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觀筠 楊 暉 陳佳欣 肖文田,3 李 燦 姚樹林 王瑞民 徐白萱*
(1.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核醫(yī)學科,北京 100853; 2. 解放軍醫(yī)學院,北京 100853; 3.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眼科,北京 100853)
眼附屬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s,OAL)是一類淋巴結外淋巴瘤,約占所有眼眶腫瘤的10%,在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s,NHL)中占1%~2%[1-2]。OAL可以表現(xiàn)為原發(fā)性或繼發(fā)于淋巴瘤的全身轉移性病變?,F(xiàn)如今,氟-18-脫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電子發(fā)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已經(jīng)常規(guī)用于OAL患者的初始分期及預后評估[3],但應用18F-FDG PET/CT對OAL進行診斷的相關研究仍然較少,尤其是不同代謝參數(shù)與臨床分期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通過分析OAL病灶的各項代謝參數(shù)與臨床分期之間的相關性,并比較OAL主要病理分型各項代謝參數(shù)的差異,為OAL的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以2012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核醫(yī)學科行18F-FDG PET/CT檢查,并經(jīng)過病理診斷為OAL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初發(fā);②所有患者均經(jīng)組織學確診為OAL。排除標準:①患者一般情況差,無法耐受PET/CT檢查;②患者除OAL外發(fā)現(xiàn)存在其他惡性腫瘤;③無法獲得患者病理學檢查結果。所有患者檢查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Ann Arbor分期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分期[4]。
患者空腹至少6~8 h,在安靜環(huán)境下休息至少20 min 后進行18F-FDG注射(藥物由本科室自行合成,放化純度>95%)。靜脈注射18F-FDG 4.44~5.55 MBq/kg,休息60 min,排尿后采集圖像。掃描范圍為顱頂至大腿根部,2.5 min/床位(Biograph 64,Siemens公司,德國)。CT圖像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 120 kV,管電流100 mA,層厚、層間距均為5 mm,螺距為1 mm。PET采集采用3D模式,2 min/床位(30%重疊)。PET衰減校正圖像重建采用基于CT的雙線性衰減校正和亞序列最大期待值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
由2名醫(yī)師(分別有10年和5年PET-CT診斷經(jīng)驗)進行感興趣區(qū)(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選擇和測量。手動將感興趣區(qū)置于基于CT的衰減校正圖中18F-FDG陽性病變的最大層面(對于雙側眼附屬器累及患者,選取代謝較高的一側病灶進行測量)。采用相對閾值法,以最大標準化攝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的40%作為閾值對病灶進行容積分割[5],得出病灶的SUVmax、平均標準化攝取值(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與代謝體積(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病灶糖酵解總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 lesion, TLG)根據(jù)公式:TLG=SUVmean×MTV計算。
共計37名初發(fā)OAL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10~85歲,平均年齡(55.16±20.08)歲。所有患者中包括13例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結外邊緣區(qū)B細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12例彌漫大 B 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7例結外 NK/T 細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ENK-TCL)。另外,濾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SLL)、B淋巴母細胞淋巴瘤(B lymphoblastic lymphoma,B-LBL)和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各1例。其中最常見的3種類型分別為MALT、DLBCL和ENK-TCL,各類型間性別、年齡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眼部局灶性病變、骨質破壞、Ann Arbor 分期以及病變位置方面各類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病灶累及雙眼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MALT、DLBCL、ENK-TCL三種類型臨床特征比較Tab.1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T、DLBCL and ENK-TCL
在所有37例患者中,14例(37.8%)患者為眼部局灶性病變,23例(62.2%)為繼發(fā)或伴發(fā)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瘤;共有8例(21.6%)病灶累及雙眼,其余均為單側發(fā)病(n=29,78.4%);共有19例(51.4%)患者出現(xiàn)骨質破壞。根據(jù)Ann Arbor分期對患者進行分期后發(fā)現(xiàn)Ⅳ期患者所占比例最多(n=18,48.6%);根據(jù)病變位置進行分類,其中25例患者(67.6%)為單純眼眶受累,4例患者(10.8%)為單純眼瞼受累,6例患者(16.2%)為單純結膜受累,2例(5.4%)患者累及兩處及兩處以上。
繼發(fā)性OAL中代謝參數(shù)SUVmax、SUVmean和TLG與原發(fā)性OAL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僅MTV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MALT、DLBCL和ENK-TCL間各項代謝參數(shù)SUVmax、SUVmean、TLG、MTV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LBCL和ENK-TCL各項代謝參數(shù)均高于MALT;但DLBCL與ENK-TCL之間各項代謝參數(sh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SUVmax=0.615,PSUVmean=0.340、PTLG=0.282、PMTV=0.795),詳見表2。
在所有37例患者中,不同分期的代謝參數(shù)中SUVmax和TLG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Ⅱ期與Ⅳ期各項代謝參數(shù)較Ⅰ期和Ⅲ期更高;SUVmean和MTV各期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不同OAL疾病分期間代謝參數(shù)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of OAL
在所有37例患者中,各項代謝參數(shù)SUVmax、SUVmean、TLG、MTV均與疾病分期呈正相關,其中TLG與MTV的相關性較SUVmax、SUVmean更強,詳見表4。
表4 OAL代謝參數(shù)與Ann Arbor分期的相關性Tab.4 Correlation between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Ann Arbor classification of OAL
隨著1952年首次報道OAL以來,其發(fā)病率在逐年增加。OAL最常發(fā)生的部位為眼眶,也可出現(xiàn)在結膜、眼眶以及淚腺,并且超過70%的患者為單側發(fā)病[6]。本研究37例患者中,29例患者為單眼發(fā)病,大部分患者主要病變位置為眼眶,這與前期研究[7]結果相符。但本研究中繼發(fā)或伴發(fā)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瘤的患者可以占到62.2%,較文獻[8]報道比例增多,這可能提示應用PET/CT可能使得累及眼附屬器的患者檢出的數(shù)量增加。
現(xiàn)階段而言,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被認為是診斷OAL有效的影像學方法[9-10],但MRI檢查位置較為局限,無法對患者全身情況進行評估。Suga等[11]在一名眼眶MALT淋巴瘤患者應用18F-FDG PET/CT檢查時發(fā)現(xiàn),除外原本眼眶病變外,PET/CT能夠檢測出MRI檢查時遺漏的對側眼眶的一個微小病灶以及一個胃轉移病灶,這表明18F-FDG PET/CT在疾病分期方面更為精確。本研究的37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通過18F-FDG PET/CT檢查發(fā)現(xiàn)除原眼眶病灶外其他病灶累及,因此通過18F-FDG PET/CT對患者全身系統(tǒng)性檢查可以有效明確分期,為后續(xù)治療提供證據(jù)。
OAL病理類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為主,主要包括MALT、FL、套細胞淋巴瘤(mantle zone lymphoma,MZL)、DLBCL和SLL[12]。在本研究中共有8種OAL病理分型,其中以MALT和DLBCL最為多見,這與相關研究[13-14]報道一致;但較為少見的ENK-TCL在本研究中共發(fā)現(xiàn)了7名,這些患者往往是由于病變侵犯至眼眶所致。低度惡性的MALT淋巴瘤可能表現(xiàn)出低水平的代謝活性及18F-FDG攝取,甚至可能在18F-FDG PET/CT上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但研究[2,15]證明,即使是低級別的OAL,18F-FDG PET/CT 對疾病診斷的準確性仍然很高。本研究通過比較上述3種OAL的18F-FDG PET/CT代謝參數(shù)結果后發(fā)現(xiàn),MALT、DLBCL和ENK-TCL 3組間各項代謝參數(shù)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DLBCL和ENK-TCL各項代謝參數(shù)均明顯高于惡性程度較低的MALT,但DLBCL和ENK-TCL各項代謝參數(sh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通過各項代謝參數(shù)可有效區(qū)分惡性程度較低的MALT,但對于惡性程度較高的DLBCL和ENK-TCL則較難鑒別。
有研究[16]提示,分期更高淋巴瘤的SUVmax水平明顯增高。本研究顯示,在所有37例患者中,不同分期中各項代謝參數(shù)SUVmax和TLG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臨床分期越高,各項代謝參數(shù)也越高;在對37例OAL患者各項代謝參數(shù)與分期的相關性比較中發(fā)現(xiàn),SUVmax、SUVmean、TLG、MTV均與疾病分期相關,其中TLG與MTV的相關性較SUVmax、SUVmean更強。由于較高分期的淋巴瘤可能提示病變代謝能力更高,侵襲性更強,因此各項代謝參數(shù)更高,可能提示患者預后更差。
本研究通過分析OAL患者病灶的各項代謝參數(shù),比較不同病理分型的OAL代謝參數(shù)差異以及代謝參數(shù)與臨床分期的相關性,為臨床診斷、分期及指導治療提供證據(jù)。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為回顧性研究,客觀受限因素較多,患者病例數(shù)量較少,可能使得結果產生偏倚,并且對患者的預后評估和生存分析有待進一步研究。