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玉,付登強,劉立云,黃麗云,齊 蘭
(1.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海南文昌 571339;2.海南省檳榔產(chǎn)業(yè)工程研究中心,海南文昌 571339)
近年來,化肥的施用顯著提高了作物產(chǎn)量,但為追求高產(chǎn),盲目、過量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肥力的嚴重流失,也導致部分地區(qū)植物土傳病害日益加重[1]。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化學藥劑的大量使用會帶來環(huán)境污染、農(nóng)藥殘留、植物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等諸多副作用,而生物防治可彌補化學防治的不足,逐漸成為病蟲害防治的發(fā)展趨勢[2-4]。
解淀粉芽孢桿菌具有廣泛抗菌能力,屬革蘭氏陽性菌,是目前研究較熱門的一類植物根際促生防病細菌。有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桿菌通過產(chǎn)生植物生長激素IAA,分泌葡聚糖酶、幾丁質(zhì)酶以及脂肽類抗菌活性物質(zhì),從而抑制植物病原菌,預防植物病害[5]。本文從油茶枯餅發(fā)酵液中分離篩選獲得菌株ck-05,通過平板對峙試驗研究了其對香蕉枯萎病尖孢鐮刀菌、檳榔炭疽病菌、檳榔心腐病菌等11種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并通過形態(tài)觀察、生理生化試驗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等方法對菌株ck-05進行了鑒定,研究了其生物學特性,旨在為該菌株的推廣和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油茶枯餅: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提供。
油茶枯餅∶水=1∶10(g/g)制成混合液,然后45 ℃發(fā)酵培養(yǎng)24 h制備茶枯發(fā)酵液,方法參考專利的方法[6]。
LB培養(yǎng)基:酵母粉5 g,NaCl 10 g,蛋白胨10 g,瓊脂18~20 g,水1 L,pH7.0~7.2。
PDA培養(yǎng)基:土豆200 g,葡萄糖20 g,瓊脂18~20 g,水1 L。
檳榔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檳榔心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椰子莖腐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菜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棕心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椰子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pal marum)、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 sitica)、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油茶葉斑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花生果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均由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實驗室提供。
1.4.1 菌株ck-05的分離與純化
稱取10 g油茶餅粕發(fā)酵液,加入90 mL無菌水中,200 r/min震蕩培養(yǎng)30 min,搖勻后的樣品用無菌水稀釋10-1、10-2、10-3倍,分別取0.1 mL涂布于LB培養(yǎng)基上,45℃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8 h。挑取不同形態(tài)特征的單菌落進行分離與純化,將得到的純化菌株轉(zhuǎn)移至新的LB平板上,2 d后觀察菌落形態(tài)特征。將純培養(yǎng)的菌株轉(zhuǎn)入LB斜面,置于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p>
1.4.2 拮抗活性的測定
采用平板對峙法[7]進行拮抗活性測定。直徑為5 mm的各病原菌菌餅分別接種在PDA平板中心,并將待測拮抗菌接種在距離中心25 mm的成正方形的4個點處,置于培養(yǎng)箱中28 ℃培養(yǎng),以不接拮抗菌的PDA平板為對照,各處理設3次重復,待對照組病原菌長滿平板后,觀察并測量試驗組抑菌帶直徑,抑菌帶直徑越大,抑菌活性越強。
1.4.3 菌株ck-05形態(tài)學觀察及生理生化特性鑒定
將菌株ck-05接種在LB平板上,37 ℃培養(yǎng)2 d。參照《伯杰氏細菌鑒定手冊》[8]對菌株的形狀、顏色、透明度等菌落形態(tài)特征及接觸酶試驗、甲基紅、V-P、硝酸鹽還原、淀粉水解、氧化酶、明膠液化等主要生理生化特征的試驗和觀察記錄。
1.4.4 菌株的分子學鑒定
采用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目的菌株的DNA作為模板,通用引物27 F (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 1492R (5′-GGTTACCTTGTTACGACTT-3′)進行PCR擴增。取50 mL PCR產(chǎn)物用1%的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檢測,在紫外燈下觀察,并拍照保存。將PCR產(chǎn)物送至華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測序,并將序列通過在NCBI網(wǎng)站上進行Blast對比,采用BioEdit、Mega5.0等軟件對菌株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9]。
1.4.5 菌株ck-05的生物學特性研究
(1)制備種子培養(yǎng)液
將菌株ck-05接種至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在30 ℃、200 r/min搖床中震蕩培養(yǎng)48 h,用無菌水將濃度調(diào)至1×108cfu/L,即為種子培養(yǎng)液[9-10]。
(2)pH值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
配制LB液體培養(yǎng)基,用稀HCl和稀NaOH調(diào)節(jié)LB液體培養(yǎng)基的pH值,pH設為4.0、5.0、6.0、7.0、8.0、9.0、10.0、11.0等8個梯度。分別將1 mL菌株ck-05種子培養(yǎng)液接種于50 mL不同pH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30 ℃、200 r/min搖床中震蕩培養(yǎng)48 h后測OD600值。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以等量無菌水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為對照[8-9]。
(3)NaCl濃度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
基礎培養(yǎng)基為LB液體培養(yǎng)基,其中NaCl濃度分別設置成0、5、10、15、20、25 g/L等6個梯度。將1 mL菌株ck-05種子培養(yǎng)液分別接種至不同NaCl濃度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30 ℃、200 r/min搖床中震蕩培養(yǎng)48 h后測OD600值。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以等量無菌水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為對照[9-10]。
(4)菌株ck-05最適生長溫度的測定
將1 mL菌株ck-05種子培養(yǎng)液接種于50 mL、pH為7.0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分別于10、15、20、25、30、35、40、45、50 ℃,200 r/min搖床中震蕩培養(yǎng),48 h后測OD600值。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以等量無菌水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為對照[10-11]。
數(shù)據(jù)處理及繪圖采用WPS表格,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SAS軟件。
45 ℃培養(yǎng)48 h后,獲得1株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ck-05,且抑菌譜廣,抑菌活性強。
菌株ck-05對11種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見表1。由表可以看出,菌株ck-05對11株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對不同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異顯著,其中對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強,抑菌帶直徑為22.0 mm,其次為花生果腐病菌和椰子莖腐病菌,抑菌帶直徑均為19.3 mm,對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差,抑菌帶直徑只有7.7 mm。由此可見,菌株ck-05抗菌范圍較廣。
表1 菌株ck-05對11種病原菌的抑制作用Table 1 Inhibitory effect of strain ck-05 on 11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2.3.1 菌株的形態(tài)學鑒定
圖1 菌株ck-05在LB平板上培養(yǎng)3 d的形態(tài)Fig.1 Morphology of strain ck-05 cultured on LB medium for 3 d
菌株ck-05在LB平板上30 ℃培養(yǎng)48 h后,菌落為圓形,小而突起,邊緣較整齊,稍透明,白色(見圖1)。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為短桿狀,革蘭氏染色為陽性,芽孢為橢圓形(見圖2)。
圖2 菌株ck-05的顯微形態(tài)Fig.2 Micromorphology of strain ck-05
2.3.2 菌株的生理生化鑒定
對菌株ck-05進行部分生理生化試驗,常規(guī)生理生化試驗結(jié)果(表2)表明,菌株ck-05的生理生化特征與《常見細菌系統(tǒng)鑒定手冊》中有關芽孢桿菌種屬鑒別特征基本一致,初步推測菌株ck-05為芽孢桿菌屬。
表2 菌株ck-05主要生理生化特征Table 2 The mai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strain ck-05
2.3.3 菌株的分子學鑒定
菌株ck-05的16S rDNA經(jīng)序列測定得到1 435 bp的基因片段。根據(jù)序列同源性從高到低的原則,挑取14株菌株的16S rDNA序列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圖3),結(jié)果顯示菌株ck-05與B.amyloliquefaciens(解淀粉芽孢桿菌)相似度達100%,結(jié)合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鑒定菌株ck-05為解淀粉芽孢桿菌(B.amyloliquefaciens,登錄號:MK592621)。
圖3 菌株ck-05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3 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strain ck-05
2.4.1 pH值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
pH值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見圖4。由圖可知,pH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明顯。其中,pH在4.0~9.0范圍內(nèi)菌株ck-05均能生長,在pH為10.0、11.0的條件下菌株ck-05幾乎不生長,其中pH7.0是菌株ck-05的最適宜pH,其OD600值為1.742。
圖4 pH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Fig.4 Effect of pH on the growth of strain ck-05
2.4.2 NaCl濃度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
由圖5可以看出,隨著NaCl濃度的增加,OD600值先增大后減少,當NaCl濃度為5 g/L時,菌株ck-05生長最好,OD600值最大,為1.233;在NaCl濃度為5~25 g/L時,隨著NaCl濃度的增加,菌株ck-05的生長逐漸被抑制。
圖5 NaCl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Fig.5 Effect of NaCl on the growth of strain ck-05
2.4.3 溫度對菌株ck-05的影響
溫度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見圖6。由圖可以看出,溫度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明顯,在30~45 ℃溫度范圍內(nèi),菌株均能生長很好;但在20 ℃以下、50 ℃以上時,菌株幾乎不生長。
圖6 溫度對菌株ck-05生長的影響Fig.6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growth of strain ck-05
由于解淀粉芽孢桿菌能夠分泌多種抑菌物質(zhì),具有誘導作物產(chǎn)生抗性能力等優(yōu)點,近年來其已成為研究生物防治的熱門菌種之一。如李楊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解淀粉芽孢桿菌ZJ01對蘋果輪紋病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權春善等[13]、王軍華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解淀粉芽孢桿菌Q-12發(fā)酵液對病原菌菌絲細胞有強烈的破壞作用,能抑制病原菌菌絲的生長速度。王曉輝等[14]研究認為解淀粉芽孢桿菌K1發(fā)酵液可有效抑制灰霉病菌的生長。Arrebola等[15]的研究發(fā)現(xiàn)解淀粉芽孢桿菌PPCB004對青霉屬真菌的菌絲延伸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對殼青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強,抑菌率達73.3%。本研究篩選的菌株ck-05對供試的11種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中對香蕉枯萎病尖孢鐮刀菌的抑制性最強,抑菌帶直徑為22.0mm,對檳榔炭疽病菌、檳榔心腐病菌的抑菌帶直徑分別為16.3 mm、14.7 mm,對板栗疫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抑菌帶直徑只有7.7 mm。由此可知,菌株ck-05具有廣譜抑菌活性。結(jié)合形態(tài)學觀察、生理生化試驗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等方法,菌株ck-05被鑒定為解淀粉芽孢桿菌。另外,生物學特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菌株ck-05最適生長溫度30~45 ℃,20 ℃以下、50 ℃以上幾乎不生長;pH為7.0時,生長最佳;在NaCl濃度為5 g/L時,生長情況最好。
菌株ck-05具有廣譜抑菌活性,可將其開發(fā)為生防菌,研究成生物農(nóng)藥,但將其開發(fā)成生防菌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一是生產(chǎn)成本問題,生防菌與化學農(nóng)藥相比分泌量較低,生產(chǎn)周期長,這些因素會相應增加生產(chǎn)成本;二是田間應用問題。一方面定殖能力有待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田間復雜的微生物環(huán)境、溫度、pH等因素會影響生防菌的實際抑菌效果。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這些問題會得到解決,將解淀粉芽孢桿菌開發(fā)成生物農(nóng)藥會被廣泛地應用,本研究可為菌株ck-05的開發(fā)應用奠定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