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
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重磅文件《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21年7月24日由新華社全文刊發(fā)。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雙減”政策。
《意見》開篇提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tài),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意見》指向明確,一個是減輕作業(yè)負擔,一個是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關于減輕作業(yè)負擔,《意見》要求:要減少作業(yè)總量;要提高作業(yè)質量;要強化教師職責,同時也要減輕家長負擔。
另一指向,則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校外培訓做了明確的要求。
《意見》將“全面規(guī)范校外培訓行為”作為一條準則著重提出。
要求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xù)規(guī)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對全面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釋放了營造良好教育生態(tài)的信號。其中明確提出,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不良學習方法。
2021年7月30日,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的通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
2021年9月8日,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堅決查處變相違規(guī)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的通知》。
2021年8月11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fā)專門通知,對各省“雙減”工作落實進度每半月通報一次。通報重點是各地作業(yè)時間達標學校情況、課后服務時間達標學校情況、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情況、違規(guī)培訓廣告查處情況和群眾舉報問題線索核查情況等。
一場校外培訓教育的變革正在進行。
校外補課,是當前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陀^地說,校外補課的問題,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造成的,其根本原因來自于教育焦慮。
但不可否認,校外補課已經成為橫亙在教育良性發(fā)展路上的絆腳石,其危害性十分嚴重。
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shù)量十分巨大,已基本與學校數(shù)量持平,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不僅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還擾亂了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由于違法違規(guī)成本較低,導致無證無照機構屢禁不止,虛假宣傳、超前超標、亂收費、與中小學招生入校掛鉤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依然存在,機構倒閉、卷款跑路等事件時有發(fā)生,嚴重損害了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大量資本涌入培訓行業(yè),展開“燒錢”大戰(zhàn),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營銷,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tài),甚至有的家長發(fā)出了“教育內卷是最大的內卷”的聲音。
為此,《意見》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提出了以下舉措:
第一,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xiàn)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tǒng)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區(qū)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
第二,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fā)行股份或支付現(xiàn)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已違規(guī)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第三,培訓機構主要采用的是自編材料,一些英語培訓機構使用境外教材。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guī)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教育部將出臺《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對培訓材料管理提出要求。
第四,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第五,學科類培訓機構統(tǒng)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后,對其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由各地政府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
這一切的目的正是為了讓教育回歸本質。
關于校外補課,很多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見。有些家長認為校外補課的確是有效果的,孩子的成績提上來了;也有些家長說,校外補課,其實作用不大,孩子成績還是一樣糟糕。甚至還有家長說,孩子參加了校外補課之后,連校內的課都不好好聽了,成績反而更糟了……
但無論如何,校外補課已經綁架了大多數(shù)的家長和學生,成為當今的流行。
校外補課有其存在的基礎,需要從多個方面去分析。
對于家長來說,有從眾的心態(tài),但更多的是陷入“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補習”的困境心理,即使有些家長對于校外補課不很情愿,也沒有辦法,只能被裹挾其中,不能自拔。
在現(xiàn)有的教育體系中,特別是中考和高考中,分數(shù)依然是進入好學校的“剛需”。為了讓孩子考入好的高中、大學,家長們情愿多花錢也要想方設法地把孩子送到各種補課班去學習。究其根本,在于學校內部活力不足,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客觀上迫使家長和學生產生補課的需求。
學生大概是這一鏈條中最無奈的一環(huán),“唯分數(shù)論”的風氣迫使他們早早就背上了沉重的負擔,開拓發(fā)展空間、全面健康成長被一堂堂的補習課壓榨成奢求。
如何破解這一“怪圈”,還要從教育的基礎抓起。確切地說,要擺正一個觀點:校外補課只是校內學習的一個補充,不能本末顛倒主次不分,把校外補課當做正課上。校內加上去,校外才能減下來。因而,要想有效實現(xiàn)“雙減”,需要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校學足學好。
要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和覆蓋面。
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guī)定課程,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
學校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guī)統(tǒng)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
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嚴禁校外培訓機構聘用在職教師。
從根本上為校外補課去火降溫,去除“教育焦慮癥”。
更關鍵的是,在這次“雙減”中,我們要深刻地反思,加強教育理念的宣傳,在輿論宣傳上,要破除“搶跑文化”等功利現(xiàn)象,不炒作考試成績排名和升學率,營造良好社會育人氛圍,這才是治標又治本。
日前,市場監(jiān)管總局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典型案例,對新東方、學而思、精銳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書院等13家校外培訓機構予以頂格罰款?!半p減”政策的實施,也讓教育行業(yè)大洗牌,大浪淘沙下,不少培訓機構紛紛轉向。近日,新東方旗下的“東方優(yōu)播”也宣布將關停K12階段學科類培訓業(yè)務,并啟動對家長的退費及對員工的安置。
同時,“雙減”意見出臺后,許多教育界人士也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
成都西川中學老師們寫了一封致家長們的公開信,對校外補課談了自己的認識。他們說:“對于常年在外進行復習補差的孩子,我們也希望家長們明白:在校每周五天的課堂學習、自習和輔導才是孩子們成長的主戰(zhàn)場,不要把本該系統(tǒng)學習的事碎片化,在該吃‘正餐的時候,心里想著‘零食,而‘零食又是沒有多少營養(yǎng)的‘壓縮餅干?!?/p>
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校長曹君更是反對校外補課等現(xiàn)象,提出了“為孩子重塑教育”的口號。
2021年9月14日,教育部官網(wǎng)發(fā)布消息,教育部辦公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近日聯(lián)合印發(fā)了《校外培訓機構從業(yè)人員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教育部在對其解讀時表示:出臺《管理辦法》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意見》精神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加強校外培訓機構從業(yè)人員管理,提升行業(y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保障“雙減”改革任務落實。
《管理辦法》指出,校外培訓機構的從業(yè)人員指的是按規(guī)定面向中小學生及3周歲以上學齡前兒童開展校外培訓的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分三種不同的類型,包括教學人員、教研人員和其他人員。
《管理辦法》指出,從事學科類培訓的教學、教研人員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證書,從事非學科類培訓教學、教研人員須具備相應的職業(yè)(專業(yè))能力證明。從為人師表的角度,從業(yè)人員還必須思想政治過關、守法意識過關、品德行為過關以及職業(yè)身份過關。
新出臺《管理辦法》還明確校外培訓機構從業(yè)人員資質:非中小學、幼兒園在職教師,從事學科類培訓需具備教師資格。
斬斷校外補課之手,就是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還教育一個清朗的環(huán)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習能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以后的學習和終身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教育的根本?!安蛔尯⒆虞斣谄鹋芫€上”,但不是拔苗助長、急功近利。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對校外補課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