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升河 劉 琪 秦周傲宇
(1.紹興市城投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浙江紹興 312000;2.紹興文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浙江紹興 312000)
瀝青混凝土路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結構性方面的破壞,反射裂縫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有許多高寒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道路具有道路建設成本高、日后的維護困難等特點,有必要研究減少瀝青混凝土路面形成反射裂縫可能性的方法。在低溫情況下,瀝青呈脆性,類似脆性材料,低溫瀝青也具有抗壓不抗拉的性質。
徐世法等[1]利用現(xiàn)場實際調查法得出道路表層和面層的溫度關系。石名磊等[2]利用其在現(xiàn)場的實際調查,總結道路的裂縫機制,其中包括兩種失去穩(wěn)定的種類,第一種為道路基層失衡,第二種為道路強度失衡。孫迪[3]研究軟土地基裂紋的產(chǎn)生原因和擴展機理,根據(jù)研究結果提出預防方法,加強對地質條件差的地基道路的預防預報。鄭建龍等[4]在瀝青表面溫度章節(jié)以大范圍的冷卻效果計算,研究不同裂紋寬度和不同冷卻速度對溫度應力的影響。周富杰等[5]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有限元計算,研究裂紋端部在氣溫變化下的變化。范植昱[6]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有限元計算,研究道路存在的裂紋情況。張起森[7]采用相關的力學運算對裂紋進行歸納,對反射裂縫進行分析。劉善平等[8]運用力學相關模型理論,研究道路的裂紋問題。
在一些高寒地區(qū),瀝青路面結構表面常出現(xiàn)一些等間距的裂縫,裂縫距離近似,裂縫方向垂直于路面行進方向,貫通整個路面結構,道路裂紋的間隔代表道路的性能強弱[9]。
瀝青路面結構中等間距裂縫現(xiàn)象如圖1所示。
圖1 瀝青路面結構中等間距裂縫現(xiàn)象
文章研究高寒地區(qū)不同S/T值(裂縫間距與面層厚度的比值)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影響,通過應力與聲發(fā)射分析以及累計聲發(fā)射的分析,研究高寒地區(qū)的聲發(fā)射裂縫的擴展規(guī)律,為相關工程提供參考。
在AC路面結構基層的上表面處預設3條等間距且深度相同的裂縫。裂縫間距分別為250、500、750、1 000 mm,對應的S/T的值分別為1.25、2.50、3.75、5.00。預制模型的實際長、厚分別為5 000、1 200 mm,上表層厚度為200 mm,下層結構厚度為1 000 mm。模型面層未施加約束,其他部位施加固定約束。從0開始,每一加載步下降1℃,一直下降至-40℃。
多單元應力分析位置如圖2所示。
圖2 多單元應力分析位置
材料力學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材料力學參數(shù)
研究裂縫間距為250、500、750、1 000 mm時,在氣溫的影響下,模型應力與聲發(fā)射的情況。
不同S/T下拉應力-加載步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S/T下拉應力-加載步曲線
不同S/T加載步-聲發(fā)射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S/T加載步-聲發(fā)射曲線
由圖3、圖4可知,不同S/T值下,加載步-聲發(fā)射曲線和拉應力-加載步曲線裂縫間距為250、500、750、1 000 mm時,有一個暴漲點出現(xiàn),在兩幅曲線中的加載步值約為21。加載步-聲發(fā)射曲線和拉應力-加載步曲線中,聲發(fā)射與拉應力均在21加載步附近出現(xiàn)最大值。
隨著加載步持續(xù)加載,其拉應力與聲發(fā)射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在裂縫間距分別為250、500、750、1 000 mm情況下,曲線基本呈相似趨勢變化,其拉應力與聲發(fā)射的最大值也出現(xiàn)在相近的加載步,但最大值不同。將裂縫間距為250、500、750、1 000 mm時的最大拉應力進行匯總整理畫圖,對S/T和峰值應力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
S/T與最大應力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S/T與最大應力曲線
由圖5可知,最大拉應力呈波動下降趨勢,在裂縫間距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道路結構中反射裂縫所需要的最大拉應力呈波動下降趨勢,表明在裂縫間距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xiàn)反射裂縫。S/T=3.75時,最大水平應力69.5 MPa,高于S/T為2.5與5.0時的最大拉應力水平。
在裂縫間距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道路結構中反射裂縫所需最大拉應力呈波動下降,更容易出現(xiàn)反射裂縫。S/T值為3.75時,最大水平拉應力為69.5 MPa,高于S/T值為2.5與5.0時的最大拉應力水平,低溫瀝青材料抗壓不抗拉。AC路面工程中,應在基層預制一定間隔的裂縫,可以獲得較好的抗反射裂縫效果,具體的間隔裂縫間距根據(jù)具體的工程參數(sh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