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尋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來說,他們很難在糖和人造甜味劑(如糖精)之間做出選擇。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威克斯納醫(yī)學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中發(fā)現(xiàn),代糖糖精并不會導致健康成年人患糖尿病。這項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微生物組學》雜志上。
此次研究的資深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和藥理學助理教授George Kyriazis表示:“這并不是說以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是錯誤的,只是它們沒有充分控制潛在的健康狀況、飲食選擇和生活方式習慣等不定因素。通過研究健康成年人攝入的人造甜味劑糖精在體內(nèi)的變化,發(fā)現(xiàn)其腸道微生物組或新陳代謝情況沒有像之前描述的那樣發(fā)生變化?!?/p>
無熱量的人工甜味劑通常被用作膳食糖的替代品,糖精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的6 種人工甜味劑之一。
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由于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攝入過多的糖會對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導致人造甜味劑的使用量在過去十年中急劇增加。
“之前的研究已經(jīng)表明,食用人工甜味劑與代謝綜合征、體重增加、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有關。這些發(fā)現(xiàn)引起了人們的擔憂,食用它們可能會引起不利的公共健康問題,而且缺乏良好控制干預導致了人們的擔憂”,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和藥理學系的研究員Joan Serrano 說。
共有46 名年齡在18-45 歲、體重指數(shù)在25 以下的健康成年人完成了這項隨機、雙盲的對照研究。參與者每天服用含有最大可接受攝入量的糖精或乳酸鹽(1 種甜味受體抑制劑)的膠囊,持續(xù)2 周。糖精每日最大可接受攝入量是400 mg,這遠遠超過了普通消費者的攝入量。該研究不包括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可能影響代謝功能藥物的人,如糖尿病、減肥手術、炎癥性腸病、吸收不良史和懷孕或哺乳史。
研究人員還在缺乏甜味受體基因的老鼠身上測試了10 周更高劑量糖精的影響情況,結果相同:人造甜味劑沒有影響葡萄糖耐量,也沒有引起任何顯著的腸道菌群變化或明顯的不利健康影響。
“另一方面,有充分證據(jù)表明,糖會導致肥胖、心臟病和糖尿病,”Kyriazis 說,“因此根據(jù)我們目前掌握的所有科學信息,如果有選擇的話,像糖精這樣的人造甜味劑顯然是贏家?!?/p>
未來將逐個研究每種FDA 批準的甜味劑,以檢查它們在代謝方式上是否有任何差異。研究人員將對這些物質(zhì)進行更長時間的研究,以確保它們在日常使用中是安全的。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1/210112125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