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梅
最近幾年,無糖飲料成了飲料界的“網(wǎng)紅”。數(shù)據(jù)顯示,近六成的中國消費者購買過無糖飲料, 2019年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遠高于飲料總體增長率。在某電商平臺上,2020年5月份無糖飲料的銷售額高達5900萬元,同比增幅210%。
很多消費者認為,無糖飲料“零糖”“零熱量”,既能盡情享受甜食的樂趣,又不用擔心長胖,比普通含糖飲料健康很多。然而,事實和大家想象的有很大出入。
無糖飲料其實是用甜味劑代替了白砂糖等添加糖,能量和糖含量的確少了?!额A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GB28050-2011)規(guī)定,“無糖”指每100毫升含糖量不高于0.5克,“零熱量”表示每100毫升熱量不超過17千焦(約4千卡)。無糖飲料里常用的甜味劑有天然的(甜菊糖苷、羅漢果苷、木糖醇、赤蘚糖醇、麥芽糖醇等),也有人工合成的(安賽蜜、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糖精等),其安全性已得到國際食品安全機構(gòu)的肯定,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使用,并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但安全不代表有益健康,多項研究表明,消費者可能會因無糖而被誤導,導致長期大量喝無糖飲料,從而給健康帶來以下風險。
容易長胖。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一項對6000多名參試者跟蹤7年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喝無糖飲料的人反而容易長胖。一些學者認為,這是由于甜味劑的使用降低了大腦對于甜味的反應,或者說降低了人們對甜味的敏感度,從而促使人們在選擇其他食物時傾向于攝入更多的糖。此外,飲用者覺得“喝的是零熱量飲料”,會下意識地放縱自己攝入過量食物,導致熱量超標。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法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與不喝無糖飲料的人相比,經(jīng)常喝無糖飲料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高20%。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 50歲以上的女性,每天喝兩杯(一杯200毫升左右)及以上無糖飲料,會增加患血栓性中風、心臟病發(fā)作和過早死亡的風險。
增加糖尿病風險。瑞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1%,而每天喝一杯無糖飲料,患病風險也會增加18%;一天若是喝下5杯以上的無糖飲料,變成2型糖友的風險將會增加4.5倍。這是因為,無糖飲料可以刺激食欲,讓人更渴望高糖食物。此外,人工甜味劑可能令機體對葡萄糖的耐受性變差,從而引發(fā)2型糖尿病。
引起腹瀉。有一些動物實驗顯示,長期攝入甜味劑會減少腸道菌群數(shù)量和多樣性,尤其是有益菌,從而容易導致腹瀉,影響腸道健康。
增加焦慮、抑郁的風險。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干擾氨基酸的代謝,進而影響神經(jīng)遞質(zhì)平衡,比如影響大腦中兒茶酚胺類物質(zhì)的水平,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過度興奮,更易焦慮、抑郁。
當然,偶爾想喝點飲料時,可以考慮選無糖的,但攝入頻率一定要低,可1~2周甚至一個月喝一次;攝入量一定要少,每次最多喝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