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君
其他適用話題 全面發(fā)展;付出與回報;激勵;榜樣
人物時事速遞
2020年11月12日, 一年一度,清華園里“神仙打架”,再度掀起網(wǎng)友對清華學霸們成長歷程的熱烈討論。當日下午,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答辯會在法律圖書館報告廳舉行,15位優(yōu)秀候選人分享了自己在清華園的成長經(jīng)歷,評委現(xiàn)場投票選出了前10名:自動化系蔡燁怡、人文學院謝廷玉、計算機系張晨、電子系劉泓、物理系陳逸賢、能動系解海鵬、工物系王佳恒、社科學院宮棟宇、水利系劉素嘉、新雅書院王雷捷。有網(wǎng)友感慨學霸學術履歷的硬核,有評論甚至在“清華招生”官微刷屏;也有網(wǎng)友關注到清華本科生最高榮譽的評選標準越來越全面了。
素材聚焦1 “亮瞎眼”的三束光
劉泓 目前論文在Google Scholar累計被引用86次,以第一作者發(fā)表的5篇論文中,有3篇是頂會,CVPR 2019、ICML 2019和NeurIPS 2020都被其收入囊中。對于第一次在頂會現(xiàn)場做口頭報告,他感覺“有一種代表清華精神的使命感”。此外他還是清華計算機科學A類學術會議期刊審稿人,曾獲蔣南翔獎學金、學業(yè)優(yōu)秀獎、科創(chuàng)優(yōu)秀獎。
張晨 2019年,作為清華團隊的一員參加國際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SC19,也是國際超級計算機頂級會議),清華團隊奪得總冠軍。2020年,成為清華大學超算團隊史上第一位女生隊長。針對“神威·太湖之光”科研項目的論文,發(fā)表在頂級國際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上;曾獲國家獎學金、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優(yōu)秀大學生獎”等獎項;在首都高校跆拳道錦標賽上摘得亞軍。
陳逸賢 以第一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fā)表3篇論文,在國內各類英語演講比賽中屢獲佳績,在倫敦50多國冠軍同臺演講比賽中收獲全球六強的榮譽。大學3年期間,有7次國際會議的參會/展示經(jīng)歷,作為校藝術團合唱隊隊員參加了10余場校級演出。
素材聚焦2 特獎候選人現(xiàn)在在做什么
在光環(huán)之外,特獎候選人也在不斷刷新自己。2016年,特獎候選人陳立杰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理論計算機方向博士,不僅拿下了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頂級會議STOC 2019 DannyLewin最佳學生論文獎,還在第60屆IEEE計算機科學基礎年度研討會上連中三篇,同樣摘下最佳學生論文獎。2014年特獎獲得者韓衍雋在斯坦福大學攻讀電氣工程博士,其身影在COLT、NeurIPS等頂會上亦不鮮見。對于特獎候選人而言,特獎只是一個開始,他們還將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性。
素材鏈接1 新的評選趨勢
2020年是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設立的第21年,也是特獎評選辦法修訂后實施的第二年。在以往評選的基礎上,清華大學一方面強調以德為先,引導和培育優(yōu)良的學風,另一方面嚴格評審的流程,充分發(fā)揮公示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作用。目的是希望特等獎學金的獲得者,能夠充分地體現(xiàn)清華人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勇氣和擔當。
素材鏈接2 如何看待特等獎及候選人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表示,15位同學是清華“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特色的集中體現(xiàn)。他在現(xiàn)場分享了三點體會:第一,不要過多關注特等獎學金候選人取得的成績,而要關注他們的學術志趣和成長經(jīng)歷,看到他們對學術的熱愛、堅持和努力;第二,學校實行了多元化評價標準,要看重特等獎學金的評選導向,鼓勵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第三,要嚴格監(jiān)督評審過程,做到實事求是,程序更透明,讓優(yōu)秀的同學為全校同學、甚至全社會的青年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
【考場仿真試題】請結合以上材料,以“天才”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特等獎學金候選人所取得的成績,著實“亮瞎”了不少網(wǎng)友的眼,但清華大學認為,“從來沒有什么天才學霸”。生活中,我們曾見過這種現(xiàn)象:有的人天資頗高卻成就平凡,有的人天資并不特異卻成就斐然,其間的差別就在于努力的程度不同。努力固然不一定能成為人們眼中的“天才”,但沒有哪個“天才”不是下過苦功夫的??茖W領域的牛頓、音樂領域的貝多芬、書法領域的王羲之……已足夠證明努力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