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勝兵,韓詩云
作者單位: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湖南省胸科醫(yī)院內二科(樂勝兵),電生理科(韓詩云)
通信作者:韓詩云,E-mail:476055977@qq.com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常見慢性支氣管炎,可引發(fā)胸悶、咳痰、咳嗽甚至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COPD 多見于40 歲以上人群,常由吸煙、空氣污染等引發(fā),主要病理特征為呼吸道氣流持續(xù)性受阻[2-3]。Ⅱ型呼吸衰竭為COPD 嚴重并發(fā)癥,多進展迅速,可造成患者呼吸肌疲勞、呼吸中樞動力及感知功能下降,致使氧運輸及利用障礙,影響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進而誘發(fā)紅細胞增多癥,加大血管阻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4]。目前,針對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臨床主要治療措施為藥物治療聯合氧療,但由于起效較慢、不良反應較多,常無法達到治療預期[5]。因此,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聯合尼可剎米對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血氣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動脈血氧分壓(PaO2)<60 mmHg(1 mmHg=0.133 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50 mmHg;(2)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3]中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疾病者;(2)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3)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4)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禁忌證者。
1.2 一般資料 選取湖南省胸科醫(yī)院2017 年5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0 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 組一般資料比較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2 組均行常規(guī)對癥治療:(1)經口腔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141,規(guī)格:每瓶200 撳、每撳含沙丁胺醇0.10 mg),1 撳/次,3 次/d;(2)慢速靜脈注射注射用鹽酸氨溴索(山東裕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46,規(guī)格:15 mg),15 mg/次,2 次/d;(3)靜脈注射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136,規(guī)格:40 mg),30 mg/kg,2 次/d;(4)鼻導管吸氧。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以尼可剎米注射液(北京市永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553,規(guī)格1.5 ml:0.375 g),肌內注射,0.25 g/次,1 次/d。患者療程為7 d。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儀器選擇呼吸機Ventilator(ResMed Germany Inc.,型號:Stellar 150),設定模式為同步/時間,調節(jié)氧流量5~8 L/min、呼氣壓4~6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氣壓10~20 cmH2O,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3~6 h/次,3 次/d?;颊忒煶虨? d。
表1 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1 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表2 2 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1.4 觀察指標(1)比較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漿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纖維蛋白原(FIB)〕,以DG-26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江蘇英諾華醫(yī)療技術有限公司)測定。(2)比較2 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PaO2、pH 值以及PaCO2),以MB-3100-B 血氣分析儀(上?;葜嗅t(yī)療科技有限公司)測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液流變學指標 治療前2組PV、HBV、LBV及FIB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PV、HBV、LBV及FIB 降低,且觀察組PV、HBV、LBV 及FIB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動脈血氣指標 治療前2 組PaO2、pH 值、PaC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PaO2上升,PaCO2降低,且觀察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pH 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鼻導管吸氧具有操作簡單、不影響進食和飲水等優(yōu)勢,可有效糾正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癥狀,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同時維持正常的血氧飽和度以及PaO2[6]。但臨床研究發(fā)現,采用鼻導管氧療時,患者吸入氧濃度易受呼吸時間比、吸氣潮氣量等因素影響,且可引起痰液干燥,刺激局部黏膜,致使患者難以耐受,影響治療進展[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 組PV、HBV、LBV、FIB以及PaCO2水平均下降,PaO2水平均上升,且觀察組變化較大,表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聯合尼可剎米治療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明顯,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調節(jié)動脈血氣。分析其原因:尼可剎米為呼吸興奮劑,廣泛應用于治療中樞性呼吸及循環(huán)衰竭。該藥吸收好、起效快,可通過選擇性作用于延髓呼吸中樞,調節(jié)呼吸頻率及潮氣量,進而改善患者通氣狀況[8]。此外,尼可剎米還可提高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CO2)的敏感性,同時通過作用于主動脈體及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興奮呼吸中樞,促使呼吸加深、加快,進而減輕呼吸抑制[9]。但該藥亦可增加COPD 患者耗氧量,加重CO2的潴留,故單獨應用效果欠佳。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存在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其呼吸功多消耗在高氣道阻力[10]。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患者吸氣時給予其壓力支持,利于克服高氣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氣量,進而減少呼吸功消耗并降低耗氧量;同時,在患者呼氣時,通過給予呼氣末正壓,幫助其對抗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利于改變小氣道等壓點前移位置,并擴張支氣管,避免肺泡萎陷[11]。與尼可剎米聯合應用時,可產生協(xié)同效果,利于增強呼吸驅動,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減少肺內無效腔,糾正通氣/血流比例,從而調節(jié)血液高黏度、高壓積狀態(tài),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同時減輕呼吸肌疲勞,減少呼吸耗能,增加潮氣量,進而改善動脈血氣。
綜上所述,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聯合尼可剎米治療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調節(jié)動脈血氣,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