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倩瑜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視幼兒教育,也相當重視鄉(xiāng)村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他倡導學生愛家鄉(xiāng)、愛農村、愛農民,主張將學校里的一切教育活動延伸到大自然。本文簡要探討陶行知鄉(xiāng)村教育思想在幼兒園中的踐行途徑,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一是教育方式過于枯燥。教師在教學期間往往會采用固定的教育方式開展集體教學,導致幼兒不愿意積極配合教師,使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二是脫離實際生活。部分教師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往往會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但是,幼兒往往會過多地注意畫面而忽略其中的內容,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是忽視差異性。幼兒的思維存在較大的差異,部分教師在集體教學期間,往往會更關注積極發(fā)言且頭腦靈活的幼兒,而忽視了反應遲鈍、不喜歡發(fā)言的幼兒,從而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下降。
(一)注重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
幼兒園是傳播文明的土壤,是育人的搖籃,是幼兒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陣地。教師不僅要提高幼兒的個人素質,還要培養(yǎng)幼兒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有效落實學前教育目標。教師可以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豐富幼兒的日常生活,培養(yǎng)幼兒熱愛農村、熱愛農業(yè)、熱愛農民的思想感情。
(二)培養(yǎng)幼兒興趣
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對幼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嘗試引入生活中的物品,豐富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提高幼兒的能力,使幼兒保持良好的發(fā)展。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基于幼兒的具體情況,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教學,并基于幼兒的學習情況不斷地調整與優(yōu)化教育方式。例如,在教學“平均分配”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讓幼兒理解平均分配的意義和作用。筆者所在幼兒園地處鄉(xiāng)村,有很多蘋果樹,筆者基于這一情況,創(chuàng)設了游戲情境,拿出一堆蘋果,讓幼兒通過數(shù)數(shù)回答蘋果數(shù)量,幫助幼兒準確理解數(shù)的內涵,并讓幼兒準確地分配蘋果,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平均分配。筆者還拿出八塊糖,讓幼兒將八塊糖分給四名幼兒,讓幼兒完成等量分配任務。對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幼兒會主動去思考、實踐,在具體操作中準確掌握分配的原理與辦法。
(三)突出個性化教育
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注重幼兒的個性化特征,因材施教,為幼兒提供鍛煉和學習的機會,讓幼兒可以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水平。教師應基于陶行知鄉(xiāng)村教育思想,在教育中保持平等的態(tài)度,讓幼兒感受課堂中的和諧與溫暖。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注重所有幼兒的感受,不斷地優(yōu)化與調整教學措施,針對能力比較差的幼兒,進行反復多次的講解。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構建學習小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鄉(xiāng)村中的生物,如水稻、小麥、高粱以及玉米等農作物,狗、貓、鳥、魚等動物,并模仿歌曲《數(shù)蛤蟆》,編寫既包含數(shù)字又突出鄉(xiāng)村元素的歌,如“一只小鳥兩條腿,兩只眼睛一張嘴。兩只小鳥四條腿,四只眼睛兩張嘴”。教師通過趣味性的方式,構建立體化的育人環(huán)境,可以讓幼兒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并最大程度降低幼兒的學習壓力。
(四)注重內容選擇
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基于陶行知鄉(xiāng)村教育思想,保持直觀性教學原則,基于幼兒的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教育方式,結合幼兒已經(jīng)掌握的一些知識設計導入部分,通過相應的策略選擇難易適中的教育內容,提高整體教育效果。幼兒的思維屬于形象化思維,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基于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征采用最適合的教學內容,以免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可以選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選擇與幼兒的生活實際有關聯(lián)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準確理解知識。例如,在數(shù)學課上,教師可以讓幼兒看書本上的頁碼、房屋上的門牌號等,讓幼兒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系統(tǒng)化的教育方式,按照幼兒的成長特征,采用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教學。再如,在數(shù)的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先讓幼兒理解數(shù)字,準確掌握數(shù)的實際含義,再讓幼兒接觸數(shù)字的加減法,從而達到提高認知效果、降低教學難度的目的。
在教學期間,教師應當及時帶領幼兒鞏固已經(jīng)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還要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融合,幫助幼兒強化對所學知識的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擊鼓傳花”的游戲活動,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下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帶領幼兒復習與鞏固以往知識,如重溫數(shù)的概念,聆聽學過的歌曲等。每一位幼兒的接受能力并不相同,教師應當針對不同幼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還要注重課堂之前的準備以及課后的引導,提高幼兒的知識理解與應用能力。
(五)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幼兒階段的教育對幼兒學習方式、學習思維、人格的塑造以及將來的發(fā)展均有較大影響。游戲活動能使幼兒全身心進入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問題中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并通過自身實踐突破思維的局限性。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等,提升幼兒的游戲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身體素質,促進幼兒成長。
教師應當按照幼兒的不同年齡段及其生理、心理特征采取分階段的教學方式,應用不同的游戲方式。對于小班幼兒而言,他們的模仿能力較強,但是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采用相對簡單的游戲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以“球”為主題的戶外活動,讓每名幼兒邊彎腰邊把球推到終點。對于中班幼兒而言,他們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教師在游戲化教學期間可以適當?shù)丶尤雴栴}情境,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探究。對于大班幼兒而言,他們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以及比較集中的注意力,在小班、中班的學習階段積累了一定的運動經(jīng)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具有競爭性與挑戰(zhàn)性的游戲進行教學。教師借助有效的游戲活動開展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兒教育的效果,提升幼兒的綜合水平。
綜上所述,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高度關注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習特征,高度重視教育方案的合理性,促使幼兒形成正確的認知方式并逐漸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各項能力,促進幼兒的長遠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四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