般的視覺感知外,還有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運動感知等各種人體感知功能,理想的VR 體驗應該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存在感指用戶感到作為主角存在于模擬環(huán)境中感受的真實程度,理想的環(huán)境模擬應該讓用戶難辨真假[3]。交互性指用戶在模擬環(huán)境中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
2 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下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的設計意義
2.1 傳承川劇文化
近年來,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的概念不斷被提及,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場合下提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表達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尊崇[4]。川劇產生于清代乾隆年間,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地方戲劇之一,也是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5]。在我國地方戲劇中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傳統(tǒng)傳播方式是“口承”,尤其是戲劇類文化,多靠師徒或藝術學校的口傳心承,缺乏對大眾的廣泛吸引力。近年來正遭遇嚴峻的生存危機,川劇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推廣迫在眉睫。借由數(shù)字化媒介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下的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不僅有助于川劇的傳播推廣,也有助于實現(xiàn)用戶的文化認同感,提升文化自信。用戶是APP 的使用者,也是川劇的推廣者。人們在APP 中既能從傳統(tǒng)手段即二維界面中了解川劇文化的發(fā)展起源,也能通過VR“親身”體驗川劇訓練模式,“現(xiàn)場”感受川劇氛圍。這種方式可以為用戶帶來全方位多感官的全新體驗,也能讓川劇文化快速地在戲劇愛好者中傳播開來,讓傳統(tǒng)文化藝術在現(xiàn)代化新媒體時代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2.2 強化用戶體驗
VR 技術通過計算機模擬虛擬環(huán)境,為體驗者帶來多感官的環(huán)境沉浸感,以數(shù)字技術為媒介形態(tài),以川劇文化為傳播主體,以沉浸式VR 體驗為傳播方式,用數(shù)字化現(xiàn)代技術重新審視川劇文化。在用戶體驗上遵循真實、直接的交互理念,在信息輸出上做到準確、深刻;在功能上添加個性化定制,讓每個用戶擁有獨特的川劇體驗。通過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設計對川劇文化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讓川劇體驗不再受空間的限制,甚至可以打破時間的局限,既創(chuàng)新了用戶體驗模式,也有助于川劇文化的繁榮復興,達到推廣傳承的傳播效果。
3 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下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設計方法
3.1 提取川劇文化符號
川劇文化底蘊豐富,VR 技術下進行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設計時需要對川劇文化進行符號提取與解讀,以川劇文化推廣為產品定位,利用APP 這一媒介特點,結合文化轉譯手段,以最能體現(xiàn)川劇文化特征的方式對其進行展現(xiàn)。
就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而言,其基本功能為川劇文化的普及推廣,這要求APP 在內容上應該涵蓋川劇介紹、文化背景、經(jīng)典曲目、名家介紹等基本信息,且應該信息準確性,這是經(jīng)過文化轉譯手段提煉的文化精髓和精華,能達到科普性、藝術性與娛樂性的有機融合。在設計過程中對川劇文化信息進行提取、梳理、歸納,通過流暢、富有邏輯的交互手段讓用戶從視覺效果、聽覺感受、觸覺體驗、場景運動反饋及其他沉浸式的交互手段充分感受了解川劇,將川劇原有的被動式傳播轉變?yōu)槿の痘慕换ナ街鲃訉W習,引發(fā)文化共鳴,讓每一個用戶或體驗者都成為川劇文化的潛在推廣者和傳承者。
3.2 構建游戲場景與交互界面
常見APP 設計僅能滿足人們視覺與聽覺的體驗,VR 技術的融合使得APP 設計與開發(fā)轉向三維制作方式,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視界”愈發(fā)寬闊,真實的場景建構讓用戶能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感受體驗川劇文化,更令人印象深刻,樂于接受。用戶可以置身于逼真的虛擬場景中,感受川劇的起源與發(fā)展;也可以親身體驗川劇表演,見證川劇絕活的奧秘,或是身臨其境,看川劇名家“面對面的表演”……多樣化的展示方式與體驗形式對于川劇文化的推廣具有更加高效的宣傳效果。
同時,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設計應該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fā),用戶是APP 的使用者,也是川劇的推廣者。在APP 設計中,以川劇為基礎,在內容方面要確保信息的正確性,APP 界面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從UI 設計角度,考慮圖標、界面布局、色彩搭配等,做得到界面簡潔、結構清晰,風格與內容相一致。通過個性化設置以及大數(shù)據(jù)技術,讓用戶擁有個性化的產品體驗,將內容放在需要的地方。流暢自然的動態(tài)切換效果、手勢命令,清晰的圖像、音效,真實的場景還原,恰當?shù)募毠?jié)文案,人性化的導航提示,都有助于提升APP 使用時的愉悅感。
在VR 場景構建時,做到最大程度的場景還原,同時考慮VR場景中的人機交互行為以及操作的便捷性、靈活性以及用戶的個性化設置。通過APP 界面視覺設計以及VR 交互設計共同滿足用戶需求,將人機工程學、形態(tài)語意學、設計心理學等學科知識綜合應用于APP 設計中,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與VR 技術,吸引用戶對川劇的關注。
3.3 用戶體驗
沉浸式體驗是VR 技術最突出的特點,在游戲設計中抓住沉浸式體驗這一特質,通過合理的人機交互方式,為用戶帶來獨特的文化體驗。在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界面設計以及VR 場景搭建中,以川劇文化為內容基石,以人性化互動為目標,通過2D 界面與3D 環(huán)境的結合,視、聽、觸覺以及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共同實現(xiàn)沉浸式交互,讓內容直觀明了,互動簡單易操作,增強用戶體驗。以 VR 為技術媒介的虛擬藝術形式,以其獨有的沉浸、想象及交互體驗特性,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shù)字化重構與表現(xiàn)帶來了創(chuàng)新手段[6]。虛擬傳播通過建立用戶與界面、用戶與虛擬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減少真實世界的干擾,讓用戶更好地沉浸于場景之中,更自然地完成各種交互行為。姿勢追蹤、3D 音頻等技術有助于營造更具真實感和沉浸感的VR 體驗。
在視覺方面,通過計算機建模等科技手段還原川劇發(fā)展場景。聽覺方面,全景杜比音效通過耳機或揚聲器的輸出結合場景呈現(xiàn)出帶有空間感的流動音效,打造現(xiàn)場觀感。觸覺方面,通過力反饋來模擬真實的觸覺感受,讓用戶可以“觸摸”到神奇的川劇面具。嗅覺方面的模擬雖然處于實驗性階段,但可以通過特定媒介向用戶傳遞氣味。VR 技術對場景以及視、聽、觸、嗅覺的綜合模擬讓用戶感受更為真實的場景體驗,給人逼真的臨場感,讓川劇不再只是遠遠觀望的古老藝術,而是人人可以體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用戶體驗上遵循真實、直接的交互理念,在信息輸出上做到準確、深刻,在功能上添加個性化定制,讓每個用戶擁有獨特的川劇體驗。
此外,應注意VR 設備可能會觸發(fā)使用者的暈眩感,從人機角度出發(fā),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控制身體移動的方式減輕這種癥狀,在VR 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雙手的位置,可以加強用戶對虛擬空間的位置感知力。在VR 場景搭建以及交互設計中,應及時對用戶的移動做出反饋;在用戶沒有進行主動輸入時,不觸發(fā)任何位置移動、避免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大型物體或旋轉、平移物體;虛擬相機旋轉和移動方向應與用戶頭部及身體的移動方向保持一致。暈眩感的減輕利于用戶更好地沉浸于虛擬場景中,擁有更舒適的人機體驗。
4 結語
虛擬現(xiàn)實技術為川劇文化的傳播打開了新的思路,通過設計手段與科學技術,可以增強游戲的沉浸體驗觀感,以實現(xiàn)文化傳播推廣的基本功能,同時引導APP 設計內容娛樂化、深度化,數(shù)字化傳播、多感官體驗、交互式推廣的形式既滿足了文化傳播的需求,也帶來了全新的用戶體驗。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下的川劇文化類游戲APP 設計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享受式、體驗式的娛樂科普方式吸引用戶,引發(fā)大眾對川劇藝術的興趣,喚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