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宋志堅
知道歐陽修,大多因為他的文章,他的《醉翁亭記》,讀書人庶幾皆知。知道包拯,大多因為他是清官,“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這句唱腔更是家喻戶曉。這兩位聲譽不錯的古人,還有相通之處,他們都是宋仁宗時的大臣,他們都有對宋仁宗直言不諱的諫言和對同朝大臣毫不留情的彈劾。歐陽修彈劾包拯,卻是我讀《宋史·包拯傳》方才得知的,還得知此事與包拯彈劾張方平與宋祁這兩位三司使直接相關。
《宋史》包拯傳記載:“張方平為三司使,坐買豪民產,拯劾奏罷之;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贝颂幷f的“豪民”,相當于如今的富豪、大款;此處說的“三司使”,則是總攬財政收支、租賦及鹽鐵專賣事務的最高財政長官,號稱“計相”。張方平身為“三司使”而“坐買豪民產”,大有權錢交易或以權謀私之嫌。包拯彈劾張方平無可厚非。至于“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只因時任宰相宋庠是宋祁的兄長。這其實不是對宋祁的彈劾,而是對仁宗的諫言,“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則是仁宗納諫的即時體現。
因為包拯的接連彈劾而使兩位三司使相繼被罷,而“權”三司使的偏偏又是包拯,于是引發(fā)了歐陽修對包拯的彈劾:“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歐陽修將包拯彈劾張方平和宋祁,致使他們相繼被罷稱為“牽牛蹊田而奪之?!保褪菍⑷臼沟穆毼槐戎疄榉嗜保瑢鼜椲浪麄兊膭訖C歸結為“又貪其富”,這當然是主觀臆斷,進而以“不亦甚乎”四字責問包拯,很有點咄咄逼人。綜觀歐陽修一生的操行,可算是個君子,但他對包拯的彈劾,實在不敢恭維。
包拯活到63歲,此時年齡已在60左右。他一世為官,是否像歐陽修說的那樣奸滑而且貪婪,世人皆知。有正義之心的人,或許還會為他鳴不平。但面對歐陽修的彈劾,包拯沒有作任何申辯,事情都是明擺著的,他也無須申辯。朝廷任命他“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之后,他“家居避命,久之乃出”。這或許是一種冷處理,他不想與歐陽修針鋒相對,只想以行動來證明自己。
包拯上任之后,“其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為置場和市,民得無擾”(《宋史》包拯傳),就是他在“權”三司使時所作的一項重要改革?!翱坡省蹦耸枪俑诿耖g定額征購,既有為皇家征購的名義,其價格想必是由官方說了算的,于是才有權貴“坐買豪民產”,于是才有“吏負錢帛多縲系”。包拯“特為置場和市”藉以取代“科率”而使“民得無擾”,諸如此類的工作應該是得到朝庭肯定的,于是他由“權”三司使而轉為三司使,轉正了。
在這兩個歷史大人物之間發(fā)生的這件小小的公案里,我們可以看到包拯的清廉正直,應是百代楷模;同時也要肯定歐陽修的剛正與膽量,我懷疑你貪腐就要彈劾你,哪怕你官高勢大,紅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