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仕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安高鐵股份有限公司
阜陽北編組站位于安徽省阜陽市北郊,銜接商阜、阜麻、青阜、阜淮、漯阜、阜六等六個方向,主要承擔豐臺西、南倉、徐州北、鄭州北、侯馬北、月山、襄陽北、向塘西、武漢北、合肥東、蕪湖東、喬司等相鄰技術站間列車的解編任務。車站站型雙向縱列式三級八場,兩個改編系統,駝峰作業(yè)方式雙推單溜,2021年8月份編組站綜合自動化CIPS系統投入運營。全站配備ND5型固定調機8臺,上行系統3臺(駝峰1臺、編尾2臺)、下行系統5臺(駝峰2臺、峰尾3臺)。
2019年4月9日,三級八場改造完成投入運營后,車站日均辦理在20 000輛以上,最高日解體110列、編組106列,最高辦理有調11 438輛,辦理最高27 998輛。表1為車站近年來工作量。
表1 車站近年來工作量
據設計可行性報告,車站設計日辦理38 654輛,有調16 558輛、無調22 086輛,其中:上行系統日均作業(yè)量19 040輛,有調7 538輛,無調11 502輛,交換車448輛;下行系統日均作業(yè)量19 614輛,有調9 030輛,無調10 584輛,交換車476輛。
(1)從能力利用率分析,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依據2020年統計數據計算:上行系統改編能力利用率75.4%,無調能力利用率93.3%,上行系統辦理能力利用率48.0%;下行系統改編能力利用率67.2%,無調能力利用率47.6%,下行系統辦理能力利用率58.0%。整個車站改編能力利用率57.3%,無調能力利用率48.6%,辦理能力利用率52.4%;最高辦理輛能力利用率72.4%。從上述計算分析可以看出,作業(yè)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運量需求分析。隨著國家進入新發(fā)展階段,貨運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按照京九線以貨為主以客為輔路網運能規(guī)劃,車站將要承擔比目前更大的運輸任務,因此,提高運輸效率十分關鍵。
(3)結合2021年“4.10”圖定運輸任務,在能力未趨飽和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作業(yè)效率,適應大運量需求,確保樞紐暢通,是必要和可行的。
由于阜陽北站處于京九中段和中原地帶,受旅客列車夕發(fā)朝至、朝發(fā)夕至影響,23:30~4:30和9:00-12:30兩個時段旅客列車密集到發(fā),加上京九線12:00~16:00施工維修“天窗”,阜陽北站車流不均衡到達現象比較嚴重。每天17:00~23:00、6:00~11:00兩個時段,列車集中到達,外圍大批列車等線,車站作業(yè)能力不適應,其余時段車流相對較小,這種車流的不均衡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輸效率,虛糜了設備能力。
從車站生產實踐來看,班計劃、階段計劃編制質量不高,車流推算不精準,作業(yè)安排不合理;車流組織預見性不強,影響運輸效率;不按階段計劃組織接發(fā)列車、解編作業(yè)和運用到發(fā)線,接發(fā)列車系統與改編作業(yè)缺乏統籌和協調,導致班計劃、階段計劃總體兌現率不高,2021年1-5月份班計劃平均兌現率86.0%、階段計劃平均兌現率87.1%,均未達到90%考核標準。調車作業(yè)計劃編制質量方面,計劃編制不合理,交叉干擾、勾數多、行程長,解體編組相互抵觸,隨意變更,作業(yè)組織不緊湊,提前停輪交班等問題普遍存在,造成設備能力虛靡。
阜陽北編組站貨物列車機車交路由豐臺、向塘、江岸、新鄉(xiāng)、鄭州、徐州、合肥、漯阜等8個機務段擔當。受車流到發(fā)不均衡、國鐵集團經常性往京九分流調整、京九線經常超圖行車、“4+3”施工天窗模式等影響,各去向常態(tài)均不同程度存在機車供應階段性不足,有時甚至幾個方向列車同時等機車,造成大量待發(fā)車列長時間占用到發(fā)線,車站運轉困難。
一是調機利用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編作業(yè)效率。據統計,2021年1~4月份,車站七臺調機日均生產時間為18.3 h,利用率76.3%;其中駝峰調機日均生產時間18.3 h,利用率76.2%,編組調機日均生產時間18.3 h,利用率76.3%。二是峰尾調機作業(yè)不達速問題。據寫實統計,車站峰尾調機作業(yè)時常不達速,編組列車牽出、轉線與單機運行速度偏低,單機運行低于30 km/h,編組列車牽出、轉線運行速度21 km/h左右。三是駝峰調機作業(yè)方面。部分作業(yè)人員過分偏重于安全,駝峰推峰速度經常以黃閃信號和5 km/h左右甚至更低的速度推峰,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解體作業(yè)效率。四是作業(yè)組織不合理,作業(yè)進路交叉,駝峰編尾作業(yè)相互抵觸、作業(yè)銜接不緊湊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虛糜了作業(yè)能力。
受車站場型的局限及折角車流來源影響(大部分是下行端到達上行出發(fā)折角車流,占總折角車流的89.5%),加上上行端無環(huán)到線,下行方向到達折角交換車流無法進入上行系統作業(yè),導致下行系統能力緊張。據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車站每天折角車流2 279輛(有調1 185輛,占52.0%),占辦理輛的22.5%,其中上行交下行239輛(淮濱口到達127輛,阜淮線到達112輛),下行系統到達折角車流2 040輛,占折角車流的89.5%,其中:青阜線到達開漯阜線方向603輛左右,京九線到達開往漯阜線青阜線701輛左右,漯阜線到達開往京九線青阜線方向736輛左右。
一是到達違反列車編組計劃列車較多,增加作業(yè)難度。據統計,2020年日均到達違編列車30列,其中王樓口迂回車流8列,淮濱口空重混編車流16列(其中武漢北4列、向塘西12列),阜陽西違反車流徑路到達6列。二是編組場股道運用困難。車站下行編組場32股道4個線束、上行編組場僅24股道3個線束,但車站編組去向卻達31個,另外再加空P、C和檢修車以及向塘西等5個去向車流強度大,上行系統空車溜行不到位需兩線集結等問題,編組場分類線運用較緊張。武鋼、明港、水冶、平頂山東、西峽等去向車流需單獨集結定量整列開行;管內卸車品類較多,集中到達時占用編組場分類線7~12股道。
(1)提高計劃編制質量,加強調度組織指揮。車站要按階段主動對接集團公司調度,在精確掌握區(qū)段車流動態(tài)和列車運行狀況的前提下,針對車站階段作業(yè)情況,前瞻謀劃組織車流均衡接發(fā)。計劃人員根據調度所下達的日(班)計劃、階段計劃、列車運行調整計劃,準確推算車流,合理運用好行車設備,正確及時地編制車站班計劃、階段計劃和調車作業(yè)計劃;合理組織車流接續(xù)、到開,統籌安排列車改編作業(yè)和列車接發(fā),作業(yè)中增強主動性、預見性,密切關注作業(yè)動態(tài),適時修正計劃偏差,積極組流上線,提高計劃兌現率。作業(yè)中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始終抓住調車機運用、車流組織、到發(fā)線運用、解體車列順序、列車編組等調度指揮工作“牛鼻子”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盯控好作業(yè)進度,盡力組織計劃兌現。加強交接班、吃飯前后作業(yè)的組織,壓縮調機非生產和輔助時間,實現利用率90%以上;發(fā)揮好STP系統等設備功能,科學安排平行作業(yè)和作業(yè)銜接,組織調機按規(guī)定速度達標運行,搞好解編作業(yè)和上下行系統間協調配合。
(2)抓好關鍵作業(yè)組織。要在精準計劃編制、車流組織的基礎上,加強機車整備、機車叫班、機車出庫、機車換掛等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組織,加強階段計劃實施情況跟蹤與修正,掌握好各方向機車供應與車流匹配情況,有計劃地組織列車接發(fā)工作尤其是緊交路方向列車接車,做到機列銜接緊密,并及時向路局調度所提出調整建議。抓好出發(fā)場開車作業(yè)組織工作,積極組織超軸列車的開行,緩解機車交路緊張情況;積極組織車流經漯阜線、阜淮線二通道迂回,加速車流移動。積極組織各場列檢快速作業(yè),動態(tài)調配列檢作業(yè)組,壓縮列車待檢時間。加強高峰時段運輸組織,實現上下行駝峰高峰時段解體能力達到6-7列/小時,日均解體達到110列以上目標。
(3)抓好到解編發(fā)作業(yè)綜合協調。樹立編組站作業(yè)一盤棋的思想,抓好開車、編組、解體、接車工作,協調各子系統和雙向系統協同運作,共同完成好生產任務。同時要組織駝峰、編組協同作業(yè),解體盡量照顧編組、取送車,編組緊密協同駝峰作業(yè),列車到達兼顧好解編作業(yè),加速車輛移動。
(4)抓好交換車流組織。對具備直通條件的折角車流,靈活選擇徑路反接反發(fā),盡量減少交換流在站內調車轉場作業(yè)。對無法組織整列直通的折角車流,采取“場間”、“站內”、“外圍”三種方式。即上行系統到達的下行交換流,在上編場集結整列后編至八場,開行至下行系統二次解體或直通。下行系統到達上行交換車流,在下行編組場集結后編組至四場,直接運用下行出發(fā)場股道組織往相關方向開行。協調機務部門,貫通LKJ基礎數據,將上行系統產生的向塘、淮西方向的車流在上行系統集結,直接在八場或者七場開行另外,對下行系統集結的交換車流,直接由四場始發(fā)經袁寨調向折返至五場進行二次解體或至八場組織直通,上系統集結的交換車流,由七場始發(fā)經青阜線中間站折返至一場進行二次解體或至四場組織直通。
。
(5)發(fā)揮合署辦公作用。健全站調、機調、輛調、貨調合署辦公管理制度,細化站、機、輛調度合署辦公崗位職責、工作流程、聯系制度、作業(yè)辦法;為各工種調度配備作業(yè)終端,實現信息共享。組織駐站機調、輛調參加車站計劃會、交接班會,每月對駐站機調、輛調工作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由相關單位進行考核。每月召開站、機、輛合署辦公協調會,積極解決結合部方面存在的問題。集團公司運輸、機務、車輛等專業(yè)管理部門,加強日常檢查指導,每季度開展聯合檢查,及時發(fā)現和解決作業(yè)結合部存在的問題。
(6)加強運輸生產分析。加強日班計劃、階段計劃、調車作業(yè)計劃質量評價考核工作,加強旬、月、季分析和專題分析,高質量地開好班后生產分析會,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
(7)健全完善考核機制。進一步健全績效考核辦法,集團公司層面建立編組站運輸組織考核機制,推行“站區(qū)一體化”聯勞考核模式;車站層面健全以解編輛、中時辦理輛為主的考核機制,將各項考核指標細化和量化到作業(yè)崗位上,促進整體作業(yè)效率的提升。
為進一步釋放車站運輸能力,建議盡快增建上行系統環(huán)到線,減少上下行系統間交換車流。同時建議國鐵集團公司,加強對列車編組計劃執(zhí)行情況的檢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