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亭
黑龍江省農墾牡丹江管理局中心醫(yī)院,黑龍江 密山 158300
缺血性腦卒中是最常見的臨床疾病類型之一,發(fā)病例逐年增多,致死率、致殘率較高,不僅對患者生理、心理帶來嚴重影響,還給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負擔。由于很多患者均因未能及時就診失去了靜脈溶栓的最佳時機。靜脈溶栓血管內動脈溶栓及機械取栓時間窗相對延長,≤6小時可以通過動脈內治療,且對于超出時間窗的病人也可通過影像評估缺血半暗帶,再確定是否有機會進行動脈內的溶栓或取栓治療。腦血管內介入術通過CT或者磁共振影像檢查明確疾病類型,并在造影的指導下找到栓塞位置,最后采用動脈溶栓或器械取栓的的方式再通血管,以此挽救患者生命。為了提高診斷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本研究對此病癥患者給予雙能量虛擬平掃檢查,旨在探討此診斷方式對患者腦血管內介入術后鑒別出血和造影劑外滲中的應用效果,進而治療臨床治療?,F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研究資料 選擇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救治的55例行腦血管介入術患者,均術后2h內行雙能量虛擬平掃檢查。其中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齡在57-87歲,平均年齡為(67.6±2.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均行雙能量虛擬平掃檢查,且隨訪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患有造影劑過敏者;②患者隨訪資料不齊全者;③依從性不高,中途退出試驗者;④孕婦或哺乳期婦女。
1.2方法
1.2.1檢查方法和參數設置 采用雙源螺旋CT進行掃描(西門子公司)。在患者行腦血管內介入術后2h內完成雙能量虛擬平掃進行掃描,從下頜骨至顱頂,設置A、B球管電壓分別為:140kV、80kV;參考電流分別為:196mAs、392mAs;準直64mm×0.6mm;FOV為260mm,矩陣512×512,自動重建層厚0.75mm,層間距0.5mm,掃描螺距0.7,球管旋轉時間0.5s/轉?;颊咴谀X血管內介入術后48h內行常規(guī)CT平掃以明確診斷,管電壓120kV,電流340mAs,螺距1.2,球管旋轉時間0.5s/圈,自動重建層厚8mm。
1.2.2圖像處理和分析 將原始數據傳至處理工作站,生成融合圖像,利用單純融合圖像法和疊加融合圖像法進行圖像重建。安排具有上崗執(zhí)業(yè)證和臨床診斷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對圖像進行綜合分析,并對其作出影像學報告。對于意見不一時,應按少數服從多數決定。
1.2.3隨訪 由臨床醫(yī)師和影像科醫(yī)師、責任護士共同組建隨訪小組,從入院至出院建立全程隨訪。在55例患者中,納入有效分析者共55例。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觀察兩組患者行雙能量虛擬平掃檢查結果。
2.1檢查結果分析 55例患者中,經診斷標準和隨訪結果確診55例為陽性患者。其中53例陽性患者,有21例出血,有24例造影劑外滲,有10例同時合并出血和造影劑外滲。
單純融合圖像診斷法檢出18例出血;有26例診斷造影劑外滲,其中有2例經確診為出血,其余24例均為造影劑外滲;有11例同時合并出血和造影劑外滲,其中有1例經確診為出血,其余10例經術后隨訪中確診同時合并出血和造影劑外滲;隨訪中發(fā)現1例出血患者在檢查中高密度區(qū)較第一次檢查明顯增強。
疊加融合圖像診斷法檢出22例出血,其中有1例經確診為同時合并出血和造影劑外滲,其余21例確診為出血;有25例診斷造影劑外滲,其中有1例經確診為同時合并出血和造影劑外滲,其余24例均為造影劑外滲;8例同時合并出血和造影劑外滲,經術后隨訪中確診同時合并出血和造影劑外滲;同時在隨訪中發(fā)現患者在檢查中高密度區(qū)較第一次檢查明顯增強。
2.2兩種方法對出血和造影劑外滲的診斷準確率比較 與診斷標準和隨訪結果相比,單純融合圖像診斷法在診斷出血患者的準確率為85.71%;疊加融合圖像診斷法在診斷出血患者的準確率為95.24%。前者診斷造影劑外滲患者的準確率為83.33%;后者診斷造影劑外滲患者的準確率為95.83%。疊加融合圖像診斷法對鑒別出血和造影劑外滲的診斷準確率均較高,且與單純融合圖像診斷法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269、8.370;P<0.05)。
疊加融合圖像診斷法與診斷標準和隨訪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疊加融合圖像診斷法與臨床隨訪確診的一致性較高,對鑒別出血和造影劑外滲有重要應用價值。
腦血管內介入術通過CT或者磁共振影像檢查來判定是否為大血管閉塞導致的缺血性卒中,并在發(fā)病時間在6小時內,進行腦血管介入術的療效是肯定的[2]。由此可知,利用常規(guī)CT平掃對評價腦血管內介入術治療效果以及及時診斷術后并發(fā)癥時有一定應用意義的。但由于由于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及血腦屏障的損害,造影劑常會發(fā)生外滲術后出血等并發(fā)癥,加之造影劑與出血在在常規(guī)CT表現中鑒別難度較大,從而加大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風險[3]。因此明確術后診斷對于患者的預后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雙能量虛擬平掃的不斷發(fā)展,其應用于臨床亦逐漸增多。有許多文獻研究報道雙能量虛擬平掃在鑒別腦血管內介入術后出血和造影劑外滲的應用效果較高,且發(fā)現此檢查技術診斷出血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準確率均較高,在臨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4]。本研究通過雙能量虛擬平掃圖像的分析,其結果表明,與診斷標準和隨訪結果相比,疊加融合圖像診斷法對確診腦血管內介入術后出血和造影劑外滲準確率較單純融合圖像診斷法高,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疊加融合圖像可顯著提高診斷敏感度。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疊加融合圖像的診斷準確性與臨床隨訪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提示雙能量虛擬平掃在鑒別出血和造影劑外滲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雙能量虛擬平掃在鑒別腦血管內介入術后出血和造影劑外滲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可準確區(qū)分兩者差別,這對醫(yī)院長期持續(xù)發(fā)展有良好的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