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滿天,實在瑰異奇妙。盡管我們知道天上有億萬顆星星,但總是忘記一顧。我們也想觀星,但也許一年中凝望頭頂這塊暗夜蒼穹的次數(shù)不過寥寥。
凝望星空時,我們內(nèi)心安逸,感到自己在這片浩繁之下渺若塵埃。我們重新感悟廣袤,心懷謙卑但并不羞愧。不僅僅是我們自身,就連困頓、窘迫,也在星空的襯托下變得微小了。
也許是加班晚歸途中在城郊火車站匆匆一瞥,也許是在無眠的夜里透過窗戶偶然瞧見,無論身在何處,觀星時宇宙之浩瀚都會直抵心扉。不需要更多細節(jié),我們也能清晰地意識到,星光自有史以來就一成不變地照向大地,我們的祖先一定也曾時不時地望向這片星海。繁星看似緊挨在一起,但我們知道,它們相隔甚遠,兩顆星星間是大片的虛無。盡管千萬年后我們的子孫或許會在那里定居,但對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那里仍是未知的世界,或許了無生機,又或許充滿異域情趣,蘊藏著不可思議的瑰麗場景以及我們一無所知的悲情故事。觀星使我們進入崇高之境,讓我們完全從日常生活中抽離,思緒也指向與個人利益無關(guān)之處,個人生活成為背景,我們得以從隨時隨地的焦慮中解脫。
我們總被教育說對星星的興趣出于對自然科學的癡迷,但其實更該給這種興趣帶上人文色彩。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對星星的興奮之情,父母會認為應(yīng)該帶他去天文館,并試圖解釋熱核聚變、重力、光速、紅巨星、白矮星和黑洞。在他們的主觀臆斷中,對星星的興趣一定出自對天文知識的渴望。
然而我們中很少有人會最終成為科學工作者。我們感到的震撼,與我們能否記下眾多天文細節(jié)毫無關(guān)系,我們只是業(yè)余愛好者,我們另有所需。繁星之所以在生活中大為可觀,在于與恢宏夜空的相遇令人心感寬慰,還在于它鼓勵我們正視自己——短暫而微小的存在。
(江一城摘自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人生學校:微小的幸福》一書,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