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仙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蘇軾《浣溪沙·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中的最后一句。原作是這樣的:“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是點(diǎn)睛之筆。沒有濃墨重彩,沒有華麗的排場(chǎng),就一盞好茶,一盤蔬菜,在陽光正好的野外,于蘇軾而言,這就是歡愉,就是人生。
清歡是什么?一般人認(rèn)為只是清靜中求得快樂。其實(shí),清歡是一種生活姿態(tài),清歡是一種尋找自我、釋放自我的方式,清歡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清歡,是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蘇東坡的“對(duì)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是朱自清在“蒼茫的月下”享用“無邊的荷香月色”;是孫犁在“冬日透窗,光明在案”的上午“裁紙裝書”和“每天下午三點(diǎn)鐘,午睡起來,在火爐上面烤兩片饅頭,在爐前慢慢咀嚼著”,自得其樂;是梁實(shí)秋“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
清歡,是“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清歡,是寧靜中綻開的花朵,幽香淺淺,甘美自知;清歡,是席慕容筆下那棵開花的樹,等待她愛的人經(jīng)過,不經(jīng)意間回眸一笑;清歡,也是海子筆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待未來的清影。
清歡,宛如一縷風(fēng)中的茶香,讓人心情怡然。清歡,是一種清新恬淡的心境;清歡,是一種豁達(dá)自得的生活態(tài)度;清歡,是一種隨性詩意的人生情趣。
清歡之味,在于寧靜。心境的寧靜,是一種幸福。靜坐獨(dú)處時(shí),心沉下來,就像月亮沉入潭水中一樣,波瀾不驚。這種味道,是一種絢爛之后的寧靜,寧靜得聽得見遠(yuǎn)寺的鐘聲,聽得到每朵花開的聲音。不管身處何境,不管經(jīng)歷多少滄桑,要留一份寧靜給自己。人生的清歡之味,就是清淡的歡愉。偶爾有空,約個(gè)朋友,泡一壺茶,靜靜地感受茶與時(shí)空的穿梭,是為清歡。
人生需要一味清歡來潤澤心田。如陶公所說的,只要心懷寧靜與坦蕩,人間處處有清歡。一株草木,一處山川,拈來即清風(fēng),揮去則明月。誰都可以立地成佛,成為一個(gè)飽滿豐盈的精神富貴者。
喜歡安靜地端坐在浩蕩的光陰里,閱詩書,調(diào)素琴,吟一首春江花月夜,彈一曲云水禪心,生一份恬淡的悲憫和喜歡心。如此,就算是淡淡的清歡,也會(huì)甘香濃郁,分外怡人。
清歡是一種簡單的歡樂,是返璞歸真后的輕松和愉悅。清歡之樂就好比品茶,苦香過后,是一份淡淡的平和安詳?shù)男那?。它不同于大歡、狂歡,更不是貪歡。它不是孤標(biāo)傲世,也不是平淡蒼白。心存感恩,心懷熱愛,自然能品出清之美。
人生很長,也很短,于這茫茫紅塵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清歡趣事著實(shí)不易。若茶是你的“清歡”,且品且珍惜;若人是你的“清歡”,珍惜眼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