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崇國
(重慶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重慶 401331)
在電視辯論中,盡管論辯雙方會采用一些語力較強的語用策略如質(zhì)問、否認、駁斥等捍衛(wèi)自己立場或攻擊對方觀點,言辭對抗明顯。但是,辯論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共識,因此,論辯雙方并不總是一味地升級沖突,他們也會借助一些緩和策略降低話語驅(qū)使力,弱化話語沖突,使雙方的立場觀點逐漸趨同,最終實現(xiàn)辯論目的。然而,學界討論更多的是辯論話語的沖突性[1-2],卻較少關注辯論話語中的緩和現(xiàn)象。
Spencer-Oatey[3]提出了和諧管理模式(Rapport Management Model),其中心論點就是和諧管理不僅能解釋作為人際需求的面子觀,也能解釋作為社會期望的社交權力和義務以及交互性目標。因此,和諧的基礎由相互聯(lián)系的三部分構(gòu)成:面子敏感度、社交權利和義務以及互動目標。面子關系到人們的價值感、可信度、尊嚴、聲譽、能力等,分為素質(zhì)面子和身份面子兩類。素質(zhì)面子指的是個人希望得到對方對自己外貌、智力、能力等的正面評價;身份面子是一個新的類別,指個人希望他人認同自己的社會身份和地位。社交權反映了人們對公平、體貼、社會包容/排斥等問題的關注,分為平等權和交往權。平等權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不希望被對方驅(qū)使、利用、剝削,有自己選擇行動的自由,能被公平對待;交往權指的是與他人保持交往的權利。而和諧的第三個基礎---互動目標,與人們在交往時所要實現(xiàn)的特定目標相關。
在人際交往中,由于會話者要考慮和諧關系的三個基礎,他們之間的交流互動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發(fā)展,即和諧增強、和諧維護、和諧忽視或和諧挑戰(zhàn)取向[3]。這些和諧取向(rapport orientation)主要是通過語言使用來實現(xiàn)的,如一些挑釁性或冒犯性言語的使用會對人際和諧帶來挑戰(zhàn),而語用緩和策略的使用則有利于維護或增強人際和諧??梢?,人際和諧管理模式為開展辯論話語中的語用緩和策略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
緩和策略指的是能夠帶來人際和諧的一些修辭手段和語用手段,前者包括如反問、反語、隱喻、雙關等,后者包括刻意曲解、稱呼語的變異使用、摹狀詞的“指稱性用法”等[4]。有學者[5]從緩和語的言語行為修飾角度概況了語用緩和策略:間接性的言語行為(perform the speech act indirectly)、直接引發(fā)聽話人的積極情感(immediacy)、免責申明(disclaimers)、使用插入性動詞(parenthetical verbs)、附加疑問句(tag questions)、模糊語(hedges)等。也有學者[6]將第三者緩和性言語干預如幽默或抑制沖突性的話語以及說話人緩和性的言語插入如一些夸獎性言辭、表面性同意、部分退讓、緩和性標記語歸入了緩和性言語策略。
本研究語料來自于2019年中美女主播跨洋電視辯論話語。此次辯論主題是中美貿(mào)易,F(xiàn)OX商業(yè)頻道女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和CGTN女主播劉欣就公平貿(mào)易、知識產(chǎn)權、華為問題、關稅、中國發(fā)展中國家地位、國家資本主義等議題進行了公開辯論。
(一)中美女主播電視辯論文本中的緩和策略統(tǒng)計分析。兩位女主播在辯論中使用的緩和策略共有67條。其中模糊語的使用超過了一半以上,兩位女主播都大量使用了“I think”表達個人的看法或觀點,使所指話語的肯定語氣聽起來較緩和,此外,她們還使用了“a little”,“high possibility”,“maybe”等模糊詞或短語來避免話語武斷。緊隨其后的是趨同策略(14.93%),如“ I totally get it”,“I do not deny”等用以向?qū)Ψ绞就?,表達對對方情感的關注和理解。贊許性言辭被使用了7次,占比10.45%,用以表達對對手觀點主張的認可。在辯論中,變換稱呼語(7.46%)如“special guest”,“My guest”,“Xin”等體現(xiàn)了說話人對對方的尊重,是一種禮貌的表現(xiàn),有利于拉近與對手之間的關系。在辯論話語沖突升級情況下,通過轉(zhuǎn)移話題(4.48%)有助于推進辯論進程,實現(xiàn)辯論目標,維護和諧人際關系。使用降調(diào)的附加疑問句(4.48%)可以弱化語氣,降低語力,有利于緩解辯論場上的緊張局面。在被誤解或沒有聽懂情況下,通過主動釋義(2.98%)或?qū)で蟪吻澹?.98%)有利于澄清誤解或獲得準確信息。
(二)論辯話語中緩和策略使用的語用理據(jù)。辯論的目的是解決意見或觀點的分歧以便達成共識。在辯論過程中,盡管論辯雙方會據(jù)理力爭,甚至相互攻擊,但由于辯論目標一致,所以雙方總體上能堅持和諧取向,盡可能避免使用導致沖突的話語,即使沖突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他們會通過使用各種緩和策略降低話語的負面效應,使沖突降溫,維護雙方友好關系。由此可見,和諧維護取向是辯手使用緩和策略的語用理據(jù),而共同實現(xiàn)辯論目標又是辯手堅持和諧維護取向的動因。
(1)Trish Regan:......As these trade negotiations stall out,it’s helpful to know h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thinking about trade and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2)Liu Xin:Thank you Trish,thank you for having me,it’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me,unprecedented,I never dreamed that I would have this kind of opportunity to speak to you and to speak to many audiences in ordinary households in the United States......
例(1)和(2)是兩位主播在電視辯論中的開場白。在例(1)中,美國女主播崔西里根提到這次辯論的目的是讓美國觀眾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美貿(mào)易的看法。在例(2)中,中國女主播劉欣感謝崔西里根給她提供了向美國普通家庭的觀眾講述中國政府對中美貿(mào)易看法的機會??梢姡瑑晌慌鞑サ霓q論目標是一致的,即讓更多美國觀眾了解中國政府對公平貿(mào)易、知識產(chǎn)權、華為問題、關稅、中國發(fā)展中國家地位、國家資本主義等議題的看法。為了實現(xiàn)共同目標,兩位主播在接下來辯論中有意識選擇各種語用緩和策略緩解話語的沖突性,弱化對對方面子和社交權的威脅,維護和諧人際關系。
(三)緩和策略使用的語用效應分析。
1.通過變換稱呼語建立彼此之間的親近關系。
(3)Trish Regan:I‘m very pleased tonight to welcome Ms.Liu Xin,host of the primetime opinion programme The Point with Liu Xin,to Trish Regan Primetime,tonight......but Xin,welcome,it‘s good to have you here.
制約人們稱呼語的使用主要有兩種因素,一是“權勢關系”(power),二是“親和程度”(solidarity)。其中“親和程度”通過心理距離來顯示,是交際雙方在特定的交際環(huán)境中所感知和確認的彼此之間的親近和疏遠程度。在人際交往中,交際主體有時會有意通過稱呼語的變換拉近與對方的人際關系。例(3)是崔西里根在介紹劉欣,她在第一句中采用了正式的稱呼語:“Ms.Liu Xin”(劉欣女士),但后一句就改為“Xin”。就施事目的而言,這種稱呼語的變換并沒有多大作用,但對人際關系的構(gòu)建而言卻有很重要意義。崔西里根試圖通過語言選擇,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建立親近關系。
2.通過模糊語、贊許性言辭、附加疑問句等保全雙方面子。
(4)Liu Xin:......U.S.President Donald Trump’s tariff makes it a little bit more difficult,makes the future a little uncertain......I think that is something......I think the Chinese Government......I think there is a consensus......I think that is.....I think that’s a common practice....because that kind of blanket statement is really not helpful,really not helpful.
(5)Trish Regan:I think you need to probably keep being open.I think that,as a free trade person myself,I think that that’s the direction to pursue and ultimately that leads to greater economic prosperity for you and better economic prosperity for us,so then you get a win-win.
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十分豐富,可以用來表示說話人的信息并不完全正確,也可表示說話人的責任擔當意識,還可用來表示說話人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建議。一些表推測或表達不確切信息的詞語,如seem,might,perhaps,a little bit,kind of等屬于模糊限制語。在例(4)中,當劉欣在表達對貿(mào)易談判和知識產(chǎn)權看法時,她使用了“a little bit more”“a little”“that kind of”等模糊限制語提高了信息或觀點的可接受性,增加話語的回旋空間,產(chǎn)生特定的緩和效應。在例(5)中,崔西里根使用“probably”委婉地表達自己觀點,避免言辭武斷、避免將己方觀點強加給對方。在(4)和(5)中,劉欣和崔西里根在表達觀點時都多次使用模糊限制語“I think”降低話語的肯定語氣,以較緩和的方式表達觀點,避免威脅對方的素質(zhì)面子。
(6)Liu Xin:I think that would be a wonderful idea.Don’t you think for American consumers,products from China would be even cheaper?And for consumers in China,products from America would be so much cheaper too?......
(7)Trish Regan:You mentioned something pretty important,which is that you should pay for the acquisition of that(Intellectual Property).
獲得別人的贊許是人的一種基本社會需求。因此,在辯論中恰到好處地對辯友的觀點或主張給與言辭贊許,這既是對辯友能力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她的鼓勵,有利于推進辯論進程,實現(xiàn)辯論目標。在例(6)中,劉欣在回答崔西里根有關關稅的提問時,她認為降低關稅對中美消費者來講都是好事,因為來自雙方國家的產(chǎn)品都會更加便宜,所以她通過贊許性言辭“I think that would be a wonderful idea”(我認為是一個好主意)對崔西里根的建議給予了正面評價。同樣,在例(7)中,崔西里根使用象征性贊同語“You mentioned something pretty important”(你提及的觀點相當重要)積極評價劉欣關于獲得知識產(chǎn)權需付費的觀點,這是對劉欣個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對劉欣素質(zhì)面子的維護。
(8)Trish Regan:what do you think about saying“hey,to heck with these tariffs,let’s get rid of them altogether.”Would that work?
(9)Liu Xin:I think if it is through cooperation,if it is through mutual learning,if you pay for the use of this IP or high technology,it’s absolutely fine,why not?
在辯論中,當交際雙方的觀點沖突,可能出現(xiàn)威脅對方素質(zhì)面子的言行時,這時一方借助附加疑問句降低話語的施為力度,提高話語的可接受度,維護雙方的友好關系。在例(8)中,崔西里根提議中國和美國一起取消關稅,附加疑問句“Would that work?”(這樣行嗎?)降低了肯定語氣,突出了話語的協(xié)商性,弱化了對立立場,降低了對劉欣素質(zhì)面子的威脅。在例(9)中,當崔西里根提問“美國分享華為所取的巨大科技成就是否可行?”時,劉欣認為如果是通過雙方相互合作,或是通過雙方相互學習,或是對方支付了知識產(chǎn)權費用,她覺得是可行的,并借助附加疑問句“why not?”的反問用意增強斷言的力度,這既能表達不同的觀點或看法,又能引發(fā)對方的情感共鳴,產(chǎn)生正面人際語用效應。
3.通過主動釋義、趨同策略等維持雙方社交權。
(10)Trish Regan:......In the interests of transparency,I should explain that I don‘t speak for anyone but myself as the host of a Fox Business show.My guest however is part of the CCP(China Communist Party)and that’s fine......
(11)Liu Xin:......I have to get it straight,I am not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this is on the record.So please don’t assume that I’m a member,and I don’t speak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ere today I’m only speaking for myself,as Liu Xin,a journalist working for CGTN.
人際交往中難免存在分歧或誤解,而主動釋義往往能更直接陳述自己觀點,消除彼此間的隔閡,避免破壞雙方之間的友好關系。在例(10)中,崔西里根首先使用“I should explain”解釋她不代表任何人,只代表自己,她的身份是??怂闺娨暸_的節(jié)目主持人。但她介紹劉欣時特意強調(diào)她是一名中共黨員,這種概念化的認知就給美國觀眾造成一種錯覺,即劉欣的身份是較特別的,是代表中國政府的,兩位主播的身份是不平等的。在例(11)中,顯然,劉欣不滿意崔西里根對她身份的設定,為了消除對方的誤解,糾正對方的不當言論,劉欣通過使用“I have to get it straight”(我得將自己的身份解釋清楚),主動解釋自己的身份,強調(diào)自己還不是共產(chǎn)黨員,不代表共產(chǎn)黨講話,她也只代表自己,她的身份是CGTN的主持人。由于兩位主播都是以節(jié)目主持人身份參與辯論,她們都享有平等的社交權,因此無須顧慮權勢地位的差異影響她們在辯論中的發(fā)揮,從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12)Liu Xin:.......I do not deny that there are IP infringements,there are copyright issues or there are piracy or even theft of commercial secrets......
趨同策略指的是交際一方可通過使用理解性言辭、短暫性同意等方式顯示對另一方的關心、尊重以及分享情感等,在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實現(xiàn)趨同。在例(12)中,劉欣在回復崔西里根提及的有關美國公司創(chuàng)意等存在被竊取風險時,她不否認存在著知識產(chǎn)權侵權、版權、盜版、甚至商業(yè)秘密被竊取的問題。因此,她采用趨同策略“I do not deny that”(我不否認)表示對崔西里根看法的認同、理解,這種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移情凸顯了劉欣對崔西里根的尊重,表達了維護雙方友好交往的愿望,這是正面語用效應的體現(xiàn)。
在辯論過程中,論辯雙方既要充分闡述己方的觀點,又要與辯手相互協(xié)調(diào)立場,最終共同實現(xiàn)辯論目標。因此,雙方在辯論過程中總體上能堅持和諧取向,這是他們調(diào)用各種緩和策略管控辯論沖突的語用理據(jù)。各種緩和策略的組合使用能產(chǎn)生正面人際語用效應,如通過變換稱呼語拉近與辯手的心理距離,建立親近關系;通過使用模糊限制語或降調(diào)的附加疑問句降低話語的肯定語氣,提高話語的可接受性,避免威脅辯手的面子;使用贊許性言辭對辯手的觀點給予正面評價,是對辯手能力的肯定,較好地維護了辯手的素質(zhì)面子;主動釋義能消除彼此間的誤解,避免破壞雙方間的友好關系;有意識地使用轉(zhuǎn)移話題策略傳遞出推進辯論進程、維持人際和諧關系的愿望;趨同策略的使用表達了對辯手觀點立場的理解和尊重,縮短了雙方的情感距離,維護了雙方交往權,增進彼此間的友好關系。
在人際交往中堅持“和諧取向”是人們的普遍愿望。在該取向的支配下,交際一方通過恰當?shù)剡x擇語用緩和策略能更好地實現(xiàn)交際目的,同時也能使自己的話語聽起來更禮貌、能更好地被對方接受。因此,在話語沖突背景下,會話雙方應始終堅持和諧維護取向,順應語境變化,通過恰當使用語用緩和策略來處理威脅面子和社交權的言語行為,使雙方的互動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交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