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龑
摘要:2020年上半年,線下演出按下了暫停鍵,藝術院團通過“云賞音樂會”的形式,在觀眾無法親臨現(xiàn)場聆聽音樂會的時刻,與大家“云”上互動,受到社會各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文章主要介紹目前各大劇院、樂團的線上演出形式,探尋在院團停演的特殊時期繼續(xù)傳播古典音樂的做法,為古典音樂推廣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提供借鑒。
關鍵詞:云賞音樂會? 直播? 線上音樂節(jié)目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1-0031-03
2020年初,全國演出市場基本按下暫停鍵,但各大劇院、樂團沒有徹底歇業(yè),而是利用網絡,以優(yōu)秀劇目、音樂會和代表作品、原創(chuàng)作品等豐富的音樂財富,搭建“空中劇場”,在觀眾無法親臨現(xiàn)場聆聽音樂會的時刻,以“云賞音樂會”的形式服務大眾百姓,彰顯公益屬性,積極承擔傳播文化藝術的責任,為社會注入正能量。舞臺藝術活動采用線上方式為大眾提供精彩的藝術享受,對于院團而言,也是重要的舞臺藝術實驗。
一、“花式”開展音樂會
(一)互動直播——開啟彈幕喝彩的演出空間
自20世紀以來,聽音樂會的習俗就是正襟危坐、保持安靜、不亂鼓掌,直播音樂會相比于傳統(tǒng)音樂會,更加符合當下年輕觀眾的觀看習慣,成為了音樂會的一種全新嘗試。線下停演期間,各大樂團、劇院積極發(fā)聲,陸續(xù)推出直播音樂會,成為了大眾可共享的優(yōu)質音樂資源。通過網絡直播,音樂會在各大平臺同步上線,實現(xiàn)音樂家與觀眾實時互動,開啟了彈幕喝彩的演出空間。演奏過程中,觀眾們紛紛在屏幕上刷起了“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1111111111”“6666666666”,還有發(fā)送比心、揮舞熒光棒等表情包,用彈幕的方式為樂團鼓掌喝彩。有樂迷在彈幕上表示:“終于可以在樂章之間盡情鼓掌了”。
國家大劇院在公眾號和官網推出了“線上大劇院”系列內容,包括“春天在線”“聲如夏花”等音樂會,讓觀眾們可以宅在家里欣賞演出。數(shù)據顯示,國家大劇院11場在線音樂會累計觀看量達2億人次。首場音樂會全網總點擊量約為2800萬,28家媒體、45個網絡平臺端口對本場音樂會進行同步轉播。
杭州愛樂樂團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連續(xù)做了十幾場《回到現(xiàn)場》線上普及音樂會,曲目涵蓋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影視作品配樂,甚至是游戲配樂,同時配合了豐富的講解,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欣賞,讓觀眾隔著屏幕找到“重回現(xiàn)場”的感覺。
上海交響樂團推出“在現(xiàn)場”系列音樂會,通過抖音、澎湃、看看新聞、新民等平臺與現(xiàn)場同步直播,其中通過澎湃平臺點擊觀看音樂會直播的觀眾超過80萬人。
北京民族樂團推出首屆線上演出季——“中華四季”系列音樂會,包括《春風》戲曲主題音樂會、《夏夜》室內樂作品音樂會、《秋雨》流行金曲音樂會、《冬日》少數(shù)民族音樂會,并且推出多首原創(chuàng)的音樂作品,展示民族音樂的風采。多位藝術家隔空合作云端音樂會,在華音網、國音藝術、央視頻以及優(yōu)酷、騰訊、愛奇藝、嗶哩嗶哩、嗨播、抖音等11家網絡平臺同步播出。
廣州交響樂團連續(xù)推出了三期“線上音樂季”節(jié)目,涵蓋了古典主義時期到現(xiàn)當代的中外音樂精品,音樂體裁包括歌劇、交響曲、交響舞曲、組曲、交響詩、協(xié)奏曲、大型聲樂作品、通俗音樂小品等。
在第二屆“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jié)”中,中央音樂學院攜手全國近300所藝術院校以及十大交響樂團在“云端”集結,開啟“美育云端課堂”、網上“云展演”,為全國人民奉獻40余場100多小時的精彩藝術活動。全部場次都以廣播、電視臺、互聯(lián)網直播平臺全覆蓋的方式呈現(xiàn),“學習強國”、新華社客戶端、人民網、愛奇藝等30多個媒體進行線上直播報道。
(二)錄制線上節(jié)目——推動全民藝術普及
西安交響樂團推出一系列生動的線上專題欄目:B站直播《交響樂大吐槽》、抖音直播《天天愛唱團》和短視頻《XSO吐槽大會》,用獨特且輕松的視角和年輕的語言為大家解讀古典音樂小知識,每一支原創(chuàng)短片都獲得不少關注。短片《一分鐘科普:交響樂團指揮到底在前面比劃啥?》,點擊率達9.2萬次;短片《千萬別學中提琴!》,點擊率達到11.8萬次。
京津冀交響樂藝術發(fā)展聯(lián)盟組織三地交響樂團共同錄制“隔空交響”《我和我的祖國》。三地音樂家用特別的方式擴大交響樂藝術的影響力,推動全民藝術普及。
上海交響樂團在公眾號創(chuàng)意策劃“自我隔離音樂包”,陸續(xù)推出120段有講解的音樂音頻,接著又推出“‘音為愛,在一起”“云端”音樂會,演奏家們自發(fā)創(chuàng)意策劃拍攝了視頻合集,觀眾平日只能遠遠地在舞臺上看到打扮精致的演奏家,這次他們各自在家穿著休閑服,有的還發(fā)動家人一起上陣,獨特而又溫馨。
深圳交響樂團在深圳音樂廳舉行了三場無觀眾演出,并將音樂會錄制出來通過騰訊視頻藝術頻道“線上播放”,作為“云賞音樂季”的一個活動,以別開生面的演出形式,豐富大眾文化藝術生活。
(三)尋求跨界合作——擴寬線上演出陣地
廣州交響樂團與各大機構探索合作模式,與眾多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多項嶄新的嘗試。廣交與星海音樂廳合作錄制了多期廣受歡迎的“GSO玩樂堂”“瘋狂漲知識”等線上公開課,各聲部首席音樂家用輕松有趣的方式普及樂器知識,并為讀者答疑解惑;廣交還推出了14天的“跨界音樂雙周”特輯,分享過往從未公開過的部分跨界音樂會實況錄音。
西安交響樂團聯(lián)袂西安五大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圣地(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博物院、西安城墻景區(qū)),在稀世珍寶前奏響經典旋律,舉辦“云上國寶音樂會”,為國寶注入新的活力,累計觀看人數(shù)超過2300萬,吸引了超過500家媒體的主動報道。作為一支來自文明古都的交響樂團,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創(chuàng)新性地為民眾展現(xiàn)了音樂與文物交融之美,為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獻上了視覺、聽覺以及思想上的盛宴。把音樂會搬進博物館的形式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了古典音樂的一種新的傳播形式。
深圳交響樂團聯(lián)合了喜馬拉雅APP共同主辦《空中音樂會》,聽眾可以在喜馬拉雅APP在線聆聽交響音樂會,在公眾號上也能搜索到每場音樂會經典曲目的介紹和賞析;此外,深圳交響樂團還與騰訊視頻藝術頻道開設音樂季音樂會線上播放通道,推出深圳交響樂團音樂季系列音樂會。
二、“云賞音樂會”取得的成效
“云賞音樂會”得到了藝術家們的大力支持,讓大眾足不出戶便能得到高品質的視聽享受。
(一)拓寬院團運營新模式
音樂會固然還是聽現(xiàn)場好,但對古典音樂的宣傳,從線下走向線上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李長軍說:“與現(xiàn)場相比,云音樂會在音質上有所損失,但在互動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年輕人并不排斥民樂。我們要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展現(xiàn)民族音樂風采”。停演期間,演出行業(yè)受到重創(chuàng),文藝院團也面臨嚴峻考驗,尋找新的演出模式、與樂迷的溝通方式,將是很多團體必須面對的問題。云音樂會可以解放古典音樂欣賞的陳規(guī),開辟一塊新的領地,同時,演奏視頻能夠被轉載至多個平臺,或做數(shù)字出版,拓寬了院團宣傳運營新模式。
(二)擴展觀眾群體,讓更多人成為“樂迷”
網絡上有非常多想接觸但接觸不到古典音樂的潛在人群,通過線上音樂會的嘗試,能夠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服務大眾百姓,做到真正惠及全球聽眾。在觀眾無法親臨現(xiàn)場聆聽音樂會的時刻,“云賞音樂會”通過網絡與大家相見,成為與“樂迷”溝通的新模式,讓大眾足不出戶便能有高品質的視聽享受,為豐富大眾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益資源,并且吸引更多人走進劇院、觀看演出,成為熱愛音樂的一份子。
(三)推動網絡音樂直播行業(yè)發(fā)展
隨著“云音樂會”的需求日益增多,流媒體直播成為大型網絡音樂平臺重點發(fā)力的業(yè)務模式,并逐漸成為推動營收增長的重要力量。網絡音樂作品質量持續(xù)提升、商業(yè)模式日趨完善,成為人民群眾網上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敖刂?020年3月,我國網絡音樂用戶規(guī)模達6.35億,較2018年底增長5954萬,占網民整體的70.3%;手機網絡音樂用戶規(guī)模達6.33億,較2018年底增長7978萬,占手機網民的70.5%”。若說現(xiàn)場勝過直播千萬條,那么直播有一條可以“完敗”現(xiàn)場,那就是互動性。未來,以付費會員為基礎,協(xié)同直播打賞、數(shù)字專輯、作品授權、付費電臺、音樂周邊、線下演出的多元化業(yè)務將進一步推動網絡音樂行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三、把握契機,探尋發(fā)展思路
“云賞音樂會”的開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發(fā)展,如何在停演的特殊時期繼續(xù)傳播古典音樂,以及將來對于古典音樂推廣形式上如何創(chuàng)新,需要每一家藝術院團去思考、尋求答案。
(一)升級硬件技術,為“云音樂會”保駕護航
“云音樂會”的呈現(xiàn)形式將是音樂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不僅做到真正面向大眾百姓,同時也為世界各地藝術家提供了實時演奏、共享藝術舞臺的途徑。保障“云音樂會”的順利進行,讓觀眾隔著屏幕也能有身臨其境的體驗,相關的硬件設備和人員技術尤為重要。“國家大劇院為保證線上音樂會的音質效果,專門請工程師設計了高保真音質的端到端系統(tǒng),保證藍光8M的播放清晰度和‘直播+互動+杜比的劇場音效”。雖然以國家大劇院為代表的國內音樂會轉播在水準上的飛速提升已經達到了相當喜人的程度,在播出碼率和音效訂制上也在進行技術投入和改善,但我國音樂會常態(tài)錄制轉播機制相比于西方起步較晚,現(xiàn)場收音捕捉的實踐經驗和技術積累的總體水準尚待成熟完善,因此,相關設備的定期養(yǎng)護、更新升級,技術人員的不斷學習、積累經驗等等,都需要長期摸索,不斷尋求帶給觀眾更好體驗的方法,為“云音樂會”保駕護航。
(二)發(fā)揮創(chuàng)意,打造與劇場音樂會的區(qū)別度
“云音樂會”要因地制宜做出特色,打造與劇場音樂會的區(qū)別度,有賴于在創(chuàng)意上進行開發(fā)。思考和嘗試用更多元的手法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高雅藝術,通過增加“導賞”環(huán)節(jié)、安排場景設計、尋求跨界合作、使用彈幕、游戲等方式加強與觀眾的交流互動,針對主題和演奏家特性進行定制化的呈現(xiàn)方式,使“云音樂會”的設計思路和鏡頭語言與線下有所差異,從而確保每場演出各有特色,帶給觀眾全新的“賞樂”體驗。
(三)促成線上、線下融合常態(tài)化
網絡成為了2020年音樂會的“主戰(zhàn)場”,也是音樂會轉型的契機。當活動無法大規(guī)模集中舉辦的情況下,分成若干個分會場同時舉行,并采用線上平臺進行直播,可以讓活動受眾更廣泛,體驗更順暢,影響更深刻。廣州交響樂團已決定,在重返音樂廳現(xiàn)場之后仍然保留“線上音樂季”欄目,在線下和線上都為廣大樂迷服務。藝術院團在未來持續(xù)推廣線上線下融合,可以促進高品質的音樂惠及大眾,開辟出音樂欣賞的新鮮熱度,更好地提高全民美育體驗,助力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文化追求。
四、結語
全球演出市場短期內無法恢復正常運行,大量音樂會、音樂節(jié)或者取消,或者推遲舉行,對演出行業(yè)的打擊尤為深重,為了滿足大眾文藝需要,尋找新的演出模式、與樂迷的溝通方式,將是很多團體必須面對的問題?!霸苿觥薄霸蒲葑唷薄霸埔魳窌倍加锌赡艹蔀橐环N“新常態(tài)”,它們是演藝行業(yè)的無奈之舉,卻也是大膽創(chuàng)舉。在這種“新常態(tài)”下,我國的音樂家與其靜觀其變,不如主動出擊,借助科技的力量、包容的心態(tài)、進步的思想,呈現(xiàn)擁抱即時性和互動性的立體網絡圖景,開創(chuàng)出音樂欣賞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張燚.線上音樂會,我們準備好了嗎?[N].音樂周報,2020-06-10(A10).
[2]龔小麗.互聯(lián)網思維下的劇院營銷模式探析[J].中國市場,2020(14):127-128+134.
[3]張曉娜.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第4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N].民主與法制時報,2020-05-07(003).
[4]王欣,王勇森.漫步“云”端的藝術季[J].走向世界,2020(24):58-61.
[5]陳吉爾.“有光,就有戲”線上特別放送——暫別公眾100天后上海大劇院再“揭幕”[J].歌劇,2020(05):8-13.
[6]風寒.從“現(xiàn)場感”到“網絡感”,改變的不只是演出和觀看方式[N].中國藝術報,2020-06-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