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展輪
(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北武漢 430023)
城市中心城區(qū)道路設施更新緩慢,交通資源日趨緊張,難以滿足城市居民對交通出行品質的更高要求。交叉口改造能夠以較小的工程成本、靈活的設計方案,解決交通痛點,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本文以鄂州市幾個典型交叉口為例,結合交通需求研究交通問題,探討交叉口改造設計流程,根據(jù)設計流程進行交叉口改造方案設計。
本項目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城區(qū)內,經(jīng)過幾輪的道路交通改造提升后,鄂州中心城區(qū)內部分交叉口的擁堵情況得到緩解。但非核心區(qū)域,許多交叉口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隱患大等問題。項目重點研究了部分非核心區(qū)域交通問題突出的交叉口,目的是通過優(yōu)化交通組織、改造交叉口結構等措施,規(guī)范行車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定向解決交叉口存在的交通問題,提高居民交通出行的舒適度。
交叉口改造是在城市建成區(qū)各種限制性因素的影響下,通過工程和管理等手段進行改造,實現(xiàn)安全提升、緩解擁堵等目標。不同類型交叉口的改造需求不同,但都需要基于現(xiàn)狀問題分析論證,形成科學的設計方案??梢酝ㄟ^分析總結完整的設計流程,以便更科學、完善地指導交叉口的改造設計方案,實現(xiàn)交通品質的提升。
不同交叉口的交通問題相似,但各個路口的物理結構、交通狀況、管理方式不同,難以采用標準的方案解決所有的交叉口問題。交通流復雜,缺乏專用道路、路權不清晰等,導致機非混行;車輛交織嚴重,建筑出入口距交叉口過近、出入口無管控、交叉口無信號控制等,導致出入車輛與主線交通相互影響;交叉口結構缺陷,由歷史用地原因導致交叉口占地面積大,多路交叉、斜交等造成的畸形交叉口;管理方案不科學、信號控制配時方案與交通需求不匹配、車道設置情況與交通運行狀況不符等;交通設施缺乏,缺乏行人過街設施、行人安全島、物理隔離設施等。
根據(jù)交叉口的類型、特點和突出矛盾,確定改造目標。通過對交叉口進行優(yōu)化,定向解決突出問題,重點實現(xiàn)路口的安全、便捷、高效、智能中的某一目標或多個目標,把握方案優(yōu)化的方向。識別交叉口交通痛點后,應研究其發(fā)生機理,結合改造目標,明確合適的改造范圍,并作為改造方案設計的工作邊界。結合項目的資金和工程條件,確定后續(xù)改造過程實施措施,如遷改電力設施、拆除綠化帶、道路紅線拓寬、信號交叉口綠波控制等,作為改造可能使用的手段。
科學合理的改造設計方案是交叉口改造的關鍵,是工程方案的具體實施步驟。在滿足限制條件的情況下,針對交叉口多種交通痛點應提出有針對性的工程、管理解決措施,形成完整的設計方案。針對問題較復雜的路口,還應進行方案比選,優(yōu)先解決最突出的問題,形成合理的優(yōu)化方案。
效果評估是判斷改造設計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jù)。針對設計方案的整體評估,能夠預計方案優(yōu)化的效果,提供有效反饋,使設計方案更科學合理,實現(xiàn)預期目標。
本文以古城路—民福路交叉口、武昌大道—司徒路交叉口的交通改造為例,根據(jù)設計流程展開深入分析,提出實施性較強的優(yōu)化改造設計方案。
(1)基本情況及交通痛點。
古城路—民福路交叉口改造前如圖1所示。
圖1 古城路—民福路交叉口改造前結構
該交叉口為次支路相交的T形交叉口,無信號控制,無過街人行橫道。古城路為雙向四車道,三幅路斷面形式,道路中央設置有隔離欄;民福路為雙向兩車道,一幅路斷面形式;古城路東側為湖泊,西側均為居住小區(qū);古城路為周圍小區(qū)進出主要通道,高峰期間南北向交通量大。
路口與小區(qū)出入口過近,存在兩個較近的沖突區(qū)域,且現(xiàn)狀人行過街設施位于小區(qū)出入口前,行人及非機動車路口過街不便。古城路車輛掉頭需求大,道路車行道寬度較窄,車輛掉頭無法一次通過,導致路口交通擁堵嚴重。路口無信號控制,高峰期的行車秩序不佳,交通安全難以保證。
(2)主要改造目標。
緩解小區(qū)車輛進出與主線交通的沖突,減少對路口的影響;解決車輛掉頭對其他車輛的干擾問題;實施信號控制,優(yōu)化交通組織,減小安全隱患。
(3)改善措施。
古城路上拆除部分綠化帶,拓寬道路,提供交叉口通行空間。交叉口北側進口道新增兩車道,形成右轉車道、掉頭車道與兩個直行車道;出口道新增一個車道。
南側進口道新增一個車道,形成兩個直行車道和掉頭左轉車道;出口道新增一個車道。西側壓縮出口道寬度,進口道形成左轉和右轉兩個車道。小區(qū)出入口道路中央設置隔離欄,小區(qū)車輛右進右出,通過路口滿足轉向需求;道路兩側設置機非隔離欄。
路口內設置東西向人行橫道,與停止線保持間距,以便行人過街時小型車輛可正常掉頭。交叉口三相位信號控制,設置南北掉頭-南進口左轉方向單獨相位。
改造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古城路—民福路交叉口改造方案
(4)方案評價。
該方案將小區(qū)進出車輛與交叉口交通協(xié)同考慮,減少了沖突點;通過增加交叉口空間,利用外側掉頭車道,結合信號控制方案,解決了車輛掉頭不順的問題,避免了小區(qū)車輛連續(xù)變道掉頭的影響。該方案可使交叉口行車秩序有保障,交叉口安全性得到提升。
(1)基本情況及交通痛點。
武昌大道與司徒路路口如圖3所示。
圖3 武昌大道與司徒路交叉口俯視圖
該交叉口位于中心城區(qū)外圍,為兩條主干路相交,是典型的環(huán)島交叉口,現(xiàn)狀無信號控制。武昌大道西側雙向四車道,三幅路斷面形式;東側雙向六車道,兩幅路斷面形式;司徒路為雙向四車道,三幅路斷面形式。交叉口北側道路可延伸至江邊,現(xiàn)狀為支路,路況較差,面積大,車輛行駛距離長,行人過街不便,安全隱患大。路口為五路交叉,且為斜交,車輛行駛無序。
(2)主要改造目標。
減小交叉口面積,規(guī)范行車線路;設置行人過街設施,提高安全性;消除畸形交叉口,優(yōu)化交通組織。
(3)改善措施。
拆除路口中央環(huán)島,縮小整個交叉口行駛空間;對北側兩條小路改造,合并為一條道路接入路口,將武昌大道與司徒路Y形相交改造為十字相交;對交叉口進行渠化,縮小行人過街距離,設置人行橫道;對該路口實行信號控制。
改造方案如圖4所示。
圖4 武昌大道與司徒路交叉口改造方案
(4)方案評價。
交叉口面積減小,車輛行駛更有秩序;畸形多路交叉口改造為常規(guī)十字形交叉口,易于交通組織;行人通過渠化島過街,交叉口采用信號控制,安全性能增加。
本文以鄂州市城區(qū)內交叉口改造項目為基礎,總結路口改造的設計流程,對相關交叉口進行了改造方案設計。在其他同類型項目中,可根據(jù)改造設計流程,提出針對性的優(yōu)化設計方案,達到預期的改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