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瑜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體溫保護對全身麻醉患者中心體溫的影響。方法:將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入選的183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法分為對照組(n=91)和觀察組(n=92)。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保溫措施,觀察組采用綜合保溫措施。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后中心體溫變化和手術指標。結果:麻醉后30min、60min、90min、120min觀察組患者中心體溫分別為(36.8±0.5)℃、(36.6±0.6)℃、(36.4±0.7)℃、(35.6±0.3)℃,均高于對照組(36.7±0.4)℃、(35.6±0.7)℃、(35.0±0.6)℃、(34.7±0.4)℃,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和氣管拔管時間分別為(15.02±2.63)min、(15.29±1.69)min,低于對照組(17.02±2.51)min、(16.84±1.72)min(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于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不同的體溫保護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中綜合保溫措施較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不同體溫保護;全身麻醉;中心體溫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Zhou Xiaoyu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of Gaolan Port Hospital, Zhuhai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Guangdong Zhuhai 5190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protection on the central temperature of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Methods:The 183 patients selected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1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9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92)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conventional thermal insulation measur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s comprehensive thermal insulation measures.Central body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surgical indexes after anesthes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30 min, 60 min, 90 min and 120 min after anesthesia, the central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36.8±0.5) ℃,(36.6±0.6) ℃,(36.4±0.7) ℃, (35.6±0.3)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6.7±0.4℃),(35.6±0.7)℃,(35.0±0.6)℃ and(34.7±0.4)℃.The time of consciousness recovery and tracheal extub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15.02±2.63) min and (15.29± 1.69) min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7.02±2.51) min and (16.84 ±1.72)min(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methods of temperature protectio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he comprehensive thermal insulation measures in this study are better and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Different body temperature protection; General anesthesia; Central body temperature
患者由于各種疾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但是由于患者身體運動能力降低,常常會導致患者出現低體溫,從而加重患者的機體應激反應,甚至可能導致患者代謝性酸中毒[1]。因此,在對患者進行麻醉的時候,需要做好體溫保護,避免由于患者長時間麻醉導致體溫持續(xù)下降,影響患者預后,甚至對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危害[2]。研究表明,在全身麻醉中保持患者體溫恒定對維持患者各項身體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手術操作、麻醉藥物的使用以及受到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影響,會使麻醉患者出現體溫下降的情況,而這種情況容易影響患者預后效果,因此需要加強對麻醉手術患者的體溫保護意識,并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患者中心體溫下降[3]。本研究通過對183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保溫和綜合保溫措施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入選的183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法分為對照組(n=91)和觀察組(n=92)。對照組,男57例,女34例,年齡25歲~73歲,平均年齡(43.26±2.85)歲。觀察組,男54例,女38例,年齡26歲~74歲,平均年齡(44.96±2.8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為手術全身麻醉患者;(2)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3)患者在術前體溫正常,沒有發(fā)熱或者低溫現象。排除標準:(1)重大疾病患者;(2)存在心、肝、腎功能缺陷患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2 保溫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保溫措施,將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0攝氏度左右,并對患者手術區(qū)域做好消毒,下層四層,在患者身體上面鋪放兩層床單鋪單。
1.2.2 觀察組采取綜合保溫措施,利用充氣式保溫毯對患者進行覆蓋,并將溫度調控在43℃左右。同時,對患者上肢皮膚增加隔離層,并采取加熱輸液方式,維持患者體溫。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后中心體溫變化和手術指標。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輸液量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和氣管拔管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后中心體溫變化
麻醉后30min、60min、90min、120min觀察組患者中心體溫均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人體正常溫度為37攝氏度左右,當患者在手術期出現溫度低于36攝氏度的時候就表現位于體溫過低。在臨床中,絕大多數患者會出現低體溫現象,而且多發(fā)生在手術麻醉中[4]。低體溫會引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導致患者代謝異常,甚至造成患者傷口感染。目前,國內外醫(yī)學界對圍術期患者低體溫現象比較重視,但是對于如何在患者圍術期進行保溫的措施,還沒有統(tǒng)一明確的指導措施[5]。本研究對183例患者進行分析,并采取綜合保溫措施和常規(guī)保溫措施進行護理,結果顯示,麻醉后30min、60min、90min、120min觀察組患者中心體溫分別為(36.8±0.5)℃、(36.6±0.6)℃、(36.4±0.7)℃、(35.6±0.3)℃,均高于對照組(36.7±0.4)℃、(35.6±0.7)℃、(35.0±0.6)℃、(34.7±0.4)℃(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在60分鐘之后出現體溫下降的現象,但是采用綜合保溫措施,利用充氣式保溫毯對患者進行覆蓋,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避免患者出現低體溫的現象,這對提高患者治療體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該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輸液量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和氣管拔管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通過綜合保溫措施可以提高患者預后。
在麻醉期間患者之所以會出現低體溫現象,這主要是由于麻醉因素所導致的,具體原因:(1)麻醉藥對血管有一定的擴張性,從而增加了散熱,同時抑制了體溫調節(jié)中樞,使體溫調節(jié)中樞無法發(fā)揮正常的調節(jié)功能。(2)在氣管插管后,由于低溫干燥的氣管直接與患者的肺部進行接觸,加速了呼吸道散熱。(3)患者由于長時間處于麻醉狀態(tài),身體無法運動,導致體溫逐漸下降。(4)麻醉藥物作用于神經肌肉,阻礙了神經肌肉興奮正常傳遞,從而使機體產能減少。有相關研究顯示,針對全麻患者,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患者在一小時后溫度急劇下降,在麻醉后2小時~3小時體溫緩慢下降,最后保持恒定溫度[6]。本研究中,通過對183例患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麻醉60分鐘之后體溫均有下降,但是對照組體溫下降比觀察組要快,而且在接下來的2小時內,對照組患者體溫均比觀察組患者體溫低。這表明,通過采取綜合保溫措施,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避免患者由于全身麻醉出現低體溫現象。這對保證患者預后,提高患者手術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全身麻醉患者采取不同的體溫保護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本研究中綜合保溫措施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藺建國,蔣淑君.不同體溫保護對全身麻醉患者中心體溫的影響比較[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3(46):9090-9091.
[2] 萬義芹.全身麻醉下不同體溫保護方法對術中患者中心體溫的影響比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9,28(3):48-49.
[3] 畢陽,周榮勝,劉齊寧.全身麻醉下不同體溫保護方法對患者術中中心體溫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1(5):1-2.
[4] 姜婉瑩.對圍手術麻醉期不同體溫保護措施的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8,33(5):2317.
[5] 馮星梅,夏引芳,王玉瑛,等. 輸液加溫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術中體溫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9,12(3):22-24.
[6] 崔健,湯翠翠,馬妮娜,等.圍手術麻醉期不同體溫保護措施的比較[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9,34(12):12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