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川
(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fā)有限公司,莆田 351100)
湄洲灣港涵江作業(yè)區(qū)某泊位水工建筑物為建設1 號、2 號泊位兩個3 萬噸級通用泊位(碼頭水工結構按5 萬噸級散貨船設計預留)和3 號泊位1 個7 萬噸級散貨泊位及相應的配套設施, 同時1~3 號泊位兼顧1 艘5 萬噸級和1 艘7 萬噸級散貨船靠泊要求。 水工建筑物安全等級均為二級,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γ0取1.0,碼頭設計使用年限為50 年。 水工建筑物采用重力式沉箱結構,本研究詳細介紹設計需要考慮的要素、方案比選及設計過程。
1~3 號泊位兼顧1 艘5 萬噸級和7 萬噸級散貨船同時靠泊,設計年通過能力694 萬t,年設計吞吐量為545 萬t,主要承擔涵江區(qū)鋼材、建材、啤酒、豆粕、集裝箱、大麥等貨物運輸。
(1)恒載:建筑物自重。(2)均布荷載:30 kN/m2。(3)軌道荷載:40 t 門機為軌距16.0 m,基距12 m,總輪數(shù)32 個,每支腿8 個輪,輪距0.85 m,海側軌中心線距碼頭前沿3.5 m, 兩機之間的最小輪距為1.5 m。自重700 t。工作狀態(tài)(雙機緊鄰作業(yè)):海側兩個支腿輪壓分別為:3 500 kN/腿, 陸側兩個支腿輪壓分別為1 000 kN/腿;工作狀態(tài)(單機作業(yè)):海側兩個支腿輪壓分別為:3 500 kN/腿和1 000 kN/腿,陸側兩個支腿輪壓分別為3 500 kN/腿和1000 kN/腿;非工作狀態(tài)海側兩個支腿輪壓分別為:3 500 kN/腿和1 000 kN/腿,陸側兩個支腿輪壓分別為3 500 kN/腿和1 000 kN/腿。(4)運輸車輛:20 t 自卸汽車、40 t/20 t平板車、40 英尺集裝箱拖掛車。 (5)船舶荷載:2 萬噸級集裝箱船、3 萬噸級雜貨船、7 萬噸級散貨船舶,根據《港口工程荷載規(guī)范》進行計算。 (6)水流、波浪力:根據《港口工程荷載規(guī)范》、《海港水文規(guī)范》進行計算。
2.2.1 工程地質條件
從勘察、踏勘分析及區(qū)域資料可知,場地下無活動性斷裂通過,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存在暗埋的地下管道、暗塘、墓穴等對工程不利的地質現(xiàn)象,但場地存在較厚的軟土淤泥。 地面標高自北往南平緩降低,層頂高程:2.64~-0.8 m。軟土淤泥厚度9.30~12.00 m。 淤泥下地層結構自上而下依次為:粉質粘土、中砂、卵石、全風化花崗巖、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碎屑狀強風化花崗巖及中風化花崗巖。
2.2.2 水工建筑物基礎持力層
本工程碼頭為重力式沉箱結構,基床地基持力層擬采用強風化花崗巖作為持力層。
(1)充分考慮工程區(qū)域及周邊地區(qū)的建設條件及自然條件,結構設計滿足碼頭的使用功能和建設工期要求,并盡可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
(2)結合類似碼頭設計的成功經驗,針對本工程水工建筑物的技術特點和難點,通過方案比選并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推薦技術先進、經濟合理、使用方便和耐久性高的結構方案。
(3)分析重力式碼頭結構設計的關鍵技術,如回填材料、倒濾措施、沉降控制、挖泥、后軌基礎等,提出經濟可靠的解決方案。
(4)分析各種設計條件,選擇合理的設計參數(shù),通過計算和經濟性比較,確定各構件的型式、尺寸。
根據現(xiàn)有的鉆孔資料顯示,擬建工程處的覆蓋土層主要以淤泥和卵石為主,前沿線位置淤泥厚度約10 m,其下主要為卵石層和風化巖層,風化巖層埋深相對較深。 由于本工程1 號、2 號碼頭為2 個3萬噸級(結構按5 萬噸級設計)和3 號碼頭為7 萬噸級泊位,碼頭前沿設計底高程正好處于卵石層或風化巖層位置,通過開挖覆蓋層可達到作為重力式碼頭基礎的持力層, 是理想的重力式碼頭建設條件。 因此水工建筑物采用重力式碼頭結構是合適的,而且本工程碼頭位置的挖泥等疏浚量可用于后方臨港產業(yè)園陸域形成回填工程。
另一種常見的碼頭結構型式——高樁梁板式結構在本工程中應用有明顯的劣勢,通過開挖停泊水域后,碼頭前沿線位置巖層覆蓋層較薄,需大量采用嵌巖樁技術,施工難度大、費用高、結構耐久性差、碼頭接岸結構代價大;因此,本工程擬不采用高樁結構。
目前國內常見的重力式碼頭結構型式有沉箱、方塊及扶壁結構。 方塊碼頭從技術上而言,可以成立,但由于預制件數(shù)量較大,不能滿足快速形成碼頭岸壁的需要。 扶壁結構需要解決施工階段穩(wěn)定問題,受風浪條件、起重能力制約明顯,不適合在本工程采用。 沉箱結構能避免上述問題,不僅施工的穩(wěn)定性及速度有保證,而且鄰近地區(qū)預制廠的出運條件及生產能力對工期均有保證。類似工程和鄰近工程多采用沉箱結構也充分說明這一點。
因此, 本工程碼頭結構選用重力式沉箱結構,并根據墻后填料的不同,進行回填海砂和拋石棱體的重力式沉箱方案的比選。
碼頭平臺采用不帶卸荷板的大型沉箱結構,根據墻后填料的不同,設計兩個方案[1]。3.3.1 碼頭結構方案一(對應總平面布置方案一)
本方案碼頭平臺采用墻后填砂的重力式沉箱方案,1 號、2 號泊位碼頭結構斷面見圖1,3 號泊位碼頭結構斷面見圖2。
圖1 1 號、2 號泊位碼頭結構斷面圖(方案一)
圖2 3 號泊位碼頭結構斷面圖(方案一)
碼頭為連片式布置,1~3 號泊位總長690 m,1 號泊位端部預留延伸段長52.89 m,3 號泊位端部預留延伸段長50.38 m; 碼頭頂面設計標高為+10.0 m,1 ~3 號泊位碼頭前沿設計底高程為-15.61 m,而1 號和2 號泊位碼頭前沿停泊水域設計底高程為-14.21 m,3 號泊位碼頭前沿停泊水域設計底高程為-15.61 m。 根據巖層標高分布情況,選用強風化作為碼頭的持力層。 沉箱安放在拋石基床上,拋石基床塊石重量10~100 kg,厚度大部分為3~5 m,局部達到10.8 m。
沉箱尺寸為長17.55 m、 底寬21.0 m、高18.61 m,單個沉箱重約3 022 t,供布置沉箱45 個。沉箱頂標高均為3.0 m,頂面以上為現(xiàn)澆砼胸墻,胸墻高7 m。 沉箱前倉格-2.0 m 以上采用回填10~50 kg 塊石,其余倉格均回填中粗砂。 沉箱后側拋石基床頂面鋪設混合倒濾層和土工布,其上回填中粗砂(內摩擦角≥28°)。 沉箱采用對接方式,在箱間設置倒濾井,倒濾井采用砼插板和二片石、混合倒濾碎石的結構型式。 碼頭前沿兩軌道之間13.65 m 范圍內面層為現(xiàn)澆砼面層,面層厚度250 mm,其下鋪設5%水泥碎石穩(wěn)定層300 mm、 級配碎石墊層250 mm;后軌后側10.5 m 范圍面層為50 MPa 高強聯(lián)鎖塊, 面層厚度100 mm, 其下鋪設砂墊層50 mm、5%水泥碎石穩(wěn)定層300 mm 及級配碎石墊層250 mm。
門機前軌座落在砼胸墻上;門機后軌采用軌枕道渣結構。
3.3.2 方案二(對應總平面布置方案二)
本方案碼頭平臺采用墻后拋石棱體的重力式沉箱方案,1 號、2 號泊位碼頭結構斷面見圖3,3 號泊位碼頭結構斷面見圖4。
圖3 1 號、2 號泊位碼頭結構斷面圖(方案二)
圖4 3 號泊位碼頭結構斷面圖(方案二)
方案二同方案一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方案二沉箱后側為回填10~100 kg 拋石減壓棱體, 減壓棱體分為兩級,上級減壓棱體底高程為+3.0 m。 減壓棱體坡面表層拋設0.5 m 厚的二片石墊層, 其上再設置5~100 mm 混合倒濾層,倒濾層表層鋪設一層400 g/m2土工布,最后為回填海砂。 沉箱尺寸為長13.9 m、底寬17.65 m、高18.61 m,單個沉箱重約2 026 t。 方案二供布置沉箱55 個,沉箱之間采用平接型式。
計算內容包括: 對沉箱底面前趾的抗傾穩(wěn)定性、 沿沉箱底面和拋石基床底面的抗滑穩(wěn)定性、基床頂面及基底應力,詳細計算結果見表1~2,碼頭整體穩(wěn)定計算詳見表3。
表1 碼頭結構計算成果(方案一,持久組合)
表2 碼頭結構計算成果(方案二,持久組合)
表3 碼頭整體穩(wěn)定性計算結果
兩個結構方案均可行,但在技術、經濟、施工等方面存在差異,兩個方案的主要優(yōu)缺點比較見表4。
表4 水工結構方案比選
為了盡可能縮短工期,實現(xiàn)快速施工,又要盡量避免施工階段可能遇到的施工風險,方案一滿足了方案技術可靠、施工工藝成熟、施工速度快及施工階段穩(wěn)定性高的要求。 故推薦水工結構方案一。
泊位水工建筑物結構選型是水運碼頭工程設計研究的重點內容,需要考慮工程區(qū)域及周邊地區(qū)的建設條件和自然條件,綜合考慮經濟性、安全可靠性,通過計算和經濟技術比較,確定各構件的型式、尺寸。 本文通過對碼頭水工建筑物結構選型的研究,希望可以給類似工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